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公文公報>> 部門地方文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27日 14時50分   來源:文化部網站

文化部 財政部關於印發《“公共電子閱覽室
建設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社文發〔2012〕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財政局,國家圖書館、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
  為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推動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切實保障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環境下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文化部、財政部決定於“十二五”期間在全國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
  “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宗旨,以未成年人、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依託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下簡稱“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務網絡、文化共享工程及國家圖書館的數字資源,與文化共享工程建設、鄉鎮文化站建設、街道(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建設以及中央文明辦組織實施的“綠色電腦進西部”工程相結合,在城鄉基層大力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努力構建內容安全、服務規範、環境良好、覆蓋廣泛的公益性互聯網服務體系。
  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上網場所,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活動,是牢牢把握網絡文化建設主動權的需要,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先進文化佔領新媒體陣地的客觀要求,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應有之義。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和財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統籌協調,緊密結合當地實際,認真制定本地區實施方案,科學規劃實施進度,落實經費保障,注重人才培養,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督導檢查,確保“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的順利實施。
  現將《“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特此通知。
  附件:“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實施方案
                          文 化 部  財 政 部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

 

附件:

“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實施方案

  為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推動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文化部、財政部決定於“十二五”期間在全國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
  一、總體目標
  “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的文化權益為目標,以未成年人、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依託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務網絡和設施,以及文化共享工程、國家數字圖書館豐富的數字資源,與文化共享工程建設、鄉鎮文化站建設、街道(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建設以及中央文明辦組織實施的“綠色電腦進西部”工程相結合,在城鄉基層大力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努力構建內容安全、服務規範、環境良好、覆蓋廣泛的公益性互聯網服務體系。
  二、實施意義
  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是滿足未成年人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通過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建設免費、“綠色”、安全的公益性上網場所,以及一批弘揚中華優秀民族文化、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雅俗共賞的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吸引未成年人及廣大社會公眾參與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活動,對於擴大思想文化陣地,凈化網絡環境,提高未成年人及廣大社會公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是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公共電子閱覽室以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數字圖書館技術為支撐,以中華優秀數字資源為內容,以現有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為依託,在充實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豐富服務手段、創新服務形式、拓展服務範圍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對於健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網絡,提升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是推進全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大力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進一步完善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室)的軟硬體設施,增強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室)的數字文化服務能力,把更多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數字資源傳送到社區、城鎮和農村,對於活躍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推進全社會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施條件
