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4月22日電(記者 王炤坤)今年一季度,我國部分地區高耗能産業和産品呈現增速加快的趨勢,六大高耗能行業平均增幅為20.6%。內蒙古、山西等高耗能産業集中地區的工業用電量大幅增長。在國家加大節能減排政策力度的形勢下,這一經濟信號要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記者最近在一些能源富集區採訪發現,高耗能産業擴張的衝動並未得到明顯遏制。“煤-電-鋁”“煤-電-合金”“煤—電—鋼坯加工”等高耗能初級産品鏈條還在“複製”。一些煤、電企業還在憑藉能源成本相對低廉的條件,進入高耗能行業。
這兩年,國家以産業準入門檻、出口退稅、實行差別電價等經濟手段限制高耗能産業過快發展。但令人憂慮的是,當前我國出口商品中,鐵合金、金屬硅、焦炭等高耗能産品仍佔有相當數量。
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低附加值産品行業在技改不投入、工藝不改進的條件下,不惜大量消耗能源、犧牲生態環境,盲目擴大生産,以技術的低投入和産量的大規模獲取利潤。只要能開門生産,就會沿襲粗放經營的慣性。山西省介休市環保局4年間動用了20噸炸藥炸掉了100多家“小焦化”,但“土煉焦”並未完全絕跡,市場一好總有少數企業死灰復燃。
節能減排是一場苦仗、硬仗,是社會公共利益與局部團體利益的長期博弈。對高耗能重點行業的監控,必須作為當前乃至今後的宏觀調控重點,多管齊下,務求實效。
首先,靈活運用經濟杠桿。加快能源的市場化改革,價格要體現資源價格、完全成本和市場供求關係;加大能源差別價格的“差幅”,按用電規模制定級差累進系數,加大用電大戶的邊際成本,使其生産超規模後“只賠不賺”,讓高耗能産業的熱衷者無利可圖。
其次,強化調控手段,堅持行之有效的“地區環評限批”;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可以考慮推行“能耗超限地區工業項目限批”的辦法,讓“兩高一低”的産業衝動強制剎車。執法管理活動要嚴起來、硬起來。
高耗能産業擴張衝動的一個深層原因是“GDP論英雄”的發展觀念。應當突破重重阻力,加快推行綠色GDP考核,全面實施能反映科學發展觀導向的地區發展考評體系。追究決策者的環境污染和能耗嚴重的行政責任,讓那些要數字不要環境、要“政績”不顧民生的幹部臉上無光、得不償失,使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嚴肅性得到切實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