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關於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意見
農機發〔200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機、畜牧、農墾廳(局、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局:
設施農業是綜合應用工程裝備技術、生物技術和環境技術,按照動植物生長髮育所要求的最佳環境,進行動植物生産的現代農業生産方式。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顯著標誌,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為有效保障我國蔬菜、肉蛋奶等農産品季節性均衡供應,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設施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機械化、自動化、智慧化和標準化程度較低;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集成運用不夠;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機械裝備和生産條件不配套;支持措施不盡完善,發展的規模、質量和效益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深入實施現代農業設施裝備加強行動,現就進一步推進設施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發展設施農業的重要意義
設施農業技術密集、集約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發展設施農業,可有效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既是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客觀要求,也是克服資源和市場制約、應對國際競爭的現實選擇,對於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發展設施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不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實現農業生産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設施農業通過工程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按照動植物生長的要求控制最佳生産環境,具有高産、優質、高效、安全、週年生産的特點,實現了集約化、商品化、産業化,具有現代農業的典型特徵,是技術高度密集的高科技現代農業産業。發展設施農業可以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
(二)發展設施農業是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設施農業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生物潛能,在大幅提高單産的情況下保證質量和供應的穩定性,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是種植業和養殖業中效益最高的産業,也是當前廣大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設施農業産業不僅是城鎮居民的“菜籃子”,也是農民的“錢袋子”。促進設施農業發展,有利於優化農業産業結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三)發展設施農業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重要手段。資源短缺和生産環境惡化是我國農業發展必須克服的問題,發展設施農業可減少耕地使用面積,降低水資源、化學藥劑的使用量和單位産出的能源消耗量,顯著提高農業生産資料的使用效率。設施農業技術與裝備的綜合利用,可以保證生産過程的循環化和生態化,實現農業生産的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四)發展設施農業是增加農産品有效供給、保障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優質園藝産品和畜禽産品的供應與消費,是衡量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農業基礎地位和戰略意義的具體體現。設施農業可以通過調控生産環境,提高農産品産量和質量,保證農産品的鮮活度和週年持續供應。發展設施農業有利於保障食物安全,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明確發展設施農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我國設施農業産業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和自我創新,形成了內容較為完整、具備相當規模的主體産業群,已經進入全面提升的發展階段。發展設施農業是科學發展觀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和落實,也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由初級發展階段進入中級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擴大設施農業發展規模、改善設施農業基礎條件、提高設施農業生産效益和産品市場競爭能力,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設施園藝和設施養殖技術創新為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發展機制。通過優化設施結構,完善配套技術,強化生産標準,提高設施裝備,充分挖掘設施農業生産潛能,實現速度、質量、結構和效益的協調發展,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目標任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多渠道增加設施農業投入,不斷加強設施農業基礎設施、機械裝備和生産條件的相互適應與配套;加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普及推廣,推進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在設施農業中的集成應用;努力拓展設施農業生産領域,深入挖掘設施農業的生産潛能;切實提高設施農業管理水平,大力提升設施農業發展的規模、質量和生産效益。努力實現我國設施農業生産種類豐富齊全、生産手段加強改善、生産過程標準規範、生産産品均衡供應的總體目標,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設施農業發展道路。
三、堅持發展設施農業的基本原則
我國人口眾多,土地、淡水和能源等資源嚴重短缺,發展設施農業要從我國國情出發,著力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
(一)堅持優化佈局、發揮優勢。要發揮區域品種和産業優勢,著力優化區域佈局。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域,統籌育種、栽培、裝備、管理等多方面的力量,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充分挖掘設施農業生産潛能,促進設施農業快速發展。
(二)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要根據地區氣候、資源、生産方式、種養殖傳統等特點,有重點地選擇設施農業的發展方向。同時堅持效益優先,著力提高種養殖綜合生産能力以及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三)堅持改革創新、建立機制。始終以實現設施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為目標,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機制創新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並將行之有效的創新成果加快推廣應用,促進技術提升,努力探索建立促進發展的長效機制。
(四)堅持市場引導、政府扶持。堅持市場引導與政府扶持相結合,要以解決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著力提高農民科學生産素質,提高種養殖科技含量,提高産品競爭力,提高生産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和生態化水平。
四、落實完善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在我國發展設施農業,要按照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認真落實中央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措施,促進設施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落實扶持政策。要認真落實中央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扶持鼓勵設施農業發展。將重點設施農業裝備納入購機補貼範圍,加大對農民和農民合作組織發展設施農業的扶持力度。要與有關部門協調,加大對設施農業財政、稅費、信貸和保險政策的支持,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對災區受毀設施的恢復重建給予扶持,不斷提高農民發展設施農業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二)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支持設施農業共性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加強寬領域、深層次的協作,積極探索設施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産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實現産業不斷升級。
(三)制定完善標準體系。加強設施農業標準建設,建立和完善設施農業標準化技術體系。重點加強設施農業建設、生産和運行管理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切實提高我國設施農業的標準化水平。
(四)努力做好技術培訓。要整合資源,爭取支持,加強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把發展設施農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五、切實加強對設施農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
發展設施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各地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採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設施農業的發展。
(一)把發展設施農業擺到重要位置。各地要把發展設施農業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合理的運行機制和嚴格的責任制度,加強技術指導和調查研究,不斷解決設施農業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推動設施農業工作有序有效開展。
(二)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科學制定設施農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具體措施和保障機制。要注重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把制定規劃與爭取各方支持有機結合起來。
(三)依法促進設施農業發展。要深入貫徹實施農業法、畜牧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科技進步法等法律法規,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生産經營者的法律意識,營造良好環境氛圍,落實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的各項措施,依法促進設施農業發展。
(四)加強多部門協調配合。設施農業的發展需要多部門加強配合、形成合力。堅持農機與農藝結合,在加強設施裝備建設的同時,大力推廣農藝技術和健康養殖技術。各級農業、農機、畜牧和農墾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和作用,共同促進設施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〇〇八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