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虞雲耀談理解落實科學發展觀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5日   來源:光明日報

    緣起科學發展觀深刻揭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目標和發展手段等,集中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 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發展觀是如何回答新世紀新階段中國面臨的“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靠誰發展”和“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呢?光明日報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虞雲耀。

  記者:您認為科學發展觀深刻回答了“中國為什麼要發展”的問題,這如何理解?

  虞雲耀:發展觀是人們關於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實踐産生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重大影響。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從根本上説,發展是一個國家或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轉變為現代工業社會並進而向信息社會變遷的過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不發展就沒有出路,不發展就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科學發展觀不是否定發展,而是鼓勵發展;不是不要發展,而是強調又快又好地發展。可以説,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對“發展是硬道理”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

  記者:為什麼説科學發展觀深刻回答了“為誰發展”和“靠誰發展”的問題?

  虞雲耀: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主體。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主體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思想。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回答了“為誰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它明確要求把人民群眾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主體,牢固確立人民群眾在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愛護人,解放人,發展人;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營造全體人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和歸宿。

  “以人為本”不僅包含了發展“為了誰”的價值內涵,而且也包含了發展“依靠誰”的深刻內容。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以人為本”,既強調為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謀發展,又強調依靠最廣大人民的力量謀發展,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科學發展觀強調的“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眾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和原動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就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為公民平等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提供制度保障,使每個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參與經濟文化和其他社會事務的管理;就是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醫療保障條件,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體質。

  記者:為什麼説科學發展觀創造性地回答了“怎樣發展”的問題?

  虞雲耀: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思路。科學發展觀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指明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了“十一五”時期要堅持的原則,即“六個必須”: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這“六個必須”相互聯絡,相互促進,是“十一五”時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應當遵循的原則和總體要求。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等新的發展思路和任務。這些目標和任務涵蓋了經濟增長、質量效益、自主創新、社會發展、改革開放、教育科學、資源環境、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著眼于處理好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關係,系統闡述了在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這充分説明,中國正在努力創新自己的發展模式,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發展道路。

  記者:正如您剛才所説科學發展觀是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那麼怎樣才能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虞雲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需要解決許多“兩難”的棘手問題,我認為,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幾個重大關係尤為重要。

  一是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發展經濟,不斷增加物質財富,是整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也必須看到,經濟發展不是發展的全部內容,發展還包含社會發展。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社會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經濟發展代替不了社會發展,物質文明水平的提高不等於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水平的自然提高。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社會組織形式、就業結構、社會結構的變革加快,城鄉、區域和社會群體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社會組織和管理面臨許多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純追求經濟增長,一些社會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就可能導致社會衝突加劇、社會動蕩不安。如果産生這樣的結果,現代化建設就可能走入誤區,而且反過來會制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甚至毀滅經濟發展的成果。

  二是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的情況下,正確處理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的關係,就要做到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凡是市場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政府就不要干預;凡是市場作用不到或市場失靈的領域就要加強宏觀調控,以達到彌補市場不足,引導和保證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當前我國既有市場經濟發育不足,政府行政干預過多如政企不分、地區封鎖、行業壟斷等問題,也有政府調控不到位或缺位如公共産品不足、收入差距過大等問題。我們不能走西方國家先鼓吹自由放任,然後再強調政府干預的老路,而應當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又不斷完善宏觀調控,始終注意同時發揮“兩隻手”的調節作用。

  三是發展中的平衡與不平衡關係。經濟發展規律表明,經濟發展尤其是大國經濟發展,既不是毫無波折的平衡增長過程,也不是一邊倒的絕對非均衡增長過程,而是由“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進、循環往複式上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平衡與不平衡的交替運動狀態,是與其資源稟賦、地理環境、歷史文化、人的素質、制度政策等密切相關的。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不同地域、不同部門經濟資源差別懸殊,資金、人力和知識等要素有限,不平衡發展是必然的。一刀切、一個模式、齊步走是不可能的。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不平衡發展存在一定的極限或者度,如果不平衡發展接近或超過經濟社會所能夠承受的“臨界點”又不及時採取措施,就可能導致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甚至引發政治問題。應對不平衡、不協調的挑戰,從總體上説,就是要堅持均衡協調發展的戰略,把握全局,統籌兼顧,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四是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把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尤其是在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的情況下,出現了一系列新問題、新矛盾,有些非常複雜和尖銳,人們對此有各種不同的認識和議論,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有一點必須明確:現在存在的這些矛盾和問題,不是改革帶來和造成的,恰恰相反,許多矛盾和問題是改革不到位所造成的。對改革的方向不容懷疑和動搖。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思路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五是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資源保護和開發管理得到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逐步改善,循環經濟建設開始起步,人民群眾環境保護意識明顯增強。但對存在的問題和我們面臨的挑戰,必須有清醒認識。未來幾十年人口總量仍將持續增加,勞動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提高人口素質的任務十分艱巨;資源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關係國計民生的礦産資源特別是石油嚴重短缺;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環境治理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解決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始終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戰略位置,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

  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在抓發展的過程中,努力使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能給後人留下讚嘆,而不是給後人造成麻煩。 (倪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