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全國政協委員、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並在2年時間內逐步實現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的三次交會對接試驗。
此後,“天宮一號”可以被改造為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通過神舟五號、六號已圓滿完成,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飛行,而且能準確回到預定地點;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這一階段要攻破四項技術關鍵;為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做技術準備。
戚發軔介紹説,空間實驗室階段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階段。它的第一個技術關鍵是出艙活動,神舟七號完成了這個任務;第二個技術關鍵是交會對接,通過“天宮一號”在太空飛行2年左右的時間裏,先後完成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的太空對接,突破並基本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目前,國外交會對接技術已趨成熟,開始應用在大型航天器組裝上。第三個技術關鍵是補加,為飛行器補給推進劑、空氣、水、食品等;第四個技術關鍵則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
戚發軔透露説,神舟八號是無人飛船,神舟九號、十號是載人飛船,將搭載2到3名航天員。屆時,飛船上不排除搭載來自台灣的種子。
此外,低碳的理念也被應用到航天科研中。“原來的推進劑主要成分是有污染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現在將逐漸改用液氧、煤油等。”戚發軔説。
戚發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中國最新型大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已轉入初樣研製階段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中國最新型的大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已順利轉入初樣研製階段,以確保2014年首飛目標實現。“長征五號”將滿足2030年以前國內外衛星發射市場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3日告訴新華社記者,“長征五號”的研製,必將加速提升中國空間技術水平,滿足中國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和平開發利用空間資源的需求。
目前,“長征五號”正在優化火箭總體初樣技術方案及相關試驗方案。“長征五號”的首個5米直徑的産品——儲箱箱底已完成焊接裝配,正式下線。
據梁小虹委員介紹,“長征五號”是中國火箭發展史上第一個“邊型號設計、邊設備研製、邊土建施工”的項目。其研製與位於天津的總裝廠房“新一代運載火箭産業化基地”建設同步進行。
“長征五號”全箭總長60.5米,起飛重量675噸,起飛推力835噸,整流罩直徑5.2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0噸,具備“高可靠、低成本、無毒無污染、適應性強、安全性好、數字化設計”眾多優勢,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主流運載火箭水平。
長征二號F火箭備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將於2010年進行長征二號F火箭的靶場合練任務,為載人航天第二階段任務的順利實施做好充分準備。
目前,長征二號F火箭合練箭已完成總裝測試,正處於待命出廠狀態,即將送往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靶場合練任務。此次發射場合練是對改進型火箭箭上産品、地面設備研製正確性、協調性、可靠性、安全性的全面考核。
中國初步計劃于2011年前後由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一個空間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之後發射飛船與其進行交會對接試驗。與前三次載人航天飛行相比,長征二號F技術狀態變化比較大,進行了近170項技術狀態更改,其中38項為重大更改。
發射“天宮一號”後2年內,中國將先後發射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
中國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産業化基地將落戶天津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隋笑飛)中國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産業化基地將落戶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基地全部建成後總投資將超過100億元,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建成後將具備大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年産12發的組批生産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3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該基地分為運載火箭研製區、軍民結合區、配套服務區三個功能區塊。
新一代運載火箭産業化基地集零件生産、部組件裝配、總裝測試、試驗為一體,最終形成一個功能完整、配套體系完善的運載火箭産業化基地,以實現航天運輸系統的産業化發展。“一批批零部件走進這個基地,走出來的就是一枚枚嶄新的火箭。”梁小虹委員説,中國最新型的大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就將在這裡誕生。
基地的火箭研製區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在2009年至2011年建成,二期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一旦基地全部落成,將具備大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年産12發的組批生産能力。”梁小虹説。
截至2010年2月,該基地已有24個單體建築開工建設。其中,焊接裝配廠房、總裝測試廠房、全箭震動塔等8個主要廠房已全面建成。
我國神七載人航天任務團隊獲美國"太空成就獎"
美國航天基金會30日宣佈,將該基金會的2009年“太空成就獎”授予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團隊(簡稱神七任務團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神七任務航天員翟志剛等當天代表神七任務團隊參加了頒獎儀式,並領取了獎項。
在當天的頒獎儀式上,美國航天基金會主席埃利奧特·普勒姆表示,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巨大飛躍,體現了尖端技術與探索精神的完美結合。
新華社評論員:弘揚載人航天精神 建設創新型國家
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7日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翟志剛“航天英雄”,劉伯明、景海鵬“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航天功勳獎章”。
一個多月前的金秋時節,翟志剛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協助下從神舟七號飛船上向無際的太空邁出中華民族第一步。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神舟七號飛天成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這一輝煌成就揚國威、振民心。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用智慧和心血鑄就的卓越功勳,將彪炳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再攀新高峰—寫在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成功之際
金秋時節,奮進在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中華民族再奏凱歌。在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又獲得圓滿成功,中國人的足跡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
神舟七號飛天成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偉大壯舉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不斷創造出非凡的業績,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要的貢獻。
輝煌成就耀太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16年回顧
16年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16年間,神舟飛船7次飛天,中國航天員3上太空。
速度震驚世界,成就輝耀太空。中國,世界載人航天俱樂部的後來者,用最短的時間突破和掌握了載人航天的重大技術,建立健全了以工程專項管理為核心的管理體系,擁有了一支年輕的科技骨幹隊伍和初步完整配套的載人航天工程研製試驗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