  (一)設施條件
  “十一五”期間,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覆蓋鄉鎮和社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前,全國共有縣以上公共圖書館2884個,文化館、群藝館3264個,文化站40118個,社區、村文化室137665個。文化共享工程已建設各級中心和基層服務點89.1萬個,包括1個國家中心、33個省級分中心、2840個縣市級支中心、28595個鄉鎮基層服務點、1092個街道基層服務點、6022個社區基層服務點、60.2萬個村基層服務點,另有25萬所農村中小學可接受並使用工程提供的資源。
  (二)網絡與技術條件
  近年來,文化共享工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將中華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整合,通過工程網絡體系,已形成互聯網、衛星網、有線(數字)電視、移動通訊網、電子政務專網、光盤(移動硬盤)等多種技術服務模式,並積極探索和應用面向“三網融合”的網絡電視、IPTV、3G等新興技術手段開展服務,初步建立了層次分明、互聯互通、多種方式共用的信息傳輸網絡,使基層文化單位的信息化水平和數字資源服務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實現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共建共享。
  (三)數字資源條件
  文化共享工程和國家數字圖書館已經積累了近700TB數字文化資源。其中,文化共享工程數字資源總量達136.4TB,國家數字圖書館資源達561.3TB,主要內容涵蓋了中文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地方誌、舞臺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産、電影、電視劇、文化講座、精品文化專題庫、少兒動漫、農業技術、科普、醫療衛生、法律法規、生活百科等方面。
  四、實施內容
  (一)推進免費開放。“十二五”期間,結合文化部、財政部組織實施的“三館”免費開放工作,推動已建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免費開放,彰顯其公益特性,滿足廣大社會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與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等城鄉低收入群體的需求。
  (二)完善設施條件。“十二五”期間,將在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及基層服務點的基礎上,按照文化部制定印發的《公共電子閱覽室設備配置標準(試行)》,提升、完善設施條件,配備統一標準的信息安全管理軟體,建設一批標準、規範的公共電子閱覽室。
  1.重點推進鄉鎮和街道、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按照面積不少於40平方米、終端計算機不少於10台、局域網存儲空間不少於1TB、互聯網出口帶寬不低於2M的標準,建設規範的鄉鎮、街道(社區)級公共電子閱覽室。目前,文化共享工程鄉鎮、街道、社區基層點的計算機配置分別為4台、7台、3台,“十二五”期間,有計劃地增加至10台以上,使其達到公共電子閱覽室設備配置標準,到“十二五”末,努力實現公共電子閱覽室在全國所有鄉鎮和街道、社區的全面覆蓋。
  2.加強與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的合作,鼓勵有條件的青少年宮、工人文化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及其他企事業單位,按照有關標準,建設公共電子閱覽室,文化行政部門對其進行業務指導,並在設備、數字資源、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豐富數字資源內容。認真研究基層群眾的網絡信息資源需求,依託文化共享工程和國家數字圖書館資源,加大整合共建力度,建設先進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公共互聯網數字資源庫群。
  1.豐富資源總量。“十二五”期間,整合建設適合開展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的優秀數字資源達到500TB。其中文化共享工程整合建設不少於30萬小時的視頻資源,國家數字圖書館整合建設不少於100萬冊中文電子圖書。數字資源建設以農業技術、務工培訓、少兒動漫、紅色歷史、經典影視、文化專題、舞臺藝術、知識講座、醫療衛生、電子書刊、益智遊戲為主要內容,重點建設一批未成年人喜愛的動漫故事、益智類遊戲、進城務工人員實用技能資源、少數民族語文資源、地方特色資源等,採購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電影、電視節目。
  2.加大整合共建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建機制。進一步加大文化系統內文化資源的徵集整合力度,加強與教育、廣電、信息産業、農業、科技、新聞出版等部門的合作,爭取以免費或者優惠的價格得到各系統資源,豐富資源總量。創新資源建設機制,發展面向全社會機構、個人的資源共建體系,綜合採取多項激勵政策,促進公共互聯網數字資源庫群的共同建設。
  3.認真研究基層群眾網絡文化信息資源需求,提高資源建設與服務的適用性與針對性。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成果相結合,加強基層群眾網絡文化信息資源需求的採集與分析,建立公共電子閱覽室資源供給與需求反饋機制。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和各公共電子閱覽室要指定資源需求負責人,結合技術手段實現基層群眾資源需求的自動化採集與人工填報。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與國家圖書館根據需求反饋,重點加強基層群眾需求強烈的數字資源建設。
  4.有效解決面向公共互聯網服務的資源版權。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對農村地區基層群眾開展網絡信息資源服務的扶持政策,進一步爭取公共電子閱覽室數字資源服務版權的政策支持。針對公共互聯網服務模式,積極探索解決版權的靈活有效模式。
  (四)建立和完善技術支撐平臺。充分應用雲計算、智慧服務、流媒體、移動互聯網等最新適用技術,與“三網融合”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依託已有技術管理平臺,建立先進實用、安全可靠、開放互聯的公共電子閱覽室技術平臺。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平臺。公共電子閱覽室信息安全管理平臺包括用戶登記管理系統、內容監控管理系統、軟硬體設備運行管理系統、工作人員檔案管理系統和服務統計分析系統。通過信息安全管理平臺,對上機用戶進行實名登記,限制上機時長,通過技術手段保障公共電子閱覽室內容服務的健康、文明,杜絕反動、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侵入和傳播,確保公共電子閱覽室網絡信息安全。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負責制定公共電子閱覽室信息安全管理平臺技術規範,對全國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各省級分中心在本區域內形成一致的技術平臺;各公共電子閱覽室負責本電子閱覽室的用戶登記管理、內容監控和服務數據採集。
