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公文公報>> 國務院文件>> 國務院文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29日 09時31分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
節能環保産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1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二五”節能環保産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節能環保産業發展規劃

  節能環保産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産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節能環保産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産品和服務等,産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産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1〕26號)有關要求,為推動節能環保産業快速健康發展,特製定本規劃。
  一、節能環保産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現狀。
  “十一五”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節能環保産業發展創造了巨大需求,節能環保産業得到較快發展,目前已初具規模。據測算,2010年,我國節能環保産業總産值達2萬億元,從業人數2800萬人。産業領域不斷擴大,技術裝備迅速升級,産品種類日益豐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的産業體系。在節能領域,幹法熄焦、純低溫餘熱發電、高爐煤氣發電、爐頂壓差發電、等離子點火、變頻調速等一批重大節能技術裝備得到推廣普及;高效節能産品推廣取得較大突破,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節能服務産業快速發展,到2010年,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節能服務産業産值達830億元。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三廢”(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裝備廣泛應用,再製造表面工程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再生鋁蓄熱式熔煉技術、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和包裝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等取得一定突破,無機改性利廢複合材料在高速鐵路上得到應用。在環保領域,已具備自行設計、建設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廠及大型火電廠煙氣脫硫設施的能力,關鍵設備可自主生産,電除塵、袋式除塵技術和裝備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環保服務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大部分煙氣脫硫設施和污水處理廠採取市場化模式建設運營。
  我國節能環保産業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總體上看,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與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創新能力不強。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産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技術開發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部分關鍵設備仍需要進口,一些已能自主生産的節能環保設備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産業集中度低,龍頭骨幹企業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節能環保設備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水平低,産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國際品牌産品少。
  三是市場不規範。地方保護、行業壟斷、低價低質惡性競爭現象嚴重;污染治理設施重建設、輕管理,運行效率低;市場監管不到位,一些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設備仍在使用。
  四是政策機制不完善。節能環保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健全,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政策尚未到位,財稅和金融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企業融資困難,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務體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環保基礎設施和火電廠煙氣脫硫特許經營等市場化服務模式有待完善;再生資源和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不健全;節能環保産業公共服務平臺尚待建立和完善。
