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 |
2020年科研目標
|
科研重點
|
蔬菜 |
自主研發品種佔80%以上,實現大宗蔬菜作物品種1-2輪更新;蔬菜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 |
加強大宗蔬菜作物農藝性狀遺傳規律、雜種優勢利用、種子生産和精加工技術,以及食用菌種健康環境因子研究;培育適合設施栽培、露地栽培、加工生産專用的新品種 |
棉花 |
培育適應機械化作業、輕簡栽培、抗病蟲的新品種20-30個 |
挖掘高衣分、抗逆等優異資源,開展繁制種、加工、貯藏、檢測等技術研究與應用;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培育簡化高效、適宜套種新品種,在西北內陸棉區培育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優質、高産新品種 |
油菜 |
培育適應機械化作業、年推廣面積超過100萬畝的新品種10個以上 |
創制一批具有高含油、抗裂角、耐密植等性狀優異材料和骨幹親本;培育一批高産、高油、抗病且適合機械化收穫的“雙低”油菜新品種;開展種子丸粒化包衣、種子發芽化學調控等技術研究與應用 |
花生 |
培育年推廣面積超過300萬畝的新品種5-10個;油用花生含油量達到56%以上,高油酸品種油酸含量達到70%以上 |
開展種子無損傷檢測、脫殼、包衣、加工技術研究與應用 |
甘蔗 |
培育年推廣面積超過200萬畝的新品種5個以上 |
開展多熟期甘蔗品種的生態適應性評價研究;選育具有遺傳多樣性、不同熟期、高産、高糖新品種 |
蘋果 |
種質資源長期保存2000份以上;自主知識産權的優良品種栽培佔新發展蘋果園面積30%左右 |
開展蘋果生物技術、工程育種技術和砧木育種技術研究,加快培育適合不同區域栽培的新品種 |
柑橘 |
種質資源長期保存1800份以上;培育新品種10個以上;柑橘無毒化良種苗木所佔比例達到60%以上 |
開展最佳砧穗組合選配等技術研究與應用,培育矮化、抗病性強、適應能力強的砧木類型;培育一批不同熟期、高抗、優質的新品種 |
梨 |
種質資源長期保存2500份以上;培育適合不同生態條件的新品種10個以上 |
開展砧穗組合親和力鑒定技術研究,通過嫁接致矮試驗,篩選優良砧木;採取遠緣雜交、回交等常規育種方法和分子育種技術,選育早、中、晚熟期配套的新品種 |
茶樹 |
培育適合不同生態區和不同茶類的優良新品種20個以上;無性係茶樹良種覆蓋率達到75%以上 |
開展茶樹抗寒、抗病、抗蟲和抗旱遺傳機理及遺傳轉化、植株再生技術研究;篩選種內雜交和遠緣雜交結實率高的親本組合,選育一批優質、抗病、低氟、適合機採的新品種 |
麻類 |
保存種質資源10000份以上;培育新品種8個以上;良種覆蓋率達到60%以上 |
改良纖維支數、含膠量及可紡性等參數,兼顧蛋白含量、生物産量等飼用、能源用參數,選育抗逆性強、高産、穩産、優質新品種 |
蠶桑 |
培育蠶新品種20個、桑樹新品種10個、柞樹新品種5個 |
選育病蟲抗性較強、優質、高産的桑(柞)樹、桑(柞)蠶新品種 |
花卉 |
全國花卉種植用種子自給率達到30% |
創制一批廣適、高抗、高品質、高配合力的重要花卉親本,以及對低溫、光照鈍感的育種材料;選育一批有特色的、適用於不同地區、不同目標市場的新品種 |
香蕉 |
保存種質資源700份;培育新品種10個以上;年繁育優良香蕉苗佔所需種苗的60% |
培育綜合性狀好、適宜不同生態區域的新品種 |
烤煙 |
培育新品種50個以上 |
創制不同香氣香型、重要病害抗性的骨幹親本;研究煙草不同種質、發育時期、組織器官及逆境條件下的基因表達調節機制;選育一批高香氣、低焦油、抗病、抗逆、豐産新品種 |
天然橡膠 |
培育新品種2-3個;新植膠園良種覆蓋率達到100%,膠園良種比例達到70% |
加強砧木無性係培育理論研究,開展砧穗組合型無性係選育技術研究;選育適合不同植膠區域的抗寒、抗風、高産新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