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26.為什麼説2010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極為複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19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高屋建瓴地分析了201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條件,指出:2010年發展環境雖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臨的形勢極為複雜。之所以説“極為複雜”,是因為各種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此長彼消,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中“兩難”問題增多。

    一、國際環境條件分析

    總的看,2010年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具有“兩面”或“雙向”特點,即向好趨向和不利趨向相互交迭,表明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

    1.世界經濟有望恢復性增長,但復蘇的基礎仍然脆弱。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2009年,世界經濟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負增長。各國在應對危機中,採取了一系列金融救援政策或經濟刺激政策。這些政策的效應正在顯現。如果國際經濟、金融領域不發生重大的意外事件,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有望轉負為正,實現恢復性增長。但同時,復蘇的基礎仍然脆弱。因為復蘇主要是依託各國政府超常的強力政策的刺激。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實體經濟的持續回升尚面臨較多困難,而經濟復蘇也尚未帶來就業的增長,私人消費依然疲軟,企業投資意願低迷。

    2.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但風險沒有完全消除。2008年春夏,美國次貸危機迅猛演變為金融海嘯。當時,美國許多著名的大型金融機構紛紛陷於嚴重虧損的困境,或宣佈破産,或被收購、接管。一年多來,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信貸市場的各項風險指標相繼回落或接近危機前的水平。但金融風險並未完全消除。美國等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資産損失嚴重,去杠桿化和清理壞賬的過程尚未結束,新的資産泡沫和政府債務危機的風險還在積聚,不排除再度出現局部性金融震蕩的可能。

    3. 各國經濟刺激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退出抉擇艱難。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各國紛紛出臺的刺激政策對於經濟復蘇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但這些政策的退出卻遇到了難題:如果過早退出,收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可能導致復蘇夭折;如果過晚退出,有可能誘發政府債務危機、通貨膨脹、資産泡沫等風險,各國刺激性貨幣政策已使市場流動性大量增加,有可能導致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震蕩走高;如果各國在退出的時機和力度上不一致,又有可能導致大規模的國際套利,引發國際資本市場、主要貨幣匯率的劇烈波動。

    4.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但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經濟全球化,即生産、貿易、投資、金融等經濟活動在全球範圍內的拓展,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生産力發展和國際分工發展到較高水平的必然結果,其深入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然而,國際金融危機及其所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也導致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和急劇升溫。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了解決國內就業問題,迫於國內政治和經濟等壓力,對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採取了許多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給世界經濟的持續復蘇造成巨大威脅。

    5.世界經濟格局大變革大調整孕育著新的發展機遇,但産業競爭、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仍錯綜複雜。世界經濟格局大變革大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新的科技革命與産業革命的醞釀和興起。這將使人類社會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産業振興時代,孕育著新的重大發展機遇。但各國在搶佔經濟科技制高點的過程中,圍繞戰略型新興産業而展開的科技競爭、人才競爭也將會日趨激烈。與此同時,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等一些全球性問題錯綜複雜,也會形成新的挑戰。

    二、國內環境條件分析

    總的看,2010年我國發展的國內環境也具有“兩面”或“雙向”特點,即有利條件和突出矛盾同時並存,表明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決不能把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等同於經濟運行的根本好轉。

    1. 當前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速從2009年第二季度起扭轉了下滑趨勢,開始逐季回升,走出了一個標準的V字形反轉,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仍然不足。因為經濟的回升主要是依靠政府實施的一系列政策發揮作用的結果,而社會投資意願尚未明顯跟進,居民消費後勁亦感不足。同時,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壓力總體上持續增加和結構性用工短缺的矛盾並存。

    2. 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應繼續顯現,但財政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增加。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一攬子計劃,有效擴大了內需,並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很快扭轉了經濟增速明顯下滑趨勢。但與此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財政金融風險。2009年,貨幣信貸超常增長,對房地産等資産價格上漲和滯後的消費物價上漲産生了很大壓力。

    3. 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信心增強,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矛盾突出,結構調整難度加大。我國企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通過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創新步伐、調整發展戰略等對策,使企業適應國內外市場變化的能力和競爭力有了新的提高。隨著經濟回升,市場信心逐步增強。但是,總體上説,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目前,我國已有近200種産品的産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卻很少。同時,我國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問題嚴重,而淘汰落後産能和兼併重組又面臨就業壓力大、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制約。

    4. 糧食連續豐收和農民收入提高,但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不穩固。2009年,我國糧食總産量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6年增産;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也實現了連續6年的較快速度增長。但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並不穩固。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農業抗災能力不強;農業科技推廣等社會化服務的體系對農業生産的支撐不足;農業種養的比較效益偏低,農産品價格下行壓力較大。

    5. 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醫療、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會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並沒有根本改變世界經濟的中長期發展趨勢,也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但是,在今後一定時期內,也是我國社會矛盾凸顯期。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任務還很艱巨。據新華網、人民網2010年“兩會”前夕分別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醫療衛生、教育公平、調控房價這“三難三貴”問題(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上學貴,買房難、買房貴)仍被選入前十大熱點問題。同時,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也被選為前十大熱點問題,而且在新華網調查結果中還被列為榜首。戶籍改革、養老保險、反貪反腐、司法公正、民主監督、網絡問政等社會管理方面的問題也受到廣大網民的高度關注而被選為前十大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