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金融對外開放要把握好節奏和次序-專訪夏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2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夏斌近影

    隨著中國邁入金融全球化的門檻,中國金融改革面臨的環境已完全不同於過去。在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海外對中國金融開放的壓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如何在改革與開放的同時,確保金融的穩定和生態改善,關係著經濟的穩定和發展。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

    金融改革環境今非昔比

    問:同改革開放初期相比,中國目前的金融改革所面臨的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夏斌:21世紀特別是近三四年,中國金融改革面臨的環境已完全不同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概括那一時期中國金融改革的特徵,一是經濟處於剛起步階段,既缺乏人才、技術,又缺乏資本。因此,積極吸引外資是中國金融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政府及時推出B股,海外大量舉債貸款,運用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等等。二是當時國內任何一項新的金融制度與改革政策的出臺,幾乎對世界經濟與金融環境沒有什麼影響,僅僅是引起海外人士注意而已。

    但是,今天的情況大不一樣。為什麼有如此大的變化?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格局與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中國在全球經濟的地位與影響發生了微妙變化。這些微妙變化具體概括有三個方面:世界貨幣流動性增多;人民幣升值過程中資産價格過快上漲;“看好中國、投資中國、購買中國”已經成為國際資金投資的主要選擇。

    經濟建設基本不缺資金

    問:面對新環境,中國下一步金融改革中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是什麼?

    夏斌:中國貨幣調控難度進一步加大。必須認識清楚,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中國是應該防止貨幣過多,引起高通貨膨脹和資産價格過快上升?還是應防止貨幣過少,引起通貨緊縮?這是下一步金融改革與開放中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近4年的數據表明,從總量看,中國當前的經濟建設基本不缺資金。2003年至2006年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約10%,廣義貨幣供應量年均增長約17%。貨幣供應的增長速度完全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需要。在目前的匯率制度下,外匯儲備迅猛增長,中央銀行對衝操作難度越來越大,導致擔憂貨幣供應太多。因此,從貨幣政策角度看金融改革,重要的不是總量問題,而是傳導機制、結構問題。一些企業資金短缺,不是總量問題,而是金融體系與金融制度尚存在嚴重不足,不能把高儲蓄轉為對企業的有效投資。

    改革首先要看好“國門”

    問:您提出“中國的金融改革首先要看好‘國門’”,所謂“國門”應當怎樣理解?

    夏斌:中國的金融改革首先要看好“國門”。所謂“國門”,就是匯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和放開外資對中資大金融機構持股比例限制的三個改革進程。這三項改革最終要實現完全市場化,但徹底的市場化需要一個過程,要結合中國經濟內在的承受能力,把握好節奏。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中國金融又是弱項,弄得不好,最容易使中國經濟出現全局性難以收拾的問題。而相對於對內開放,目前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速度並不慢。

    在正確把握金融對外開放節奏與次序的同時,必須加快國內金融改革與全方位創新。其緊迫程度是中國金融過去28年間從未遇到過的。理由有三:一是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後,中國已宣告邁入了金融全球化的門檻,中國金融運行與金融改革已不僅僅是中資金融機構一方在孤立地進行,而是在“與狼共舞”的時代,不改革,就會被打敗。二是中國金融體系嚴重滯後與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存在明顯反差與矛盾。中國經濟仍在高速成長,靠的是投資拉動、外貿帶動和大量外資的支撐與補充,但這種狀況是不可能持續的。三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海外對中國金融開放的壓力之大,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

    我們要迎接更大的開放,必須改變很多制度;為了適應這些新制度,必須要壯大自己的機構,培養自己的人才。在這些方面,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  

 
 
 相關鏈結
· 加大信貸投入 山東省農信社成為農村金融主力軍
· [回放]人民銀行焦瑾璞談農村金融服務
· 嘉賓談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總體目標
· 嘉賓談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 對照國際農村金融發展 我國理論和實踐有鮮明特點
· 鼓勵創新適應農村需要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