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時效擬延長為一年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張曉松、杜文景)為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進行二審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將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由六個月延長為一年。
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進行了一審。草案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六個月。
有些常委會委員和地方提出,目前許多農民工的勞動報酬大多到年底才結算,有些勞動者在勞動關係存續期間為了維持勞動關係,可能對用人單位拖欠勞動報酬的行為不敢主張權利,六個月的仲裁時效期間過短,不利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全國人大法律委經同財經委和國務院法制辦、勞動保障部、全國總工會研究,建議適當延長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將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期間修改為“一年”,並增加規定:“勞動關係存續期間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係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明確:勞動爭議仲裁不收費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張曉松、杜文景)“勞動爭議仲裁不收費。”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進行二審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對勞動爭議仲裁作出明確規定。
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進行了一審。草案第五十條規定:“仲裁員參加仲裁活動,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給予交通、就餐等費用補助”。
有些常委會委員、地方、部門提出,勞動爭議仲裁是化解爭議、維護社會穩定的糾紛解決機制,建議明確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免費,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
全國人大法律委經同財經委和國務院法制辦、勞動保障部、全國總工會研究,建議將草案第五十條修改為:“勞動爭議仲裁不收費。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
我國擬立法賦予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三項職能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 王優玲)為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進行二審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賦予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三項職能。
草案增加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履行下列職責:(一)聘任、解聘專職或者兼職仲裁員;(二)討論重大或者疑難的勞動爭議案件;(三)對仲裁活動進行監督。”
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進行了一審。
草案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設仲裁員名冊。仲裁員應當公道正派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從事律師工作滿五年的;曾任審判員滿五年的;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並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具有法律知識、從事勞動或者工會等專業工作滿五年的。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不在同一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區域的,由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分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先受理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理。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王優玲)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進行二審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明確提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
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進行了一審。草案第十七條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設立作了規定。
勞動保障部、有些地方提出,省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承擔著地方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管理和業務指導職能。草案沒有對省級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作規定,會對地方的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産生不利影響,建議研究修改。
有些常委會委員提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設立應根據本地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有利於把矛盾解決在基層,不宜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對勞動爭議仲裁工作進行指導。
全國人大法律委經同財經委和國務院法制辦、勞動保障部、全國總工會研究,建議將草案第十七條修改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按照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和適應實際需要的原則設立。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在市、縣設立;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在區、縣設立。直轄市、設區的市也可以設立一個或者若干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制定仲裁規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勞動爭議仲裁工作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