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黑龍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2日   來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2009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1月在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省長 栗戰書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全面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過去的一年,是本屆政府履行職責的第一年,各位人大代表及全省人民對新一屆政府寄予了厚望。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領導下,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踐行省政府在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做出的“發展為上、民生為本、務實為先、律己為誡”的承諾,集中力量謀發展、抓發展,千方百計解決民生問題,圓滿完成了一次會議所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初步核算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達到8310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1.8%,比預期目標高出0.8個百分點,已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578.4億元,增長31.4%,比預期目標高出17.4個百分點,創30年來最好水平,增幅居全國前列。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大力加強“三農”工作,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邁出新步伐。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和胡錦濤同志關於“糧食安全的警鐘始終長鳴、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弦始終繃緊、三農是重中之重始終堅持”的要求,全力促進和確保了農業生産不滑坡,農民增收不放緩,新農村建設不鬆懈。繼續加快發展優質糧食産業,總産達845億斤,創歷史新高,規劃並啟動千億斤糧食産能工程。繼續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畜牧業實現産值846億元,增長13%。轉移農村勞動力50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63億元。繼續提高農業産業化水平,農産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500億元。深入開展場縣共建,農墾在共建中加快發展,實現産值450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著力建設現代農業,在12個縣進行現代農業示範區試點,新組建413個農機作業合作社,農業信息服務已覆蓋到95%的行政村。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第一批“百鄉千村”試點任務圓滿完成,建成農村道路2.48萬公里,是年度計劃的2倍多。解決了9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是年度計劃的1.15倍。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48%,提高了4個百分點。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農民享受的公共服務日益增多,農村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

    ——積極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工業經濟速度、質量、效益同步提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引領,以基礎産業、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工業經濟格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444.8億元,增長13.4%,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分別達到7500億元、2000億元、1450億元,均增長20%以上。裝備、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主導産業穩步發展,對全省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新興産業不斷壯大,正在改變著全省工業結構。制定了發展生物産業的規劃和政策,重點支持了276個生物産業項目建設,均取得了明顯進展。重點扶持現代醫藥産業發展,新增醫藥企業4家。重點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産業,新增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57.5萬千瓦。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紮實推進,正在成為新興産業的集聚地。東部煤電化基地全面啟動,一批煤電、煤化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第三産業比重上升。針對我省第三産業發展緩慢的問題,制定出臺了《關於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和若干政策》,以旅遊、金融、物流、服務外包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不斷發展壯大。旅遊總收入達559億元,增長30.2%。服務外包和軟體研發等新興服務業迅速發展,新增服務外包企業7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大慶、哈爾濱被國家評定為全國服務外包示範基地城市,地理信息産業園成為省內最大的服務外包園區,全省軟體及服務外包銷售收入達到80億元,增長54%。金融業支持經濟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全省銀行機構新增貸款703.8億元,增長16.6 %。引進內外資銀行4家,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已發展到43家,累計提供貸款擔保70多億元。現代流通體系基本形成,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開工建設。消費品市場持續繁榮穩定,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838.6億元,增長21.8%,高出預期目標7.8個百分點,創歷史最好水平。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2845億元,增長11.8%。

    ——擴大固定資産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空前。為改變我省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的局面,集中人力、財力、物力開展了以公路、鐵路、機場、航運為重點的大規模交通基礎設施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做出決戰三年,建設近3000公里高速公路的決策。一次會議提出的續建2條、新開工4條高等級公路全部開工,全年已交工里程436公里,三年公路建設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與鐵道部簽署未來五年投資2000億元,全面改造提升省內鐵路的協議。一次會議提出的新開工5條鐵路建設和客站建設,其中哈爾濱—亞布力路、站已建成,成高子—賓西專線、哈爾濱—大連客運專線、哈爾濱軌道交通、哈齊高速客運專線已開工,前進—撫遠、同江鐵路大橋已具備開工條件,哈牡、哈佳高速客運專線已開始編制可研報告。一次會議提出的建設4個支線機場,組建省內支線航空公司,其中漠河機場已建成使用,伊春、大慶、雞西機場正加緊施工,與深圳航空公司合作的模擬航空公司已開始運營。做出了加快發展現代水利的決定,農業水利、防災水利、航運水利、民生水利工程全面啟動,尼爾基水庫灌區配套工程、三江平原“兩江一湖”大型水利建設已開工9個子工程,胖頭泡蓄滯洪區、松花江哈爾濱段堤防工程已完成年度計劃要求,全省新打抗旱水源井5.4萬眼,新建小型蓄水工程1551處,完成19處大型灌區和45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年度建設任務,新開工建設25個國家級節水灌溉示範工程項目。重點推進的産業大項目如期實施,投資超億元的88個、投資超1000萬元的300個工業大項目建成投産。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669.3億元,增長28.1%。

