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9時30分,審計署財政審計司司長袁野和行政事業審計司司長劉正均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解讀2012年審計工作報告,並與網民在線交流。
[主持人]這位網友問到應對經濟危機,各國都出臺了刺激政策,我國也出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你們對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看?
[袁野]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我國開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一是擴大國債發行規模,保證財政支出所需資金, 2011年中央公共財政支出比上年增長17%;二是採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落實對城鄉低收入群體的各項補助政策,降低物價上漲對困難群體的影響,比如兩次調高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由2008年的16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時也加大了新農合、農保的支出。三是推行結構性減稅,擴大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調整企業稅率結構,適當減輕我們企業的負擔,推動了消費需求。
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了我們物價基本穩定,同時擴大了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積極的財政政策執行的情況也是我們關注的,總體來説效果還是不錯的,實現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目標。
但審計也發現積極財政政策落實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從中央財政預算執行來看,部分項目的預算執行率低,影響到積極財政的落實。由於客觀情況與年初預期差距較大,至2011年底中央本級代編和據實結算政策性補貼預算有22%未執行,形成結余結轉資金447.18億元;中央預算投資安排的6個項目進展緩慢,7000多萬元財政資金閒置或滯留。如,中央財政養殖業保險保費補貼執行率僅為24.7%,其中“育肥豬保險保費補貼”預算執行率為零。
第二,從抽查的54個縣審計情況看,由於上級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下達晚、項目準備不充分,截至2011年末,54個縣有43個縣的上級專項轉移支付106.27億元當年沒有實際支出,結轉下年使用,佔這43個縣當年收到專項轉移支付總額的35.92%,影響預算執行效果和積極財政政策落實。
對如何進一步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我們建議,加強財政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發揮宏觀調控的整體合力,根據宏觀調控的總體目標,確定財稅、信貸、産業、貿易、投資、土地、就業、環境保護等政策的重點任務,增強政策措施的協調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項政策互為補充、有機銜接。建立健全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信息共享平臺和協調配合機制,加強資源整合,解決信息“孤島”、信息系統重復建設等問題,切實增強宏觀調控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點擊進入本次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