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青 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6日   來源:青海日報

2009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1月12日在青海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長 宋秀岩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08年,是青海發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偉大祖國實現百年奧運和太空行走夢想的喜慶,也經受了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考驗。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青海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族幹部群眾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主要目標任務,取得了經濟快速發展、質量提高、社會進步、民生改善的新成績。

    ───生産總值初步預計960億元, 比上年增長12.5%,實現了一年跨過兩個百億元臺階的歷史性突破。

    ───糧食總産達到101萬噸,再次突破百萬噸;油料總産達到34萬噸,創歷史新高;蔬菜總産達到110萬噸,首次突破百萬噸。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444億元,工業化率由上年的 42.4%大幅提高到46.3%,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産業正在加快崛起,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突破500億元,達到582億元,增長19.4%,建成了一大批事關青海長遠發展的重點項目。

    ───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8.35%。的歷史最低水平,正在進入低生育水平的新階段。

    一年來,我們採取了六大措施著力推動科學發展:

    第一,全力應對挑戰和衝擊,千方百計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辰。面對複雜多變的宏觀環境,我們加強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和研判,努力把握經濟矛盾轉化中蘊含的機遇,適時採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力促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針對上半年經濟增速明顯加快,運輸、電力、資金等趨於緊張的狀況,加強鐵路運輸綜合協調,優化配置電力資源,完善銀企、銀政合作機制,有效滿足了生産要素需求。九月中旬以來,國際金融危機迅速蔓延和擴散,我省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企業生産經營形勢急轉直下。面對嚴峻挑戰,我們認真貫徹國家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政策,迅速行動,積極應對,及時出臺扶持企業穩定發展的九條措施,安排了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十項工作,加大財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對企業實行用電補貼、減免運費、緩徵所得稅,引導電力企業和用電企業建立聯動互助機制,促進了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帶動了三次産業協調發展。預計第一産業增長 3.9%,第二産業增長16.8%,第三産業增長1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36.5億元,增長23.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71.6億元,增長26.2%。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 1383.6億元,比上年增長26.6%;貸款餘額1025.6億元,同比增長24.1%。 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2.8億元,增長 21.4%,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斷增強。

    第二,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千方百計促進農牧業增産增收。針對年初大範圍持續低溫降雪天氣災害,我們積極開展牧區抗災保畜和農區恢復溫棚生産。全面落實糧食直補、 良種補貼、農資補貼、生豬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累計投入2.8億元,比上年增加1.5億元。整合資金65.5億元,比上年增加22.6億元,實施新農村建設八項實事工程。建成日光節能溫室1.15萬棟、畜用暖棚5150棟,建成農村公路7926公里,解決通電戶2.18萬戶,農牧區生産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推進農牧業結構調整,著力培育馬鈴薯、油菜等特色優勢産業帶,特色作物種植面積比重達到 75.7%。加強農牧技術培訓與推廣,加大繁育制種、動物疫病防控力度,實施奶牛良種擴繁、肉羊改良等項目,開展生態畜牧業建設試點,種植業喜獲豐收,畜牧業穩步發展。擇優扶持農牧業産業化項目和基地建設,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全省農牧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516個,比上年增加166個。實施百萬農牧民培訓轉移工程,全年勞務輸出規模達到100萬人次,人均勞務收入增加114元。投入3.9億元在366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解決了15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第三,加快培育提升特色産業,千方百計轉變發展方式。我們注重調整産業結構,把握髮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新能源經濟和産業升級的新方向,大力推進資源轉換戰略,優化産業佈局,強化創新驅動,促進特色優勢産業向規模化、集群化發展。鹽湖綜合利用二期、複合肥、高精鋁板帶、銅箔、鋁箔等項目進程加快,ADC發泡劑一體化等項目開工建設,碳酸鋰、硅材料、機織藏毯等一批新型産業正在形成,全面提升了工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5%,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0億元,增長36%,産出性項目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重提高到50%。大力推進資源間循環利用、産業間循環組合、企業內循環生産,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列入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産業園區,為開發區的建設和産業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嚴格實行節能問責制,實施一批節能技術改造工程,積極淘汰落後産能,預計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有重點地組織推進一批科技創新項目,鹽湖資源多元素開發等重大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在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有色金屬冶煉等關鍵技術的引進上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對經濟的支撐、引領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在國內外旅遊市場明顯緊縮的情況下,採取有效措施,促進旅遊升溫,實現旅遊總收入47.5億元,比上年增長0.3%。