    ——穩步推進改革開放,國有經濟煥發活力,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繼續完善産權制度改革,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國有經濟佈局調整,全省地方國有企業活力增強。省政府出資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92億元、稅金35.6億元、利潤23.7億元,分別增長46.8%、41.4%和1.44倍,均創歷史最好水平。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優化了所有制結構,極大地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數量增加、規模擴大、水平提高。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3360億元,繳納稅金360億元,分別增長18.2%和16.5%。增加值佔全省生産總值的40.4%,固定資産投資佔全省固定資産投資的58.5%,進出口總額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81%。新增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企業20家,新建省級中小企業創業基地10個,新增省級民營科技園區3個,形成10個特色産業集群。開發各類新産品260項,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150項。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擴大投資和出口的主體,壯大縣區財源的生力軍,推動地方經濟加快發展的新增長點。對外貿易努力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了規模、質量、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全省進出口總額實現229億美元,增長32.4%,超額完成了預期目標。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産品進出口實現52.6億美元,增長57.7%,其中出口39.2億美元,增長76.8%。大力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實際利用外資25.5億美元,增長22%,實際利用省外資金617.7億元,增長42%,創歷史新高。新增對俄投資項目45個,我方投資3.52億美元。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按照一次會議提出的發揮我省科技、人才優勢,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轉變的要求,出臺了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意見,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重大科技創新、重大成果轉化、組建創新平臺和健全創新體系等方面提出了26條扶持政策,院士的津貼補貼由每年2萬元提高到12萬元。培養選拔高層次人才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大力推進科技資源整合和院所、企業共建,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個,哈爾濱、大慶和東寧縣3家生産力促進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示範生産力促進中心,哈爾濱高科技創業中心等5家國家級孵化器和2家國家大學科技園通過國家審核,創新平臺和體系逐步完善。大力組織科技攻關,重點突破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全省投入技改資金1400億元,完成2105項重大技改項目。我省與國家科技部、國家知識産權局分別簽署了會商議定書,有力地推進了科技創新創業的發展。科技越來越成為撬動經濟發展的杠桿和動力,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實現産值2611億元,增長26.3%。

    ——紮實推進節能減排與生態保護,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明確各級政府是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的責任主體,將指標、任務和責任層層分解,實行嚴格獎罰,增加資金投入,加大對污水、廢氣、垃圾等污染的治理力度,實施了一大批節能改造和生態保護工程,哈爾濱等大中城市大力推行熱電聯産、集中供熱,拆除燃煤鍋爐、煙囪800余座,二級以上天氣天數進一步增多。松花江流域47個水污染防治項目正在實施,3個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和29個工業污水治理項目正在推進,全省有9個市縣建成15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了3700公里城鎮污水處理管網配套建設,10個城市建成17座垃圾處理場。全省河流水質達標率為37.3%,提高3個百分點,省轄城市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99.3%。

    制定了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的保護規劃和政策。投入23億元,支持天保工程、公益林管護、村屯“四旁”綠化建設和重點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全年完成植樹造林180萬畝,退耕還濕4500畝,治理鹽鹼化、沙化、退化草原140萬畝。大力發展替代接續産業,資源型城市轉型步伐加快。全省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4.5%,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4%,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一次會議提出的讓青山綠水成為儲蓄的GDP,讓藍天沃土成為永恒的不動産的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

