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大力氣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答學習時報記者問
資料圖片:3月7日15時,人民大會堂一樓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招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就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調控等問題答記者問。中國政府網 姚勇 攝
記者:“十一五”規劃確定了今後五年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2006年年初提出了單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的年度目標,但目標沒有實現。如何評價去年節能減排工作?
馬 凱:去年的節能減排目標沒有實現,但是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工作力度明顯加大。
一是分解落實目標責任。國務院發佈了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與30個省(區、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和14家中央企業簽訂了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書。各地相繼研究制定了本地區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並將指標逐級分解落實到市、縣和重點耗能企業。實施了能耗和水耗公報制度。初步建立了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體系。
二是強化重點領域的節能管理。組織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安排國債補助資金6.8億元,支持了111個重點節能項目,帶動社會投資107億元。開展了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發佈了《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實施方案》,並採取多種措施,推動千家企業加強節能工作。去年,千家企業節能2000多萬噸標準煤。
三是完善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價格政策方面,出臺了石油綜合配套調價方案和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有利於脫硫的電價政策。擴大了差別電價政策的實施範圍,對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鹼、水泥、鋼鐵、黃磷、鋅冶煉等高耗能行業,加大了實施力度;一些地方還制定了能耗超限額加價政策。
財稅政策方面,對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産品出口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稅,有的還加徵了出口關稅。有條件的地方相繼建立了節能專項資金,扶持重點節能改造項目。
市場準入方面,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和産能過剩行業的準入標準,依法淘汰了一批落後生産能力。鋼鐵行業基本淘汰了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爐和15噸以下的小轉爐,水泥行業淘汰落後産能近2000萬噸,煤炭行業淘汰落後産能1.1億噸,電解鋁行業自焙槽已全部淘汰。擴大了強制性能效標識制度實施範圍,截至去年底,全國共發佈終端用能産品能效標準22項,涉及家用電器、照明器具、商用設備、工業設備和交通工具等五大類。
政府採購方面,調整了節能節水産品政府採購清單,推進政府機構節能工作。中央國家機關在新建建築、燃煤鍋爐改造、電梯更新項目中,普遍採用了節能型産品和設備。
四是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在全國組織開展了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安排國債資金支持了一批循環經濟重點項目,繼鋼鐵行業之後又召開了化工、煤炭行業的循環經濟現場經驗交流會,發揮了積極作用。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和廢舊家電回收處理試點工作順利開展。
五是加強環境治理。明確提出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具體措施,發佈了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産技術導向目錄。支持電力行業老機組脫硫改造,2006年新增煙氣脫硫設施1.04億千瓦,是前10年投運脫硫機組裝機容量總和的2倍,首次實現當年新增脫硫裝機容量超過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加大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治理力度,安排國債資金19.7億元支持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項目244個,開展了淮河、松花江等流域工業廢水治理。還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工業治污項目建設。
六是廣泛開展節能宣傳。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開展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大型主題系列宣傳活動,採用更加貼近公眾生活的方式和內容,組織開展了節能宣傳周和一系列科普宣傳活動,節約能源資源的社會氛圍愈加濃厚,全社會的節能意識明顯增強。
由於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年全國萬元GDP能耗下降1.23%,這是200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節約能源3000萬噸標準煤;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51立方米,下降9%;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幅減緩,全國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增幅分別回落11.3和4.4個百分點;城市污水處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56%和54%,比上年提高4個和2.3個百分點。
記者:2006年,節能減排工作力度是比較大的,但為什麼年初確定的“兩大指標”沒有完成?
馬 凱:具體指標未能完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産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節能減排不僅僅是微觀層次的問題,首先是宏觀層面的事情,是國民經濟的結構問題。我國産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過於依賴第二産業,低能耗的第三産業發展滯後、比重偏低的狀況還沒有明顯改觀,這是影響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的一個重要原因。2006年,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39.5%,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而目前發達國家第三産業的比重大多超過70%,其中美國為75.3%,與我國發展水平相近的巴西和印度也分別高達75.1%和51.2%。從工業內部結構來看,重工業特別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依然偏快。目前,重工業增加值在工業中的比重已接近70%,輕重工業增速差距由2005年的1.8個百分點擴大到2006年的4.1個百分點。去年,水泥、鋼材、電解鋁、有色金屬的産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5.5%、25.3%、20.1%和17.2%,大大高於GDP增長速度。同時,應該淘汰的落後生産能力還沒有退出市場。目前,鋼鐵行業還有落後産能約1億噸,焦化、電石、鐵合金生産能力中約有50%達不到市場準入標準。
能源技術依然落後,能源利用效率明顯偏低。能源開發利用的重大核心裝備仍不能自主設計製造,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替代能源等技術的開發相對滯後,節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術的應用還不廣泛。從主要用能行業和耗能設備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水泥綜合能耗高23.6%,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高15.1%,火電供電煤耗高20.5%。
各項支撐條件還沒有完全到位。第一,資金投入不足。去年,國家安排了部分國債資金支持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部分省市也建立了節能專項資金,但總的來看,資金數量有限、缺口很大。第二,政策力度不夠。支持節能減排的價格、財稅、金融等政策措施還沒有到位,理順資源性産品價格不可能一蹴而就,鼓勵節能節水産品推廣和使用的稅收政策尚處於制定之中。第三,措施見效需要一個過程。去年,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制定的節能減排措施,大多數是在下半年國務院《決定》發佈之後出臺的,要真正發揮作用確實還需要一個過程。一些節能環保項目的建設在當年實施以後,見效可能要在以後幾年。第四,法律法規不完善。現行《節約能源法》可操作性不強,推動節能降耗缺乏法律保障;相關配套法規和標準還不健全;從嚴執法做得不夠,違法成本低,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
基礎工作和管理力量薄弱。目前,節能減排的統計制度還不健全,統計方法不完善,統計數據準確性、時效性不高,能源計量器具配備不足,統計人員力量薄弱,科學統一的能耗統計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也尚未建立。基層節能環保監管能力薄弱,大多數地區還沒有建立專門的節能監察機構。
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年沒有提出節能減排的年度指標,是不是情況有什麼變化?
