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專家建議申遺應將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同步規劃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顧瑞珍)我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公約》20週年之際,我國的三位城市規劃、文物保護和工藝美術專家近日聯名致信京杭大運河沿岸18座城市(區)的市(區)長,呼籲用創新的思路,加快京杭大運河在申報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領域的工作進程。

    這三位專家分別是90歲的著名城市規劃建築專家鄭孝燮,82歲的著名文物古建築保護專家羅哲文,以及正在四川主持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峨眉山金頂修復工程的銅建築工藝美術專家、61歲的朱炳仁。

    羅哲文也是著名的長城保護專家,他認為,“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相加,足以與長城媲美。”

    據了解,我國已有31個項目名列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名錄,有3項口述和非物質遺産列入了名錄。

    三位專家對目前大運河沿岸由於行政區劃而産生的保護與發展規劃不一致表示憂慮。他們建議,沿岸的18個主要城市(區)主管部門應將申報自然文化遺産與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結合在一起通盤考慮。專家們認為,只要方法正確,通過“申遺”,可有效地促進當地的可持續發展。

    鄭孝燮説:“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京杭大運河的價值和風貌傳承千萬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斷流’。與以往的文物景觀不同,京杭大運河是一個流動的、活著的遺産。保護要考慮發展,發展中要涵括保護,這才是我們申遺的目的。”(完)

 
 
 相關鏈結
· 新疆木卡姆和蒙古族長調被宣佈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
· 中國兩項目入選聯合國第三批“非物質遺産”
· 文化部舉辦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頒證儀式
· 首屆“河南文化遺産日”本月啟動
· 河南首屆“文化遺産日”遊人如潮
· 澳門歷史城區等世界文化遺産項目獲得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