  (二)面臨的形勢。
  從國際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中,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把實施綠色新政、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刺激經濟增長和轉型的重要內容。一些發達國家利用節能環保方面的技術優勢,在國際貿易中製造綠色壁壘。為使我國在新一輪經濟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必須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
  從國內看,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必須加快提升我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我國節能環保産業發展前景廣闊。據測算,到2015年,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準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節能服務總産值可突破3000億元;産業廢物循環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鎮污水垃圾、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産值將達5000億元。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節能環保産業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期,必須緊緊抓住國內國際環境的新變化、新特點,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著眼于滿足我國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加快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産業,使之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新興支柱産業。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重點工程為依託,以提高技術裝備、産品、服務水平為重點,加強宏觀指導,完善政策機制,加大資金投入,突出自主創新,培育規範市場,增強競爭能力,促進節能環保産業成為新興支柱産業,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需求。
  (二)基本原則。
  1.政策機制驅動。健全節能環保法規和標準,完善價格、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節能環保産業,拉動節能環保産業市場的有效需求。
  2.技術創新引領。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立足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具有國際品牌的産品,提升裝備製造能力和水平,促進産業升級,形成節能環保産業發展新優勢。
  3.重點工程帶動。圍繞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加快實施節能、循環經濟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形成對節能環保産業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動,帶動節能環保産業快速發展。
  4.市場秩序規範。打破地方保護,加強行業自律,強化執法監督,建立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促進節能環保産業健康發展。
  5.服務模式創新。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許經營等節能環保服務新機制,推動節能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總體目標。
  1.産業規模快速增長。節能環保産業産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産業總産值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節能環保大型企業集團,吸納就業能力顯著增強。
  2.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節能環保裝備和産品質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國際品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節能環保裝備和産品,部分關鍵共性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節能環保産品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到2015年,高效節能産品市場佔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資源循環利用産品和環保産品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
  4.節能環保服務得到快速發展。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節能服務業銷售額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分別形成20個和50個左右年産值在10億元以上的專業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環保服務公司。城鎮污水、垃圾和脫硫、脫硝處理設施運營基本實現專業化、市場化。