馬 凱:沒有變化。“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是約束性指標,不能因為去年節能減排目標沒有實現,今年不再提出節能減排年度指標,就降低要求,減弱工作力度。我們要做到“三個不變、一個加大”即:決心不變、目標不變、責任不變,工作力度加大。
決心不變。面對資源瓶頸、環境壓力的嚴重制約,如果經濟增長方式不轉變,結構不優化,不走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路,過度消耗資源的狀況就難以得到有效改變,中國經濟也就走不好、走不遠。在這方面,中華民族沒有退路,必須下決心節能減排。
目標不變。“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單位GDP能耗在五年內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要減少10%的目標,是國家確定、人大通過的,要確保實現。政府每年要向人大報告年度節能減排的工作情況,並在“十一五”期末報告五年的總體完成情況。
責任不變。國務院已經把五年節能減排目標分解到各省區市,各省區市和有關企業要切實負起責任,並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和提出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努力完成。
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不但不減,而且要繼續強化,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扎紮實實地抓好落實。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通過調整結構節能減排。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首先要調整結構。按照有關部門的測算,如果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個百分點,第二産業中工業增加值比重相應地降低一個百分點,那麼能源消費總量可減少約2500萬噸標準煤,相當於萬元GDP能耗降低約1個百分點。按照目前的工業結構,如果高技術産業增加值比重提高一個百分點,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比重相應地下降1個百分點,那麼能源消費總量可減少2775萬噸標準煤,相當於萬元GDP能耗降低1.3個百分點。因此,要大力發展服務業,繼續做大做強高技術産業。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堅決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落後生産能力、工藝裝置和技術設備,加快火電行業“上大壓小”的工作進度。今年要關停100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淘汰落後煉鐵産能3000萬噸、落後煉鋼産能3500萬噸。
二是通過技術進步節能減排。技術進步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我國通過技術進步節能減排方面的潛力非常大。比如鍋爐。我國在用的中小鍋爐實際運行效率只有65%左右,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5─20個百分點。通過技術改造和完善管理等措施,僅燃煤鍋爐一項的節約潛力就有7000萬噸標準煤。又如節能燈。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節能燈生産國,2005年節能燈産量達到17.6億隻,佔世界總産量的90%左右,出口量佔到生産總量的70%以上。如果把現有的普通白熾燈全部更換成節能燈,全國一年可節電600多億度。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要加快運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組織實施一批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和産業化示範項目,在重點行業選擇一批節能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技術,加大推廣力度。積極推進以節能減排為主要目標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採用有利於節能環保的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加快培育節能技術服務體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産業化發展。
三是通過加強管理節能減排。嚴格執行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不符合節能環保標準的不準開工建設。全面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今年要形成4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強化對重點耗能企業,特別是千家企業節能工作的跟蹤、指導和監管,力爭節能2000萬噸標準煤。 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組織編制重點行業循環經濟推進計劃,制定和發佈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完善相關統計制度,利用國債資金支持一批循環經濟項目。全面推行清潔生産,對嚴重超標排放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限期完成清潔生産改造。對重點耗能企業和重點污染源實施在線監測,加大對已建成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和脫硫設施運行情況的監督。
四是通過深化改革節能減排。加快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差別電價和水價政策,健全排污收費制度,年底前所有城鎮都要開徵污水處理費,並逐步提高收費標準;所有設市城市都要在規定期限內開徵垃圾處理費。加大財稅政策的支持。設立國家節能專項資金,支持高效節能産品推廣、重大節能項目建設和重大節能技術示範。制定節能節水和環保産品目錄,出臺鼓勵生産和使用列 入目錄産品的稅收政策。實施節能産品政府強制性採購政策,將企業研發的首臺、首套節能産品優先納入政府採購目錄。
五是通過強化法治節能減排。進一步完善節能法律法規體系和相關的標準體系。抓緊出臺《節約能源法》和《循環經濟法》。組織制定高耗能産品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擴大強制性能效標識的實施範圍。擴展節能産品認證範圍,制定並實施産品能耗限額,實行耗能産品最低能效標準。修訂和完善主要耗能行業的節能設計規範。
六是通過全民參與節能減排。節能減排是事關全社會的大事,必須動員全社會參與。要增強公眾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節約文化,發揮政府機關的帶頭作用,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點滴事情做起,使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自覺養成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油、每一方氣的良好習慣,成為一種生活風尚,使“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記者 李玉梅 陳國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