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1日15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推行就業援助政策,促進災區就業工作”與網友在線交流。
[網友 楊白勞111]隨著抗震救災工作進入災後恢復重建階段,災區對各類工作崗位的就業需求發生了什麼變化?國家對災區就業工作有什麼新的考慮和安排?
[張小建]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的初級階段,大部分就業崗位主要和抗震救災有關,比如恢復重建中的清理廢墟、重建廠房、衛生防疫,都是和抗震救災有關的。包括建設的簡易房,實際上是很多地方派技術人員去,組織災區群眾參加這個勞動,建了簡易房,每天給大家付工資。當時很多企業受災害影響以後,沒有辦法恢復生産,原來企業的職工也是處於恢復生産自救的狀態,第一階段叫做過渡就業,這種就業我們認為還是必要的,我們當時針對這種就業也制定了一些政策。自己的家園,要清理廢墟,要恢復重建,要做很多基礎工作,這個基礎工作靠自己來做,同時國家給予政策扶持。
現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一是災區原有企業大部分恢復了生産,據我們了解,規模以上的企業恢復生産達到三分之二。在一些重災區的企業,恢復可能慢一些。恢復了生産,原來職工就能上班了,就有收入了。比如我們去綿竹東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廠房,綿竹受災區最重的地方我們去了,廠房全部垮了,無法生産。他們把設備搶救出來,還有很多工人,就轉移到德陽市,市裏受災比較輕,廠房很牢固,生産不斷進行,訂單不斷加,把職工和設備轉移到這邊生産。因為受災嚴重停産的企業,這個出路就有了。
還有就是對口支援的這些省,他們到災區投入一些項目,包括建簡易房、建校舍、建衛生院這些項目,也包括搞一些工業、加工業和商業的項目,這些項目都是支援省帶進去了,優先招收災區失業人員,國家也有政策給予支持,這方面的工作現在也開始運轉起來。我們預計,在今後三年中,恢復生産的企業、新建的企業,特別是對口支援那些省的項目進入災區,項目後面帶著資金、帶著産品、帶著市場,進去以後要招收大批的勞動力,又優先考慮災區勞動者,我們覺得就業就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還有就是對就業困難群眾的援助工作現在也全面展開。對於困難群眾家庭、零就業家庭主要是開發一些公益性崗位,比如在社區搞衛生、綠化等,這些都可以安排那些困難人員,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國家給予一些政策配合,讓他們安定下來。
點擊進入訪談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