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寧 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6日   來源:寧夏日報

200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1月14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自治區政府主席 王正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全區人民奮力開創跨越式發展新局面的一年,也是我區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自治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跨越發展主題,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堅定信心,頑強拼搏,全區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大好局面,全面完成了自治區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經濟總量再上臺階。全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70億元,增長12%。三次産業分別增長7.2%、14%和11%。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178.6億元,增長23.7%;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5億元,增長18.8%。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598億元,新增貸款263億元,增長22%,增幅居全國第五。

    ——特色産業加快發展。主要特色農産品均以兩位數增長,佔農業總産值的80%。“五優一新”産業佔工業增加值的68%,新增原煤産能500萬噸、煤化工産能221萬噸,電力總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

    ——城鄉環境明顯改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858.6億元,增長38.1%,增幅居全國第六。城市化率達到45.5%;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000公里。城鄉環境整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寧夏平原被評為全國十大新天府。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鞏固鄉鎮改革成果,構建農村新的商貿物流和金融服務體系。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400億元,增長29%。進出口總額18.8億美元,增長19%;其中,出口12.6億美元,增長15.8%。

    ——社會事業全面提速。10項民生計劃順利實施,30件為民實事全面落實。教育“兩基”攻堅通過國家檢查驗收。五級文化網絡初步形成。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9.69‰。

    ——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2932元和3682元,增加絕對額均為30年來最高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5億元,增長2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從年初的10.5%回落到年末的3.4%。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

    這些成就,是在經歷各種風險和嚴峻挑戰的形勢下取得的,確實來之不易!全區上下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做了大量艱苦細緻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抓大事要事,推動全局工作取得新進展。成功舉辦自治區成立50週年大慶。圍繞展示成就、凝聚人心、鼓舞幹勁,開展“迎大慶、樹形象、做貢獻、促發展”主題活動,全力推進改善民生、整治環境、文化宣傳、創優奉獻和標誌性建築“五大工程”,隆重熱烈舉辦各項慶典活動,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巨大支持,充分展示了我區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奮力跨越的新形象,在國內外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熱情支持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週密組織奧運火炬寧夏境內傳遞活動,精心做好支持奧運通勤保障、志願者服務、物資供應和維穩安保等工作,受到北京奧組委的高度評價。認真貫徹國務院29號文件精神。國務院從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高度,著眼于解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50大慶前出臺了 《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一整套符合寧夏發展實際的政策措施,為我區的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六大基地、六個示範區、一個目的地”的戰略定位,是指導我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我們全力抓好《意見》落實和項目對接,同時邀請國家各部委60多位領導來寧考察,已有11個部委出臺了貫徹《意見》的辦法和措施。奮力抗擊自然災害和支援抗震救災。採取各項措施,及時做好保煤電生産、保設施農業過冬、保市場供應、保人民生活等工作;全力支援災區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向災區率先派出救援隊伍,率先運送急需的清真食品,率先接收“三孤”人員,累計捐款捐物折合3.4億元,援建過渡安置房5000套10萬平方米。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堅決貫徹中央擴大內需十項政策,迅速採取稅費減免、財政貼息、穩定煤價、降低電價等綜合應對舉措,“點對點”幫助企業解難脫困;抓緊編制上報項目398個,落實國家新增投資近20億元;爭取國家發改委核準了總投資近400億元的三大電廠、三大煤礦、向山東輸變電和聚甲醛項目,與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共同舉行了國家級寧東(太陽山)煤電化基地項目奠基開工儀式,創造了我國能源建設史上單次開工規模新紀錄,標誌著寧東(太陽山)基地步入了高層次推進、高水平建設、大規模開發的新階段。

