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部門地方訪談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5日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記者就《綱要》的有關問題採訪了中宣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負責人。

    問:《綱要》的制定下發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答:《綱要》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部署文化建設的中長期規劃。文件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對未來五年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目標任務作出了全面闡述,描繪了“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的壯麗圖景,對指導未來五年文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綱要》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指導性文件。《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關於文化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基本要求,統籌考慮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統籌考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籌考慮城鄉與區域文化發展,統籌考慮體制機制創新與産業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把保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對關係到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各項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第二,《綱要》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推動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指導性文件。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科技的結合日益緊密,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開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的歷史進程中,文化既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文化興則國興,文化衰則國衰。中央制定下發《綱要》,將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投入到文化建設事業中來,把握有利於我國文化發展的戰略機遇,全面實施文化發展戰略,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更大繁榮。

    第三,《綱要》是努力實現“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指導性文件。《綱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相銜接、相配套,對“十一五”時期我國文化發展的目標、任務作了進一步細化、拓展。按照《綱要》要求,認真落實文化發展的各項指標和任務,必將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的順利實現提供保障。

    問:請談談《綱要》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答:《綱要》的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闡述“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的重大意義;二是明確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發展目標和重點;三是規劃理論和思想道德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新聞事業、文化産業、文化創新、民族文化保護、對外文化交流和人才隊伍等八個方面的建設任務;四是提出實現文化發展目標和任務的組織保證和政策措施。

    《綱要》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體現了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明確了文化發展的地位、方向、思路、格局和目的。

    二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今後五年的文化發展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佈局謀篇,使五年的階段性發展目標、任務與我國文化建設長遠目標和戰略任務相銜接。

    三是從當前文化建設的現狀和條件出發,科學地確定今後五年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和任務,既提出了總體目標,又確定了近期重點,並盡可能地進行量化和分解,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特別是注意通過重點環節突破、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支撐和政策保障,把文化發展的各項指標和任務落到實處。

    四是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體現了“兩手抓、兩加強”的發展思路,促進文化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問:“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是什麼?

    答:《綱要》提出“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鬥目標,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關於“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的方針原則,《綱要》將其歸納為八個堅持,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不斷深化對文化發展的地位、方向、動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認識,衝破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觀念、做法和體制機制性障礙,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促進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協調發展;堅持繼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吸收借鑒世界各國優秀文化成果,始終把文化創新作為文化發展的戰略基點和前進動力,積極推進文化與經濟、科技融合發展,大力提高我國文化自主創新能力;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的實力和競爭力;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健康快速發展;堅持城鄉、區域文化的協調發展,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加大對農村及中西部地區的文化投入,形成城市帶動農村和東中西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問:請介紹一下“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的主要目標。

    答:《綱要》從總體目標和發展重點兩個層面對“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的目標進行了闡述。

    總體目標是,完成“十一五”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賦予文化建設的任務,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為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社會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創新能力和整體實力明顯提高,文化産品更加豐富,更好地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促進城鄉和區域之間文化的共同發展;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我國文化發展的水平與經濟實力、國際地位相適應。

    在總體目標下,根據當前文化發展的實際,確定了六個方面的發展重點:一是抓好基層文化建設,加大力度改善中西部及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條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民和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二是抓好塑造國家文化形象的重大項目和工程建設,推出一批體現民族特色、反映時代精神、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文化藝術精品,創作生産更多更好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優秀文化産品;三是抓好文化産業體系建設;四是抓好文化創新能力建設;五是抓好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六是抓好人才培養,為文化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問:“十一五”時期理論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是什麼?

    答:《綱要》從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等四個方面對理論和思想道德建設作出了規劃。當前,特別要注重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推動理論武裝和理論宣傳,始終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斷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活動。胡錦濤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闢概括,是對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的深刻闡述,是新形勢下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思想動力和重要指導方針。要廣泛深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推動“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進家庭,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問:“十一五”時期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要推進哪些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實施哪些重要文化工程項目?

    答:為了達到既有宏觀的指導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要求,《綱要》用專欄的形式列舉了公共文化服務領域16項國家支持的重大文化設施和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大多是“十五”時期的延續,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和國家大劇院工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等;也有根據形勢發展需要確定的新項目,如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任務提出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流動綜合文化服務車”、“農村書屋”等。這些重大項目和工程的實施,將會對我國的文化建設起到基礎性、全局性的帶動作用。

    問:《綱要》在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部署?

    答:《綱要》指出,要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一是推進農村文化設施和重點工程建設,儘快改善、提升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條件和服務水準,逐步改變城鄉之間文化發展不平衡現象;二是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包括書報刊資源、廣播電視頻道頻率資源、演藝資源等都要向農村傾斜,切實解決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和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三是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目標管理責任制,所需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並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的文化建設,保證文化領域新增加的財政投入主要用於農村。

    問:“十一五”時期,將採取哪些措施促進新聞事業發展?

