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理念更多地進了校園
——范肖梅代表力推農村學校生態校園建設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石志勇、任會斌)“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的建議已經開始付諸實施了。” 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范肖梅代表對記者説。
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范肖梅代表提出了大力推廣實施“農村學校生態校園創新工程”的建議。一年過去了,這項建議得到了各級部門的重視,相關試點已在多所學校實施。
范肖梅代表十分關注“三農”問題,經常深入農村調研。她發現,目前農村教育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地方,如西部農村中小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習脫離農村生産、生活實際,學生缺乏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不利於學校培養服務“三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適用人才。
鋻於此,在去年的兩會上,范肖梅代表專門提出實施“農村學校生態校園創新工程”的建議,提出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將農村中小學校園建成“果、草、羊(奶羊)、沼(氣)”生態鏈條完整的勞動實踐基地。這個建議得到了國務院以及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視,陜西省隨後在楊陵區西大寨中學、淳化縣潤鎮中學、鳳翔縣范家寨中學、白水縣林皋一中四所學校實施了“農村學校生態校園創新工程”試點。2006年6月底,四所試點生態校園相繼建成,並取得較好的成效。
“試點校園的師生們在校園裏種植果樹,用果樹下的草喂奶山羊,把羊和人的糞便排入沼氣池,用沼渣給果樹施肥,水果可以賣錢,羊奶可以給學生喝,沼氣能讓學校利用,真正實現了循環。” 范肖梅代表説。
范肖梅表示,此次兩會,她將就生態校園建設問題繼續提出建議。“生態校園建設,對於發展現代農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來生態校園可以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示範點,不僅可以把更多的學生轉化為新農村建設人才,還能培訓學校附近的農民,促進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