    (二)抓優勢特色農業,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高度重視“三農”工作,農業和農村經濟在戰勝各種災害中收入增加、效益提高。全面落實惠農強農政策,財政投入農業資金44.6億元,增長58%,兌現各類政策性補貼17.2億元;糧食總産329萬噸,創歷史新高。強力推進特色和設施農業,制定五年規劃,重點發展枸杞、馬鈴薯、清真牛羊肉、牛奶、瓜菜、淡水魚、蘋果、紅棗、葡萄以及優質糧食、優質牧草、農作物制種和道地中藥材13個優勢特色産業;“三個百萬畝”工程全面啟動,科技對現代農業支撐力增強,新增各類設施農業26.1萬畝、高效節水補灌25萬畝、集雨覆膜保墑60萬畝。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實施農産品加工業振興計劃,國家級龍頭企業達到13家,4個農産品躋身中國名牌産品行列,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48%。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實施力度加大,新增耕地13萬畝,新建旱作基本農田30萬畝,改造中低産田53萬畝;啟動“新農村、新合作、新網絡”工程,農村信息化省域試點通過國家驗收;建設新村示範點40個,整治舊村235個,3.2萬農戶喜遷新居,20%的農戶用上清潔能源;改造農村道路900公里,行政村70%通油路、94%通客車。

    (三)抓優勢資源開發轉換,新型工業化推進取得新進展。全力實施寧東(太陽山)大會戰,任家莊、清水營、馬蓮臺等煤礦竣工投産,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太陽山風電場一期和寶豐煤焦一體化等重大項目相繼建成,全年完成投資230億元。突出發展“五優一新”産業,制定産業集群發展規劃及相關配套政策,陽光多晶硅、隆基單晶硅一期等項目建成投産,能源、煤化工、新材料、裝備製造、特色農産品加工和高新技術産業加快發展。全面啟動新一輪技術改造,實施中冶美利30萬噸高檔紙、中銀絨業360噸羊絨紗、中色東方3萬噸幹法氟化鋁等一批技改項目,全年完成技改投資100億元,增長20%。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成西北首座高壓並網實驗光伏電站,開工建設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發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鑄鋼件生産填補國內空白,多晶硅生産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有71項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狠抓節能減排,嚴格執行“十大鐵律”,下大力辦好環保10件實事,加快淘汰一批落後産能,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3%和4%。

    (四)抓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強化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組織實施42個關係全局、關係民生的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10億元。圍繞自治區50大慶,建成了“四館三中心”、覽山劇場等一批標誌性工程。圍繞提升寧夏在全國交通大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全線貫通鹽中、中孟和銀川繞城高速,基本形成“三縱九橫”路網,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1萬公里;完成銀川河東機場航站樓擴建,中衛香山機場首航成功,固原六盤山機場加緊建設。圍繞沿黃城市帶建設,高標準編制總體規劃,黃河大堤和濱河大道衛寧、吳青、靈武段建成,愛伊河銀川-沙湖-石嘴山水道貫通;一批城市道路、綠化、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成使用;“塞上湖城”銀川、“山水園林”石嘴山、“濱河水韻”吳忠、“浪漫沙都”中衛、“絲路古城”固原等城市特色日漸突出。圍繞西部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紮實推進節水型社會和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加快實施青銅峽灌區節水改造、清水河綜合治理等項目,治理水土流失976平方公里;啟動“六個百萬畝”生態林業工程,新增造林1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84%。

    (五)抓制度創新,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進一步增強。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組建寧東鐵路、富寧投資等一批發展前景看好的大企業,引進中電投、中色、中糧、國藥控股等央企與我區重點企業進行戰略重組,太西二礦等10家企業依法破産,青龍管業等上市步伐加快,機關所屬企業脫鉤改革有序推進。金融改革成效顯著。黃河農村商業銀行開業,成為全國首家省級農村信用聯社整體改制銀行。積極推廣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物流資金調劑試點和村級互助資金四種模式,小額貸款公司達24家,累計為小企業和農民發放貸款35億元。人事財稅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崗位實行分類管理。在全國率先完成鄉鎮債務和義務教育債務化解任務,農村綜合改革成果進一步鞏固。理順養老保險管理體制,地稅部門統一徵收社保資金。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和第三屆中國(寧夏)國際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節暨投資貿易洽談會,加強了與日本島根縣、泰國北大年省等外國友城的交流合作。