    答:新聞事業是黨和人民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對新聞事業的繁榮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始終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放在首位,切實加強各類新聞媒體建設,著力提高引導社會輿論的能力,健全管理制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十一五”時期,推進我國新聞事業發展要把握三個重點:一是要加大對黨報、黨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重點新聞網站和時政類報刊等重點新聞媒體的扶持力度,特別是要加大對中央和省級主要新聞媒體的扶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設備和技術的更新改造,不斷改善硬體條件,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傳播能力,充分發揮輿論主陣地、主力軍作用;二是按照突出重點、合理佈局、整合資源、辦出特色的總體要求,加快建設一批綜合實力強、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的新聞網站;三是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在信息、人才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發展手機網站、手機報刊、IP電視、移動數字電視、網絡廣播、網絡電視等新興傳播載體,提高競爭力,擴大影響力。

    問:《綱要》在發展文化産業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這是指導文化發展的一項重要原則。《綱要》把文化産業體系建設作為“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的重點之一加以部署:一是明確了影視製作業、出版業、發行業、印刷複製業、廣告業、演藝業、娛樂業、文化會展業、數字內容和動漫産業等重點發展的文化産業門類,提出要推動國家數字電影製作基地建設、國産動漫振興工程、“中華字庫”工程等一批具有戰略性、引導性和帶動性的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力爭在重點領域取得跨越式發展;二是要優化文化産業佈局和結構,加強重點文化産業帶、産業園區和基地建設,促進區域文化産業協調發展;三是轉變文化産業增長方式,推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四是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改造,著力培育文化産業戰略投資者,重塑市場主體;五是大力培育文化産品和文化要素市場,促進文化産品和生産要素的合理流動;六是著力發展現代文化産品流通組織和流通方式。

    問: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在文化創新中重點要抓好什麼?

    答:文化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綱要》把推進文化創新擺在重要位置,強調要以內容創新為核心,開拓發展我國先進文化的新途徑。一是要大力實施文化精品戰略,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扶持原創性作品,著力打造一批代表國家形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精品,培育和扶持一批體現國家文化水準、具有相當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名人、名品和知名品牌文化活動。二是要充分發揮文化經濟政策的作用,著力推動文化企業成為文化創新主體,集聚各類文化創意人才,努力培育各類文化創意群體。三是加快現代科技與文化的融合,著力實施一批重大文化産業技術專項,豐富表現形式,拓展傳播方式,推動文化業態更新。

    問:民族文化遺産保護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請問《綱要》在這個方面有什麼要求?

    答:我國擁有豐厚的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好民族文化遺産,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綱要》對“十一五”時期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全面保護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十一五”時期完成全國文化遺産普查,做好重要革命歷史文物、世界文化遺産、大遺址、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和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完善重大建設工程中的文物保護工作。同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系,確定10個國家級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二是要把民族文化的搶救保護與傳承發展統一起來。《綱要》提出要採取有效措施,保護瀕危的民族文化遺産。同時,《綱要》要求適應當代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相結合,改造和發展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傳統節慶內容、風俗、禮儀,發揮傳統民族節慶的作用,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三是要通過重點保護工程項目的實施,如國家清史纂修工程、中華古籍特藏保護計劃、長城保護、大運河文物保護、故宮博物院古建整體保護維修、西藏三大重點文物保護等,帶動文物保護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綱要》還要求充分利用“文化遺産日”,組織開展文化遺産保護系列宣傳展示活動。

    問:《綱要》在強調民族文化保護的同時,提出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在這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

    答: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始終伴隨著多民族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既獨立發展、又兼收並蓄,是中華民族文化與生俱來的優秀品質,也是中華文明枝繁葉茂、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只有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才能更好地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為共建和諧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貢獻。在這方面,《綱要》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強調要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渠道,發揮多元載體的文化傳播作用,努力構建國際文化營銷網絡;要培育外向型骨幹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對外文化貿易品牌;要通過實施一些重大工程,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特別要注意發揮文化企業的主導作用,推動文化産品和服務的出口,努力縮小對外文化貿易方面的逆差,擴大我國文化的覆蓋面和國際影響力。

    問:請談談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具體措施?

    答: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鍵在於要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文化隊伍。《綱要》高度重視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出要加強文化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做好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著力抓好對文化領域領軍人物、各類高層次專門人才和高等院校人才的培養,加強對文化人才的培訓;要完善人才選拔機制,堅持黨管人才和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的原則,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要求,健全人才評價、選拔和激勵保障機制。同時,提出對在文學藝術、人文社科、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給予表彰和獎勵,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

    問:為實現“十一五”期間各項文化發展目標任務,有哪些保障措施和重要政策?

    答:首先,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職責,始終把握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動員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緊緊依靠群眾,充分發動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努力營造有利於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良好氛圍。其次,要通過健全宏觀調控,完善文化工作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文化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第三,要加大和改進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支持文化發展的經濟政策。《綱要》明確了要繼續執行“十五”時期的宣傳文化經濟政策,同時根據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設立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和基金,重點用於扶持國家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支持文化創新和精品生産、扶持具有示範性和導向性文化産業項目的研發;用於國家重要文化遺産的保護和支持地方重大文化工程項目的建設;用於支持國家重大出版項目、少數民族文字和盲文出版物的出版,以及無線廣播電視的覆蓋。最後,要加強文化立法工作,為文化發展提供法制保障。

 
 
 相關鏈結
· 新聞辦舉行發佈會解讀"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
· 新聞辦發佈會解讀"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