  三、重點領域
  (一)節能産業重點領域。
  1.節能技術和裝備。
  鍋爐窯爐。加快開發工業鍋爐燃燒自動調節控制技術裝備;推進燃油、燃氣工業鍋爐、窯爐蓄熱式燃燒技術裝備産業化;加快推廣等離子點火、富氧/全氧燃燒等高效煤粉燃燒技術和裝備,以及大型流化床等高效節能鍋爐。大力推廣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粉煤加壓氣化、非熔渣-熔渣水煤漿分級氣化等先進煤氣化技術和裝備,推動煤炭的高效清潔利用。
  電機及拖動設備。示範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電動機用鑄銅轉子技術等高效節能電機技術和設備;大力推廣能效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通風機、水泵、空壓機以及變頻調速等技術和設備,提高電機系統整體運行效率。
  餘熱余壓利用設備。完善推廣餘熱發電關鍵技術和設備;示範推廣低熱值煤氣燃氣輪機、燒結及煉鋼煙氣幹法餘熱回收利用、乏汽與凝結水閉式回收、螺桿膨脹動力驅動、基於吸收式換熱的集中供熱等技術和設備;大力推廣高效換熱器、蓄能器、冷凝器、幹法熄焦等設備。
  節能儀器設備。加快研發和應用快速準確的便攜或車載式能效檢測設備,大力推廣在線能源計量、檢測技術和設備。
  2.節能産品。
  家用電器與辦公設備。加快研發空調、冰箱等高效壓縮機及驅動控制器、高效換熱及相變儲能裝置,各類家電智慧控制節能技術和待機能耗技術;重點攻克空調製冷劑替代技術、二氧化碳熱泵技術;推廣能效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節能家用電器、辦公和商用設備。
  高效照明産品。加快半導體照明(LED、OLED)研發,重點是金屬有機源化學氣相沉積設備(MOCVD)、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大尺寸襯底及外延、大功率芯片與器件、LED背光及智慧化控制等關鍵設備、核心材料和共性關鍵技術,示範應用半導體通用照明産品,加快推廣低汞型高效照明産品。
  節能汽車。加快研發和示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汽油直噴、渦輪增壓等先進發動機節能技術,以及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DCT)等多檔化高效自動變速器等節能減排技術,新型車輛動力蓄電池和新型混合動力汽車機電耦合動力系統、車用動力系統和發電設備等技術裝備;推廣採用各類節能技術實現的節能汽車;大力推廣節能型牽引車和挂車。
  新型節能建材。重點發展適用於不同氣候條件的新型高效節能墻體材料以及保溫隔熱防火材料、複合保溫砌塊、輕質複合保溫板材、光伏一體化建築用玻璃幕墻等新型墻體材料;大力推廣節能建築門窗、隔熱和安全性能高的節能膜和屋面防水保溫系統、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
  3.節能服務。
  大力發展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主要模式的節能服務業,不斷提升節能服務公司的技術集成和融資能力。鼓勵大型重點用能單位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推動節能服務公司通過兼併、聯合、重組等方式,實行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鼓勵節能服務公司加強技術研發、服務創新和人才培養,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專欄1 節能産業關鍵技術

  高壓變頻調速技術 用於大功率風機、水泵、壓縮機等電機拖動系統。節電潛力約1000億千瓦時。研發重點是關鍵部件絕緣柵極型功率管(IGBT)以及特大功率高壓變頻調速技術。
  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技術 用於風機、水泵、壓縮機等領域,可提高電機系統能效30%以上,大幅度節約硅鋼片、銅材等。重點是中小功率電機産業化。
  蓄熱式高溫空氣燃燒技術 用於工業窯爐及煤粉鍋爐,提高熱效率。重點是鋼鐵行業蓄熱式加熱技術、有色行業蓄熱式熔煉技術等,以及固體燃料工業窯爐適用的蓄熱式燃燒技術。
  螺桿膨脹動力驅動技術 用於工業鍋爐(窯爐)餘熱發電或直接驅動機械設備,高效回收利用中低品位熱能。研發重點是千瓦級到兆瓦級系列設備、精密機械加工和軸承生産。
  基於吸收式換熱的集中供熱技術 用於凝汽式火力發電廠、熱電廠餘熱利用,循環水餘熱充分回收,提高熱電廠供熱能力30%以上,降低熱電聯産綜合供熱能耗40%,並可提高既有管網輸送能力。研發重點是小型化、大溫差吸收式熱泵裝備。
  汽油直噴技術 用於汽車節能領域,汽車平均油耗比常規電噴汽油車降低10%-20%。研發重點是系統精確控制。
  啟動-停車混合動力汽車技術 降低汽車怠速時所需的能量和減少廢氣排放,回收制動能量,重點是BSG(皮帶傳動啟動機和發電機系統)混合動力轎車技術和ISG(集成的啟動機和發電機系統)混合動力轎車技術。
  二氧化碳熱泵技術 用於熱泵熱水系統等,相對普通熱水器節能75%,研發重點是壓縮機和熱泵系統的設計和優化,解決系統和部件的耐壓和強度問題。
  半導體照明系統集成及可靠性技術 用於通用照明、液晶背光和景觀裝飾等領域。研發重點是大功率外延芯片器件、關鍵原材料製備、系統可靠性、智慧化控制及檢測技術。

  (二)資源循環利用産業重點領域。
  1.礦産資源綜合利用。
  重點開發加壓浸出、生物冶金、礦漿電解技術,提高從複雜難處理金屬共生礦和有色金屬尾礦中提取銅、鎳等國家緊缺礦産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加強中低品位鐵礦、高磷鐵礦、硼鎂鐵礦、錫鐵礦等複雜共伴生黑色礦産資源開發利用和高效採選;推進煤係油母頁巖等資源開發利用,提高頁巖氣和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水平,發展油母頁巖、油砂綜合利用及高嶺土、鋁礬土等共伴生非金屬礦産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深加工。
