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真貫徹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精神、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熱潮中,縣級科技創新卻處於“上熱下冷、作用缺失”的尷尬境地,急需引起重視和關注。
一是“有政策,難落實”,雖然從國務院到各省市都制定了相應政策措施,但縣級科技長期處於政府工作的邊緣,無法真正兌現上級政策。二是“強推廣,弱研發”。縣級科技部門是科技系統最基層的行政主管部門,但在具體的科研工作中,它們卻無法在關鍵領域、主導産業和重點技術上,對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組織有效的研究和開發,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側重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卻又步入了“科技投入不足——難破研發瓶頸——科技作用弱化——領導漠視科技——科技資源更加緊缺”的惡性循環。三是“想創新,缺手段”。新的形勢下,縣級科技部門並不缺乏自主創新、加快科技發展的熱情和積極性,但由於缺乏資金和必要的成果研發、轉化、孵化等科技平臺,創新能力和手段極其有限。
發揮縣級科技創新作用,應從上至下形成合力。一應實施“人工降雨”,嚴格考核抓創新。建議上級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門按照有關科技和自主創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從嚴考核縣級人民政府,促使各種激勵政策“空降”落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制度優勢和創新環境。二應大搞“基本建設”,夯實基礎謀創新。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縣級科技部門在科技發展基礎、硬體建設、幹部隊伍優化、科技業務培訓等方面的問題,搭建科技信息、成果轉化、技術研發、創業孵化、專利代辦等服務平臺,增強縣級科技的創新能力。三應開展“配方施肥”,因地制宜促創新。要充分調動縣級科技部門在自主創新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改革創新縣級科技管理和服務機制,圍繞縣域主導産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關鍵領域和高新技術産業上實現科技研發的突破,提升縣級科技水平。(重慶永川市政協常委 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