    ——“十大民生工程”取得重大成果,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萬元,增長13%,高出預期目標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40元,增加708元,增長17%,高於預期目標10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40元。在就業和再就業工程方面,新增就業71.7萬人,比一次會議提出的目標增加了1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23%,比預期目標下降0.37個百分點。在扶貧工程方面,34.7萬人口實現脫貧,比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增加了14.7萬人。在住房解困工程方面,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20.18萬戶、1715萬平方米,超額完成規劃目標。為27.7萬戶低保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住房保障戶數居全國第一位,大大改善了城鄉居民特別是貧困弱勢群體的居住條件。在棚戶區改造工程方面,完成煤礦城市和非煤城市棚戶區改造11.7萬戶、853.8萬平方米,分別比預期目標提高46.3%和1.13倍。在熱電聯産和集中供熱工程方面,全省縣級以上城市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4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45%。在城鄉居民生活保障工程方面,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標準分別提高了101.6元和88.1元,將18萬按低保標準領取生活費的城鎮集體企業已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將全省230萬企業退休人員每人每月45元的禦寒津貼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覆蓋面擴大到全省50%以上的城市,參保人數達268萬人,均超過一次會議提出的目標。將歷史遺留的12.7萬名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産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範圍。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2328元、1100元,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320元,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720元。對151萬戶城鄉困難群眾實施了冬春取暖補助,平均每戶補助200元。全省歷史拖欠職工的126億元工資全部償還。在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工程方面,完成了65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省城市社區衛生機構已達83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示範點達65個。醫療保險定點覆蓋面達80%,健康教育覆蓋面達7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4.4%,率先在全國實現了全覆蓋,均超過一次會議提出的目標。積極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實現了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的目標。在公平化教育工程方面,全省城鄉普遍實行了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加強助學體系建設,保障城鄉經濟困難家庭子女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出臺了建設高教強省的決定,實施了“五個一批”建設和“五項服務計劃”,高等教育穩步發展,社會服務能力增強。出臺了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意見並制定了新的建設標準,共改造中小學危房100.6萬平方米。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招生規模和向社會輸送的技能人才大幅度增加。在文體繁榮工程方面,新建基層綜合文化站、館55個,完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升級改造工程45個,新建村級文化服務點2624個,縣鄉兩級公共文化體系初步形成,邊疆文化大省建設有序推進。哲學和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學藝術進一步繁榮。我省體育健兒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勇奪4金4銀1銅,實現了獎牌的新突破。按時完成了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場館設施建設,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在“平安龍江”創建工程方面,以奧運安保為重點,全面推進“平安龍江”建設,人民群眾安全感普遍增強,社區服務和城鄉居民自治水平明顯提高,安全生産形勢繼續保持總體穩定,信訪工作形成了“三下降、兩沒有、一平穩”的良好態勢。民族宗教、婦女兒童、審計監察、防災減災、國防人防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過去的一年,我們爭取到國家民生方面的轉移支付269億元,比上年增加47.7億元。省財政用於民生投入87.7億元,增加37億元,增長72.9%,是歷年所沒有的。現在可以欣慰地宣佈,一次會議確定的十大民生工程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兌現了我們對全省人民的莊嚴承諾!

    ——對口支援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省人民心繫四川汶川地震災區,踴躍捐獻,真誠救助。共捐贈款物8.9億元,向災區派出公安、醫療、質監等30多支專業救援隊伍1400多人,轉移受災群眾2300多人,診治傷病員3000多例,搶救急重症患者240多例。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實施對口支援災後恢復重建的要求,舉全省之力援建四川省劍閣縣。第一批援建的7類40個項目中已有28個項目開工建設,其中劍南公路已竣工通車。省財政撥付援建資金1.84億元,向災民發放棉衣被20萬套(床),妥善解決了近4萬戶農村居民過冬問題,幫助120名受災群眾到我省就業,派出教育、醫療等7支工作隊300多人。援建工作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贏得了災區人民群眾的普遍好評。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經歷重大挑戰和嚴峻考驗的一年,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我們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取得這些發展成就,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用科學發展觀審視省情,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始終堅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應對國內外複雜經濟形勢和挑戰;始終堅持抓住關鍵環節,以重點工作突破帶動全局發展;始終堅持勇於衝破“瓶頸”制約,千方百計破解發展難題;始終堅持統籌兼顧,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成績的取得,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