  2.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加強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磷石膏、化工廢渣、冶煉廢渣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研究完善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技術,推廣大摻量工業固體廢物生産建材産品。研發和推廣廢舊瀝青混合料、建築廢物混雜料再生利用技術裝備。推廣建築廢物分類設備及生産道路結構層材料、人行道透水材料、市政設施複合材料等技術。
  3.再製造。
  重點推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機電産品再製造,研發舊件無損檢測與壽命評估技術、高效環保清洗設備,推廣納米顆粒複合電刷鍍、高速電弧噴塗、等離子熔覆等關鍵技術和裝備。
  4.再生資源利用。
  廢金屬資源再生利用。開發易拉罐有效組分分離及去除表面涂層技術與裝備,推廣廢鉛蓄電池鉛膏脫硫、廢雜銅直接制桿、失效鈷鎳材料循環利用等技術,提升從廢舊機電、電線電纜、易拉罐等産品中回收重金屬及稀有金屬水平。
  廢舊電器電子産品資源化利用。示範推廣廢舊電器電子産品和電路板自動拆解、破碎、分選技術與裝備,推廣封閉式箱體機械破碎、電視電腦錐屏機械分離等技術。研發廢電器電子稀有金屬提純還原技術。
  報廢汽車資源化利用。完善報廢汽車車身機械自動化粉碎分選技術及鋼鐵、塑料、橡膠等組分的分類富集回收技術,研發報廢汽車主要零部件精細化無損拆解處理平臺技術,提升報廢汽車拆解回收利用的自動化、專業化水平。
  廢橡膠、廢塑料資源再生利用。推廣應用常溫粉碎及低硫高附加值再生橡膠成套設備;研發各種廢塑料混雜物分類技術或直接利用技術,推廣應用深層清洗、再生造粒和改性技術。
  5.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建設餐廚廢棄物密閉化、專業化收集運輸體系;研發餐廚廢棄物低能耗高效滅菌和廢油高效回收利用技術裝備;鼓勵餐廚廢油生産生物柴油、化工製品,餐廚廢棄物厭氧發酵生産沼氣及高效有機肥。
  6.農林廢物資源化利用。
  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代木、製作生物培養基、生物質燃料等技術與裝備,秸稈固化成型等能源化利用技術及裝備;推進林業剩餘物、次小薪材、蔗渣等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的應用;推動規模化畜禽養殖廢物資源化利用,加快發酵制飼料、沼氣、高效有機肥等技術集成應用。
  7.水資源節約與利用。
  推進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雨水資源化利用,擴大再生水的應用。大力推進礦井水資源化利用、海水循環利用技術與裝備。示範推廣膜法、熱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術以及電水聯産海水淡化模式。

專欄2 資源循環利用産業關鍵技術

  複雜銅鉛鋅金屬礦高效分選技術 用於有色金屬礦開採。研發重點是高效浮選藥劑和大型高效破碎、浮選設備。
  再製造表面工程技術 用於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機電産品再製造。研發重點是舊件壽命評估技術、環保拆解清洗技術及激光熔覆噴塗技術。
  含鈷鎳廢棄物的循環再生和微粉化技術 用於廢棄電池、含鈷鎳廢渣資源化利用。重點是電池破殼分離、鈷鎳元素提純、原生化超細粉末再製備和鈷鎳資源的深度資源化技術。
  廢舊家電和廢印製電路板自動拆解和物料分離技術 用於廢舊家電和廢印製電路板資源化利用。重點是高效粉碎與旋風分離一體化技術,風選、電選組合提純工藝和多種塑料混雜物直接綜合利用技術。
  材料分離、改性及合成技術 用於建材、包裝廢棄物、廢塑料處理等領域。研發重點是紙塑鋁分離技術、橡塑分離及合成技術、無機改性聚合物再生循環利用技術等。
  建築廢物分選及資源化技術 用於建築廢物資源化利用。研發重點是建築廢物分選技術及裝備,廢舊砂灰粉的活化和綜合利用技術,專用添加劑製備,輕質物料分選、除塵、降噪等設施。
  餐廚廢棄物制生物柴油、沼氣等技術 用於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領域。重點是應用酸鹼催化法及化學法制生物柴油和工業油脂技術,制肥和沼氣化技術與裝備以及酶法、超臨界法制油技術。
  膜法和熱法海水淡化技術 用於海水淡化、苦鹹水等非傳統水資源處理。膜法重點完善膜組件、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關鍵部件及系統集成技術。熱法重點完善大型海水淡化裝備製造技術、提升高真空狀態下儀錶控制元器件可靠性及壓縮機性能等。

  (三)環保産業重點領域。
  1.環保技術和裝備。
  污水處理。重點攻克膜處理、新型生物脫氮、重金屬廢水污染防治、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深度處理技術;重點示範污泥生物法消減、移動式應急水處理設備、水生態修復技術與裝備。推廣污水處理廠高效節能曝氣、升級改造,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污泥處理處置等技術與裝備。
  垃圾處理。研發滲濾液處理技術與裝備,示範推廣大型焚燒發電及煙氣凈化系統、中小型焚燒爐高效處理技術、大型填埋場沼氣回收及發電技術和裝備,大力推廣生活垃圾預處理技術裝備。
  大氣污染控制。研發推廣重點行業煙氣脫硝、汽車尾氣高效催化轉化及工業有機廢氣治理等技術與裝備,示範推廣非電行業煙氣脫硫技術與裝備,改造提升現有燃煤電廠、大中型工業鍋爐窯爐煙氣脫硫技術與裝備,加快先進袋式除塵器、電袋複合式除塵技術及細微粉塵控制技術的示範應用。
  危險廢物與土壤污染治理。加快研發重金屬、危險化學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術與裝備。推廣安全有效的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技術和裝置。