    (六)抓統籌協調,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把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同謀劃、同部署,進一步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全區財政安排社會事業支出150億元。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實施新一輪學校佈局規劃調整,完成育才等14所學校的重點建設項目以及46所農村學校改造工程,建成100所標準化回民中小學,教育強縣(市、區)達12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74%;自治區實驗實訓基地和一批職教中心開工建設,東西合作辦學不斷深化;寧夏大學進入“211工程”,寧夏醫學院實現“創大”目標,北方民族大學更名掛牌,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進入全國示範性高職建設工程行列。促進文化體育進步,建成市縣文化館、圖書館9個,行業博物館42座,鄉鎮文化站66個,開工建設了親水體育健身中心等一批體育設施;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創排了《盛世回鄉》等一批優秀劇目,《回族典藏全書》、《中國回族》、《同心》、《清風明月》等作品推向全國。完善醫療衛生體系,改擴建縣級醫院7所、鄉鎮衛生院36所,著力提高縣鄉兩級醫療裝備水平;啟動實施醫療器械和主要醫用耗材的“三統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面提標,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繼續擴大。實行嚴格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少生快富”工程深受群眾歡迎。

    (七)抓民生保障,和諧寧夏構建取得新進展。以民生計劃為載體,逐步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急事難事。廣泛開展全民創業,召開全民創業動員大會,採取一系列推動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超額完成“四個一”的目標任務,以創業帶動就業取得實效;全區轉移農村勞動力75萬人次,實現勞務總收入38億元。不斷完善社保體系,基本養老等五險覆蓋面穩步擴大;兩次提高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標準,為低收入群體發放大慶慰問金1億元;建成廉租房4098套、經濟適用房80萬平方米,1.9萬城鎮低保戶住房困難得到解決。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實施縣內生態移民和危窯危房改造工程,建成可安置8.1萬人的移民住房及配套設施;加大閩寧協作和對口幫扶力度,全面完成第二批276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任務。努力提高社會管理水平,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鞏固發展;深入開展群眾性創建活動,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健全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快速有效地應對和處置了“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動物疫情疫病、“10.16”重大安全生産事故等突發事件;建立特邀安全質量監督員制度,安全生産形勢穩定好轉;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寧夏”創建深入開展。國防建設、軍民共建和雙擁工作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穩步推進。

    (八)抓效能提升,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進展。開展“效能建設年”活動,提高政府的執行力、服務力和公信力。堅持依法行政,辦理全國、自治區人大代表建議224件,政協委員提案557件;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8件,制定政府規章9件,辦理行政復議案件652件。創新行政管理,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啟動運行,35個廳局843個審批許可及便民事項進入大廳,辦理各類事項12.3萬件,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贏得社會的普遍好評。加強效能考核,對五市政府和自治區所屬廳局實行效能目標管理,年初建賬,年中查賬,年底考核,嚴格獎懲;大力精文減會,自治區政府會議和文件同比分別減少23.5%和22%,壓縮臨時性議事機構200多個;深入開展廉政監察、執法監督和效能監察,實行廉政責任制和行政過錯追究制,促進了機關作風的轉變和政風行風的持續好轉。

    各位代表,2008年非同尋常,國家的大事喜事多,急事難事也多,我們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圍繞中心,把握大局,積極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和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邁出了跨越發展的堅實一步。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各族幹部群眾團結奮鬥、務實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各行各業辛勤勞動工作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級幹部,向駐寧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寧夏現代化建設的中央駐寧單位、兄弟省市區和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區是欠發達地區,正處在爬坡追趕的關鍵時期,在前進中還存在不少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仍處於較低層次,科技支撐和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增長質量和效益還不理想;“兩高一資”問題依然嚴重,産業結構不合理問題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充分暴露,優化升級和結構轉型任務艱巨;農業産業化程度較低,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弱,現代農業推動難度大;統籌城鄉發展不夠,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欠賬較多;政府自身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改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仍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一些部門職能交叉、職責不清、效率不高、落實不力的問題依然存在,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所有這些,我們將在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實踐中認真加以解決,努力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