圖為梅新育接受記者採訪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已在華盛頓舉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美國財長保爾森作為兩國元首特別代表,共同主持此次對話。21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已率26名部級以上高官抵美,中美高官共同“會診”經貿難題。就此,本報專訪了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
話題涉及雙方重大利益
問:此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有可能討論哪些方面的議題?
梅新育:雙方交流討論的重心應該是涉及雙方重大利益的雙邊問題,以及需要雙方協作解決的全球性重大經濟問題。去年第一次對話議題覆蓋了全球經濟失衡和中美貿易差額、人民幣匯率、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知識産權保護、清潔能源、企業社會責任、疾病防控等眾多領域,這些議題,都有在此次對話中繼續討論的價值。此外,兩國之間的資本流動及其監管(中美兩國統計的雙邊跨境證券投資數額差距數倍)、金融監管信息交換、兩國貨幣政策協調、能源戰略協調等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討論。
兩國平等協商的平臺
問:國內外許多公眾都容易形成一種印象,每次中美之間的經濟磋商,似乎都只是美方向中方提要求,此次對話中方可以向美方提出哪些問題?
梅新育:美英在國際傳媒界佔據強勢地位,美國政府也很善於借助媒體造勢。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與商貿聯委會等機制一樣,是兩國平等協商的平臺,並不是美國單方面向中國提出要求、中國照單全收的場所。平等是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基本特徵。
我個人覺得,中方可以向美方提出的問題包括:1、美國如何切實調整其不可持續的儲蓄—投資模式,降低財政赤字,切實提高儲蓄率,從而為化解全球經常項目失衡作出決定性的貢獻。
2、美國如何切實履行對中國商品、服務、投資的市場準入承諾,與中國和世界其它國家、國際組織共同努力制約某些跨國巨頭的限制性貿易慣例,遏制、消除某些跨國巨頭的市場壟斷力量,避免挑起不公正的貿易爭端,創造更可預期的商業環境。特別是美國對中國投資者的市場準入問題,包括實業投資和金融服務業投資。
美國政府特別是國會人士有必要明白,中國是一個對外投資潛力巨大的國家,發展對外直接投資也是化解中國貿易順差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包括美國許多州、城市在內,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政府都看中了這一點,正在大力吸引中國投資。
被動地被地方政府推動,或是與此潮流對抗,美國政府如何幫助自己的選區抓住這個機遇呢?首先,取消對中國商品的歧視性待遇,特別是在反補貼和反傾銷問題上的“雙重懲罰”問題,即一方面在反傾銷實踐中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另一方面又對中國商品實施反補貼法。其次,共同努力重新啟動多哈回合談判。
“路標”式成果是什麼
問:此次對話前夕,美國財長保爾森曾對媒體強調,需要取得一些“路標”式的成果,您認為“路標”式的成果指什麼?
梅新育:每次中美經濟協商前,那些近期性的問題,特別是雙方發生了貿易爭端的一些問題,總能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按照通常的理解,所謂“路標”式的成果應該是指就雙方爭議的近期問題達成解決方案。雙方就近期問題做出一定安排,對於取得國內支持、保證雙邊對話機制平穩持續發展極為重要。此次保爾森提前對媒體放話,有人認為是對中國施加壓力,但恐怕也有可能是某種默契、有把握的表示。
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雙方有關部門還有必要對一些新出現的趨勢基於足夠的重視。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影響力傳遞途徑及其對策就是這樣的一個問題。中國內地股市暴跌引發全球股市振蕩,標誌著這個問題浮現。中方大可不必一味強調滬深兩市市值佔世界交易所聯盟主要交易所市值總和的比重不足3%,畢竟股市影響力和走勢的直接決定因素是預期而不是規模;某些美國議員們也不必借機炒作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話題,雙方應該就這個問題認真探討一下。
開展國際經濟政策協調
問: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如此引人矚目,這一機制正在對中美兩國以及世界經濟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梅新育: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本身的功能定位及其發展也可以作為對話的議題。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經濟政策的溢出效應意味著宏觀經濟調控需要超越國境,開展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為此,國際上已經形成了多种經濟政策協調機制。中國經濟崛起意味著西方主要經濟大國需要強化與中國的經濟政策協調,但西方國家的某些勢力出於這樣那樣的動機不願意中國作為享有全權成員的身份加入以前七國集團的協商機制,中國又不可能接受俄羅斯那樣的參與七國集團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時期內成為中國加入七國集團的替代品。
由於中美經貿關係的溢出效應非常明顯且日益增強,相信世界其它大多數國家也期望看到中美兩國能夠開展全面、深入、理性的戰略經濟對話,取得相應成果,為兩國,也為他們創造更可預期的發展環境。由於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品大量使用從第三方,特別是從中國周邊國家進口的産品,以至於中國外貿形成了“對東亞逆差+對美歐和非石油發展中國家順差”的格局,中國周邊經濟體對中美經濟協商的期待尤其強烈。
正因為如此,這場雙邊戰略經濟對話才那麼引人注目;中美兩國對話者們不僅需要對各自國家的國民負責,還需要向世界體現出負責任大國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