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全國政協委員劉楓:要加大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力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3日   來源:人民日報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流程最長的人工運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南至浙江杭州,橫跨大江南北,蜿蜒流過1794公里,猶如一條鑲嵌在神州大地上的大動脈千百年來奔流不息。

    京杭大運河匯集了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極大地促進了整個運河區域乃至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隨著運河區域商品經濟的繁榮興起了一批工商興旺、商客雲集、交易繁盛的運河城市,成為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重鎮。京杭大運河不僅直接成為連接我國南北的重要水上航運通道,承擔了繁忙的運輸任務,而且還發揮著巨大的防洪、灌溉、供水、旅遊等多種綜合效益,給運河兩岸人民帶來極大福祉。同時還産生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運河文化。

    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經濟的發展,京杭大運河的傳統運輸功能逐步衰弱,其真實性和完整性也日益遭到破壞。同時,由於京杭大運河分屬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四省二市,其文化遺跡的保護還缺乏統一的協調和管理,運河文化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也出現了許多矛盾。

    如果不加大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力度,京杭大運河的歷史遺存、風光景物和自然生態就會不可避免地遭受退化、破壞,直至消亡,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長城是凝固的歷史,運河是流動的文化。京杭大運河與長城,應該成為世界遺産名錄上的姊妹篇。

    京杭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不是一省、一地、一個部門之事,應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保護與“申遺”工作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在具體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以下原則:

    協調統一的原則。要改變目前缺乏統一管理和協調的現狀,建立國家級的統一的“申遺”和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成立由國家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河政府參加並鼎力支持的研究機構,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和價值評估工作,切實摸清京杭大運河“家底”,對“申遺”和保護工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搶救第一的原則。京杭大運河“申遺”和保護,首先要實施歷史文化遺存搶救工程。京杭大運河沿河各省市要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係,動員一切力量,採取一切措施,努力把現存的歷史文化遺存無一例外地保護下來,把部分已經損毀的重要文化景觀修舊如舊地修復起來,確保運河沿河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充分展示千年運河的深厚文化底蘊,再現“歷史長河”、“文化長河”的豐富文化內涵。

    生態優先的原則。長期以來,由於排污設施不完善,監督管理不到位,導致京杭大運河水質下降,生態惡化。京杭大運河的生命在於水,離開水,京杭大運河的價值無從談起。要科學實施運河功能調整,加大治污力度,修復提升運河自然生態環境,讓運河水清起來,讓運河兩岸綠起來。讓人們更好地親近運河、感受運河、品味運河的每一方水域、每一寸岸線、每一塊綠地、每一條道路。

    造福於民的原則。運河兩岸曾是百姓生活居住的“黃金寶地”。但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居民小區與工業企業交錯混雜,加上生態環境惡化,致使運河周邊居民住房破舊不堪,市政配套不全,生活配套缺失,還常常受到噪聲污染、水體發臭等問題的困擾。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堅持把“造福於民”作為京杭大運河“申遺”和保護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改善運河沿河生活環境,讓人民共享保護的成果。

    社會共同參與的原則。京杭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財富。京杭大運河的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要利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大力宣傳京杭大運河的整體價值,宣傳保護京杭大運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讓每一個公民都有自覺保護京杭大運河的歷史使命感。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保護京杭大運河的良好氛圍,才能讓這條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從歷史深處流向現代文明,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劉 楓)

 
 
 相關鏈結
· 中國(北京·通州)京杭大運河文化節正式拉開序幕
· 京杭大運河無錫段一煤炭拖船發生爆燃
· 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在杭州開館
· “十一五”期間京杭大運河通航能力將提升40%
· 京杭大運河濃硫酸泄漏事故得到控制
· 環保助力京杭大運河申遺 杭州段十年整治水質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