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2日   來源:人民日報

  農民富則國家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是“三農”工作的重要主題。

  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多予少取放活”,採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糧食生産連續兩年較大幅度增産。農民收入增長扭轉了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2004、2005兩年平均增幅6.5%,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255元。

  但是,應清醒地看到,農民增收困難,仍是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存在。雖然這兩年農民收入增長較快,但仍低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城鄉居民收入的相對差距和絕對差距都在繼續擴大。

  農民不富,整個國家就不算富裕。對於我們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説,擴大內需是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農村人口是我國數量最多、潛力最大的消費群體,如果農民的收入沒有較快提高,擴大內需就缺乏長期可靠的市場支撐,經濟發展就缺乏持久的動力。同時,如果農民收入不能持續增長,農民生活得不到大的改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我國就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國家。如果城鄉差距繼續擴大,也必將影響社會的和諧安定。

  農民增收為什麼難?這主要是農村剩餘勞動力多,農民剩餘勞動時間多。解決農民收入問題,最根本的努力擴大農民就業。因此,既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的“容人之量”,又要拓展農村二三産業的就業空間,還要廣辟外出務工經商的轉移渠道;既要鼓勵部分農民走出去,又要引導一些農民留下來,還要支持出去的農民回鄉創業。

  要挖掘農業自身的增收潛力。既要做足耕地精耕細作的文章,又要做好草場、林地、漁場等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的文章。既要發展精細農業、精品養殖業,又要拓展和培育生物能源、生態、旅遊、休閒等農業的多種功能,著力發展特色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

  要拓展農業內部的增收空間。既要壯大縣域經濟,又要發展農産品加工業。縣域經濟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發動機,也是農民就業增收極具潛力的增長點。因此,應當壯大縣域經濟,加快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産業,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增收機會。著力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延長農業産業鏈,提高農業比較效益,提升農産品檔次,促進農民增收。

  要廣辟農村外部的增收渠道。農民外出打工是當前和今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必須切實保護好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搞好就業服務。對務工農民要公平政策、平等對待,使他們的貢獻得到充分肯定,使他們的勞動得到充分尊重,使他們的付出得到合理回報。

  同時,要完善和強化對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加強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支持保護體系,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只要我們始終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採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勁用在實處,就一定能夠逐步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不斷開創“三農”工作的新局面。

 
 
 相關鏈結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積極穩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建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採取切合農村實際的方式方法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激發團結奮鬥的壯志豪情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把溫暖送給困難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