  監測設備。加快大型實驗室通用分析、快速準確的便攜或車載式應急環境監測、污染源煙氣、工業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在線連續監測技術設備的開發和應用。
  2.環保産品。
  環保材料。重點研發和示範膜材料和膜組件、高性能防滲材料、布袋除塵器高端纖維濾料和配件等;推廣離子交換樹脂、生物濾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
  環保藥劑。重點研發和示範有機合成高分子絮凝劑、微生物絮凝劑、脫硝催化劑及其載體、高性能脫硫劑等;推廣循環冷卻水處理藥劑、殺菌滅藻劑、水處理消毒劑、固廢處理固化劑和穩定劑等。
  3.環保服務。
  以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火電廠煙氣脫硫脫硝、危險廢物及醫療廢物處理處置為重點,推進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進程。大力發展環境投融資、清潔生産審核、認證評估、環境保險、環境法律訴訟和教育培訓等環保服務體系,探索新興服務模式。

專欄3 環保産業關鍵技術

  膜處理技術 用於污水資源化、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等。研發重點是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組件,降低成本、提升膜通量、延長膜材料使用壽命、提高抗污染性。
  污泥處理處置技術 用於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重點是污泥厭氧消化或好氧發酵後用於農田、焚燒及生産建材産品等處理處置技術,研發適用於中小污水處理廠的生物消減等污泥減量工藝。
  脫硫脫硝技術 用於電力、鋼鐵、有色等行業及工業鍋爐窯爐煙氣治理。研發重點是脫硝催化劑的製備及資源化脫硫技術裝備。
  布袋及電袋複合除塵技術 用於火電、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重點是耐高溫、耐腐蝕纖維及濾料的國産化,研發高效電袋複合除塵器、優質濾袋和設備配件。
  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控制技術 用於各工業行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排放源污染控制及回收利用。研發重點是新型功能性吸附材料及吸附回收工藝技術,新型催化材料,優化催化燃燒及熱回收技術。
  柴油機(車)排氣凈化技術 用於國IV以上排放標準的重型柴油機和輕型柴油車。研發重點是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及其裝備、SCR催化器及相應的尿素噴射系統,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過濾器。
  固體廢物焚燒處理技術 用於城市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研發重點是大型垃圾焚燒設施爐排及其傳動系統、循環流化床預處理工藝技術、焚燒煙氣凈化技術、二英控制技術、飛灰處置技術等。
  水生態修復技術 用於受污染自然水體。重點研發赤潮、水華預報、預防和治理技術,生物控制技術和回收藻類、水生植物厭氧産沼氣、發電及制肥的資源化技術,溢油污染水體修復技術等。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 用於污染土壤修復。重點是受污染土壤原位解毒劑、異位穩定劑、用於路基材料的土壤固化劑以及受污染土壤固化體資源化技術及生物治理技術。
  污染源在線監測技術 用於環境監測。研發重點是有機污染物自動監測系統、新型煙氣連續自動檢測技術、重金屬在線監測系統、危險品運輸載體實時監測系統等。

  四、重點工程
  (一)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産業化工程。
  圍繞應用面廣、節能潛力大的鍋爐窯爐、電機系統、餘熱余壓利用等重點領域,通過重大技術和裝備産業化示範、規模化應用等,形成10-15個大型流化床鍋爐、粉煤氣化、蓄熱式燃燒、高效換熱器等以高效燃燒和換熱技術為特色的製造基地;15-20個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高壓變頻控制、無功補償等高效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産業化基地;5-10個低品位餘熱發電、中低濃度煤層氣利用等餘熱余能利用裝備製造基地。到2015年,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市場佔有率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30%左右,産值達到5000億元。
  (二)半導體照明産業化及應用工程。
  整合現有資源,提高産業集中度,實現半導體照明技術與裝備産業化。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較多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關鍵生産裝備、重要原材料實現國産化,高端應用産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檢測平臺,建成一批産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半導體照明新興産業集聚區。逐步推廣半導體照明産品。到2015年,通用照明産品市場佔有率達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達到70%以上,景觀裝飾産品達到80%以上,半導體照明産業産值達到4500億元,年節電600億千瓦時,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照明産業。
  (三)“城市礦産”示範工程。
