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先進性建設與先進生産經營方式相結合建設新農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7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生産經營方式對生産力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在當前正在農村開展的第三批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應按照中央的部署,將先進性建設與發展農村先進生産經營方式、培育新型農民緊密結合起來,使廣大農村黨員的先進性更好地體現在新農村建設中。

    發展農村先進生産經營方式

    農村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活動應緊密結合發展農村先進生産經營方式來進行,把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轉化為促進農村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農村生産經營方式的完善進一步體現黨的先進性,實現黨的先進性建設與發展農村先進生産經營方式的良性互動。從上海市郊區的實際來看,當前發展農村先進生産經營方式的主要內容是提高農業“四化”、“兩結合”水平。

    “四化”是指農業的組織化、農業經營的規模化、農業生産的標準化和農業産品的市場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分散經營的農戶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以及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需要在堅持家庭聯産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基礎上,提高農業組織化和農業經營規模化的水平。農業組織化、農業經營規模化與農業生産標準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規模化經營一定要按照嚴格的技術標準、質量檢測標準和操作方式來進行;標準化的農業生産只能建立在規模化經營的基礎之上。農業生産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一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安排農業生産活動,二是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農業産品市場體系、農業産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農業生産標準化與農業産品市場化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農業生産標準化是農業産品市場化的手段,農業産品市場化是農業生産標準化的目標。農業産品市場化的操作辦法主要是形成農戶或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連鎖超市這樣一個完整暢通的鏈條,並通過這個鏈條引導和帶動成千上萬的農戶從事大批量的標準化生産。

    “兩結合”就是農業和先進製造業相結合、農業和服務業相結合。農業和先進製造業結合的途徑主要有:一是農業與生物技術産業相結合。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優質、高産、高適應性的動植物新品種。二是農業與工廠化高效農業工程技術相結合。工廠化高效集約型種養業的發展,將突破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的局限性,提高人們對農業生産環境的調控能力。三是促進農業産品加工轉化增值,延伸農業産業鏈,發展食品加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相結合的途徑主要有:一是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二是農業與餐飲服務業相結合。

    “四化”與“兩結合”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整體,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現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培養造就新型農民

    先進的生産經營方式造就先進的人,先進的人推進先進的生産經營方式,這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農村先進生産經營方式的實踐主體。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在農村開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應著力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我國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目前,我國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約為7年,而發達國家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我國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在農村總人口中的比重為75.14%。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偏低,直接制約了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的進步。與此同時,我國農業技術人員也比較缺乏。發達國家每百畝耕地平均擁有1名農業技術員,農業從業人口中接受過正規高等農業教育的達45%—65%,而我國目前平均每百名農業勞動者中只有科技人員0.023人,每百畝耕地平均擁有科技人員0.0491人,這顯然不能適應農業現代化的需求。因此,應通過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農業職業教育、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和各項文化事業,著力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應培養一批懂管理、會經營的農業企業家。龍頭企業是農業規模化生産的投資主體、技術創新主體、生産主體和競爭主體。要改變我國農業産品“好的無批量,多的無檔次”的現狀,增強我國農業産品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造就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培養一批善於經營管理的農業企業家。

    沒有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就不可能掌握農村先進的生産經營方式。因此,保持農村共産黨員的先進性,一是要注重從新型農民中發展黨員;二是要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作為黨員要求自己的重要標準;三是要優化配置黨員資源,讓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黨員去從事農業生産經營,並帶動更多的農民轉變觀念,共同致富。 (中共上海市金山區委副書記、區長 郝鐵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