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13.金融體制改革取得哪些成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19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在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的困難條件下,2009年金融體制改革依然穩步推進,在許多重要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不僅促進了金融業自身的穩健發展,也為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回升向好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一步深化。2009年1月,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現代公司治理架構初步建立,內部改革和經營機制轉換工作穩步推進,“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改革試點逐步深入。2009年,中國農業銀行總體運營狀況進一步改善,經營績效大幅提升,主要監管指標全面達標。

  已改制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繼續深化,經營業績不斷上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繼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改進決策機制,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合理增加信貸支持經濟增長的同時,不斷強化內部控制和風險防範機制,不良貸款餘額和比例“雙下降”。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11.6%、12.1%、12.5%;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1.6%、1.6%、1.4%;稅前利潤分別為1288.7億元、847.6億元、1116.0億元和292.6億元。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改革穩步推進。2009年末,全部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4973億元,比年初減少630億元,不良貸款率1.58%,比年初下降0.8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55%,比年初上升38.6個百分點。

  二是政策性銀行改革持續推進。國家開發銀行加快商業化轉型步伐,強化風險管理和內控建設,拓展商業性業務領域。中國進出口銀行改革有序推進,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雪中送炭”的作用,多渠道支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全年批准表內貸款8011億元,發放貸款368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3987億元和735億元。共支持了1742億美元的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農産品出口,對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資等“走出去”項目,以及671億美元的資源類和技術裝備類産品進口。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也在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建設,穩步開展新業務,為全面改革創造條件。

  三是農村金融改革全方位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試點範圍已擴展到全國。截至2009年末,全國已設立172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其中村鎮銀行148家,貸款公司8家,農村資金互助社16家。試點地區農村資金開始回流,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得到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得到積極改善。

  農村信用社改革進展順利。産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截至9月末,全國共組建農村商業銀行29家,農村合作銀行181家,組建以縣(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機構2055家。資金支持基本落實到位,截至2009年9月末,已累計向2321個縣(市)農村信用社兌付專項票據1601億元,兌付進度達到95%以上;發放專項借款15億元。資金支持政策的順利實施對支持和推進改革發揮了重要的正向激勵作用。農村信用社資産質量顯著改善。9月末,按貸款四級分類口徑統計,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餘額和比例分別為3617億元和7.7%。支農服務力度進一步加大。9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餘額2.1萬億元,佔其各項貸款和全國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的比例分別為44%和96%。

  中國農業銀行積極改革服務“三農”的體制機制。制定面向“三農”的專門信貸政策,構建服務“三農”的正向激勵機制,強化“三農”業務風險管控,“三農”和縣域重點領域的信貸投入不斷增加,農戶金融服務不斷改善。三農金融部貸款比年初增加3645億元,貸款增速達到44%,高出全行貸款增速10.6個百分點,徹底扭轉了過去幾年縣域貸款徘徊不前的局面。農戶貸款累計投放1500億元,比過去5年的投放總和還要多,農戶小額貸款餘額達到673億元,比年初增加626億元,貸款戶數達到223萬戶。惠農卡發卡量達到3336萬張,惠及1.6億農民。

  四是小企業金融改革取得積極進展。積極推動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17家主要商業銀行均設立了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實現獨立績效考核、獨立配備人力財務資源、獨立進行信貸審批。大部分銀行建立了專門面向小企業的信用評級體系、業績考核機制等,有些銀行開發了“人品、産品、押品”、“電表、水錶、報關表”等非傳統的信貸技術。2009年11月末,小企業貸款餘額5.7萬億元,比年初增長30.1%,超過企業貸款平均增速3.1個百分點。銀行服務小企業的意識和力度增強。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了一批有特色的小企業金融産品。如建設銀行的“成長之路”、“速貸通”、交通銀行的“展業通”,農業銀行的“金博士”等。

  五是資本市場改革成績顯著。一是深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按照“分佈實施、逐步完善”的原則,發佈實施了有關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完善詢價和申購機制,優化網上發行制度安排,重視中小投資者的參與意願,加強風險揭示。新制度施行以來,市場反映總體良好。2009年境內資本市場融資額共計4466億元,居歷史第二高位。二是平穩推出創業板。發佈實施了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的暫行辦法。2009年10月23日,創業板正式啟動。截至2009年末,已受理223家企業發行申請,36家企業掛牌上市。有力地促進了資本資源與技術創新的有機融合,較好地服務了創新型國家戰略。三是債券市場發生深刻變化。修訂發佈公司債券的上市規則。穩步推進上市公司發行可交換債和分離債。做好上市商業銀行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試點準備,批准9家商業銀行試點資格。四是推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期貨新品種。成功上市螺紋鋼、線材、早秈稻和聚氯乙烯等新品種,商品期貨品種已達23個,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體系基本形成。五是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進一步提高。六是完善並購重組制度,推動並購重組市場化。全年有56家公司實施重大資産重組,交易規模達3693.5億元。

  六是保險業改革穩步推進。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有序推進。短期出口信用險累計承保額902.7億美元,同比增長122.6%,超額完成國務院部署的840億美元承保任務。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整體改制,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在香港發行H股。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試點啟動。積極推動新型車貸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和科技保險試點。推動保險業參與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小額保險試點,截至2009年底,小額保險保費收入2.3億元,為871萬人提供風險保障1364億元。大力推動醫療、交通、教育以及環保等領域的責任保險發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8個省市試點,醫療責任保險在16個省區市的56個地市啟動。2009年,保險業務增長好于預期,保費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1137.3億元,同比增長13.8%。保險公司總資産突破4萬億元。經營效益大幅提升,保險公司利潤總額達到530.6億元,財産險公司總體扭虧為盈。全行業投資收益率6.41%,比2008年提高4.5個百分點。業務質量明顯改善,産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應收保費率、壽險期交業務佔新單業務的比例、退保率均為三年來的最好水平。

  七是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管理進一步優化,企業正常外貿活動進一步便利。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地區有序擴大,試點經營機構穩步增加。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正式啟動。大力支持“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擴大境外放款的主體和資金來源。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與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外匯管理規定不斷完善,擴大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境內機構和個人境外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實行中資企業借用短期外債和境內融資接受境外擔保試點,便利中資企業國際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