    第四,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千方百計增強發展後勁。我們堅持既考慮當前,又著眼長遠,既做好當下工作,又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更加注重以規劃為先導,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建設水平。編制完成了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産業發展規劃、黃河沿岸綜合開發規劃等一批重要規劃。蘭青鐵路復線、柴達爾至木裏鐵路、三江源機場、750千伏西寧至官亭和拉西瓦至官亭輸變電等工程基本建成。引大濟湟調水總幹渠、拉西瓦和積石峽水電站、330千伏錫鐵山至西臺輸變電、丹拉國道西寧西過境線、德令哈至大柴旦公路、貴德至大武公路、西寧海湖新區建設等工程紮實推進。西寧曹家堡機場二期改擴建、格爾木至察爾汗高速公路、倒淌河至共和、湟源至西海鎮一級公路、當金山至大柴旦公路、西寧第三污水處理廠等一批新項目開工建設。地質勘查投入明顯增加,各類礦産資源探明儲量進一步擴大。去年底,國家實施擴大內需十項政策,新增建設投資1000億元,經過努力,我們爭取到中央資金14.8億元,一批民生、交通、能源、社會事業等相關項目正在加緊實施。

    我們認真實施生態立省戰略,紮實推進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實施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程。完成退牧還草67.3萬公頃,生態移民909戶5166人,治理草原鼠害80.6萬公頃,治理黑土灘0.8萬公頃,造林4.8萬公頃,封山育林1.9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196平方公里,治理沙化土地2.9萬公頃,人工增雨86億立方米。綜合採取經濟、法律、行政和技術措施,加強環境污染綜合防治,關閉了一批污染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目標以內。西寧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紮實有效,北山危岩體綜合治理穩步推進,市容市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第五,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千方百計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鹽湖集團、西部礦業等19項國有資本調整重組相繼完成,國有經濟影響力、帶動力不斷提高。第一批中小企業上市工作順利推進。實施民眾創業戰略,大力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民間投資增長20%,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8.5%。深化農牧區綜合改革,統籌推進糧食流通體制、集體林權、徵地制度和農村金融等配套改革,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化解試點進展順利。穩步推進省管縣財政體制改革試點,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達到27.9億元,比上年增加7.5億元。依託資源、産業、園區等優勢,成功舉辦了“環湖賽”、青洽會暨鬱金香節、藏毯國際展覽會、柴達木循環經濟項目推介會、國際清真食品用品展覽會、國際唐卡藝術與文化遺産博覽會暨民族文化旅遊節、三江源國際攝影節暨世界山地紀錄片影視節等一系列大型文體和經貿會展活動。加大“走出去”力度,精心策劃開展“大美青海?香港行”等一批有規模、有聲勢、有特色的宣傳推介活動,開放西寧國際航空口岸,實現西寧─香港直航,青海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以培育藏毯、民族用品、數控機床等優勢産品為重點,調整外貿主體結構、出口商品結構和出口市場結構,完成進出口總值6.9億美元,增長12.5%。全年合同利用外資3.3億美元,引進省外資金144億元,增長20%。

    第六,著力加強社會建設,千方百計改善人民生活。我們牢固樹立青海經濟發展雖然落後、但改善民生的工作不能落後,青海財力總量雖然小、但把有限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的力度不能小的理念,堅持用“小財政”解決“大民生”。2008年,全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投入達到268.5億元,比上年增加68億元。預計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61.2元,同比增長 1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48.2元,增長 13.4%。啟動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開工學校76所、建成面積14.1萬平方米,城鄉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比2004年翻了兩番多。高校質量建設工程加快推進,青海大學進入國家三期“211工程”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手足口病、“三鹿奶粉”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得到有效處置,確保了現症患兒無一例死亡。為185所鄉鎮衛生院配置常規診療設備,全面完成了村衛生室建設,改善了農牧區衛生服務條件。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更加完善,人口覆蓋率達93%。文化進村入戶、鄉鎮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農牧區電影放映工程積極推進。累計有57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黃南州成為全國第三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全民體育健身活動蓬勃開展。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