  建設50個國家“城市礦産”示範基地,支持回收體系、資源再生利用産業化、污染治理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廢棄機電設備、電線電纜、家電、汽車、手機、鉛酸電池、塑料、橡膠等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規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到2015年,形成資源再生利用能力2500萬噸,其中再生銅200萬噸、再生鋁250萬噸、廢鋼1000多萬噸、黃金10噸,實現産值4300億元。
  (四)再製造産業化工程。
  支持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再製造,完善可再製造舊件回收體系,重點支持建立5-10個國家級再製造産業集聚區和一批重大示範項目。到2015年,實現再製造發動機80萬台,變速箱、起動機、發電機等800萬件,工程機械、礦山機械、農用機械等20萬台套,再製造産業産值達到500億元。
  (五)産業廢物資源化利用工程。
  以共伴生礦産資源回收利用、尾礦稀有金屬分選和回收、大宗固體廢物大摻量高附加值利用為重點,推動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鼓勵産業集聚,形成以示範基地和龍頭企業為依託的發展格局。以鐵礦、銅礦、金礦、釩礦、鉛鋅礦、鎢礦為重點,推進共伴生礦産資源和尾礦綜合利用;推進建築廢物和道路瀝青再生利用。到2015年,新增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約4億噸,産值達1500億元。
  (六)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及産品産業化示範工程。
  推動重金屬污染防治、污泥處理處置、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畜禽養殖清潔生産等核心技術産業化;重點示範膜生物反應器(MBR)、垃圾焚燒及煙氣處理、煙氣脫硫脫硝等先進技術裝備及能源、農業等行業清潔生産重大技術裝備;推廣城鎮生活污水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設備、300兆瓦及以上燃煤電廠煙氣脫硝技術裝備、600兆瓦及以上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及布袋或電袋複合除塵設備和高效垃圾焚燒爐等重大裝備。擁有高性能膜、脫硝催化劑納米級二氧化鈦載體、高效濾料等污染控制材料生産的相關知識産權。到2015年,環保裝備産值超過5000億元,環保材料産值超過1000億元,環保關鍵材料基本實現産業化,形成5-10個環保産業集聚區、10-15個環保技術及裝備産業化基地。
  (七)海水淡化産業基地建設工程。
  培育由工程設計和裝備製造企業、研究單位、大學、相關原材料生産企業等共同參與,集研發、孵化、生産、集成、檢驗檢測和工程技術服務於一體的海水淡化産業基地。到2015年,建成2-3個國家級海水淡化産業化基地,關鍵技術與裝備、相關材料研發和製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海水淡化産能達到220萬-260萬噸/日,海水淡化及相關産業産值500億元。
  (八)節能環保服務業培育工程。
  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到2015年,力爭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發展到2000多家,其中年産值超過10億元的節能服務公司約20家,節能服務業總産值突破3000億元,累計實現節能能力6000萬噸標準煤。建立全方位環保服務體系。積極培育具有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運行和維護管理一條龍服務能力的總承包公司,大力推進環保設施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扶持環境諮詢服務企業。到2015年,環保服務業産值超過5000億元,其中年産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超過50家,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電力行業煙氣脫硫脫硝等領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佔全行業的比例大幅提高。
  五、政策措施
  (一)完善價格、收費和土地政策。
  加快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研究制定鼓勵餘熱余壓發電及背壓熱電的上網和價格政策。完善電力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對能源消耗超過國家和地區規定的單位産品能耗(電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産品,實行懲罰性電價。嚴格落實脫硫電價,研究制定燃煤電廠脫硝電價政策。深化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費政策,研究將污泥處理費用逐步納入污水處理成本,研究完善對自備水源用戶徵收污水處理費制度。改進垃圾處理收費方式,合理確定收費載體和標準,降低收取成本,提高收繳率。對於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城市礦産”示範基地、集中資源化處理中心等國家支持的項目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安排中給予重點保障。