  2.建立資源傳輸調配體系。與“三網融合”發展戰略相結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互聯網、國家電子政務專網、衛星網、有線/數字電視網,廣開傳輸渠道,創新傳輸手段,各省要制定資源傳輸調配方案和管理辦法,確保公共電子閱覽室資源更新的及時性。
  3.實現公共電子閱覽室用戶的資源導航與信息採集。建立公共電子閱覽室信息資源導航系統,提升導航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引導基層用戶訪問互聯網上優秀的文化信息資源。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負責制定信息資源導航系統模板,各省根據本地實際進行配置。各地要根據統一規範建設公共電子閱覽室用戶訪問信息採集系統,及時收集並上報基層文化信息需求和利用文化信息資源開展服務的情況。
  (五)強化管理與服務。堅持建設、管理與服務並重,建立健全制度規範,樹立良好形象,努力提高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水平。
  1.建立健全管理規範。制定出臺《公共電子閱覽室管理規範》,建立健全公共電子閱覽室的統一標識、用戶上網實名登記、巡查監督、限時上網、工作信息填報、資源利用統計與反饋等制度,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和傳播,採取措施,重點加強對未成年人上網的管理,確保公共電子閱覽室安全運行。
  2.切實加強惠民服務。充分利用公共電子閱覽室的設施條件,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輔導、諮詢、培訓等惠民服務,引導社會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正確地認識和使用互聯網,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服務。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數字資源及相關網站建設,做好為少數民族群眾的服務。
  3.加強整合,避免重復建設。充分利用已有設備設施、數字資源、網絡條件和人才隊伍開展工作,加強與中組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教育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以及廣電、信息産業、農業、科技、新聞出版等部門的共建共享。
  (六)建立公共電子閱覽室長效運行保障機制,促進可持續健康發展。結合“三館”免費開放工作,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為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和運轉提供經費保障。同時,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的新路,在保障公共電子閱覽室公益性的前提下,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
  五、實施步驟
  (一)試點階段(2010年11月—2011年12月)
  大力推進試點工作,為計劃全面實施積累經驗、奠定基礎。組建“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專家諮詢機構,制定公共電子閱覽室管理辦法、公共電子閱覽室技術平臺規範。對55%以上的已配備文化共享工程設備的鄉鎮/街道、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進行設備升級。完成公共電子閱覽室信息資源導航系統建設,完成資源建設總量的20%,並提供服務。
  (二)逐步推進階段(2012年—2013年)
  全面推進已有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免費開放。完成已配備文化共享工程設備的鄉鎮/街道、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的設備升級。完成公共電子閱覽室信息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完成“十二五”期間資源建設總量的60%,並提供服務。
  (三)全面完成階段(2014年—2015年)
  對符合條件的公共互聯網服務場所進行認定,推進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公共電子閱覽室。發展完善面向三網融合的資源傳輸調配體系。全部完成資源建設計劃,並提供服務。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文化共享工程領導小組負責“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的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文化部社會文化司,負責有關日常工作。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負責資源建設、技術支持和工作人員培訓。省級文化行政部門負責本省(區、市)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的規劃、組織實施和管理,文化共享工程各省級分中心負責本省(區、市)公共電子閱覽室的資源建設、技術支持和工作人員培訓。
  (二)落實經費保障。“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重點用於為中、西部地區鄉鎮、街道和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補充設備,建立和完善服務和技術平臺管理。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公共電子閱覽室補充設備所需經費分別負擔50%、80%,對東部地區給予適當獎勵。地方財政也要按照規定足額落實應負擔資金。
  (三)加強人才培養,提高工作隊伍素質。結合《文化部關於開展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作的意見》(文社文發〔2010〕33號)有關要求,建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基層人員培訓長效機制,大力開展人才培養,著力造就一批熟悉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的業務骨幹,提高公共電子閱覽室工作人員的素質,為“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的順利實施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大宣傳和推廣。要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使廣大社會公眾了解“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進一步增強公共電子閱覽室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社會公眾到公共電子閱覽室享受公益性上網服務。要注重總結工作經驗,發現好的典型,及時加以宣傳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