  (二)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各級政府要安排財政資金支持和引導節能環保産業發展。安排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採取補助、貼息、獎勵等方式,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和節能環保産業發展重點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其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要加大對節能環保産業的支持力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優先安排企業實施節能環保項目。嚴格落實並不斷完善現有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改革資源稅。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落實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稅收優惠政策。
  (三)拓寬投融資渠道。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加大對節能環保産業的支持力度。按照政策規定,探索將特許經營權、收費權等納入貸款抵押擔保物範圍。建立銀行綠色評級制度,將綠色信貸成效作為對銀行機構進行監管和績效評價的要素。鼓勵信用擔保機構加大對資質好、管理規範的節能環保企業的融資擔保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重點用於環保設施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設施建設。選擇若干資質條件較好的節能環保企業,開展非公開發行企業債券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研究設立節能環保産業投資基金。推動落實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融資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和外資進入節能環保産業領域,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建設。
  (四)完善進出口政策。
  通過完善出口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政策,鼓勵節能環保設備由以單機出口為主向以成套供貨為主的設備總承包和工程總承包轉變;安排對外援助時,根據對外工作需要和受援國要求,積極安排公共環境基礎設施、工業污染防治設施建設等節能環保項目。建立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區,強化聯合監管,積極完善與國際規則、慣例相適應,且有利於我國獲取國際再生資源、促進國內節能環保産業健康發展的進口管理體制機制。對用於製造大型節能環保設備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研究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
  (五)強化技術支撐。
  發佈國家鼓勵的節能環保産業技術目錄。在充分整合現有科技資源的基礎上,在節能環保領域設立若干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國家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組建一批由骨幹企業牽頭組織、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節能環保産業技術創新平臺,建立一批節能環保産業化科技創新示範園區,支持成套裝備及配套設備研發、關鍵共性技術和先進製造技術研究。推進國産首臺(套)重大節能環保裝備的應用。
  (六)完善法規標準。
  完善以環境保護法律、節約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産促進法等為核心,配套法規相協調的節能環保法律法規體系。研究建立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逐步建立相關廢棄産品回收處理基金,研究制定強制回收産品目錄和包裝物管理辦法。通過制(修)訂節能環保標準,充分發揮標準對産業發展的催生促進作用。逐步提高重點用能産品能效標準,修訂提高重點行業能耗限額強制性標準,建立能效“領跑者”標準制度,強化總量控制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
  (七)強化監督管理。
  嚴格節能環保執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加大懲處力度。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開展專項檢查和督察行動。加強對重點耗能單位和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對污染治理設施實行在線自動監控。加強市場監督、産品質量監督,強化標準標識監督管理。落實招投標各項規定,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整頓和規範節能環保市場秩序,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打擊低價競爭、惡性競爭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促進公平競爭、有序競爭,為節能環保産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六、組織實施
  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合力,確保本規劃順利實施。各地區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
  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及時開展後評估,針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提出解決辦法,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