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預算報告解讀:積極財政政策凸顯積極變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30日   來源:財政部網站

    按照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安排,財政預算報告像往年一樣,如期與人大代表見面。通讀預算報告可以得出這樣的總體印象:一是2010年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既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又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可持續性。二是著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為便於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監督,預算報告在形式和內容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嘗試。

    聚焦1 預算報告更加可讀易懂 政府收支透明度增強

    研讀今年的預算報告可以看出,在保持2009年預算報告總體框架的基礎上,2010年預算報告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嘗試。

    最引人注目的是,與往年相比,今年這份預算報告更加全面完整。今年的預算報告在詳細解釋了公共預算2009年執行和2010年的編制情況的同時,首次報告了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實現了對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完整披露,並細化了一些主要基金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尤其是土地出讓收支的有關情況。同時,今年預算報告還首次報告了2010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可以説,今年預算報告更加全面地反映政府收支總量、結構和管理活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監督也更加方便。

    此外,預算報告在深化預算制度改革方面提到,2010年將密切跟蹤政府預算體系運行情況,完善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做好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試編工作。可以期待的是,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試編工作完成後,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加上社保基金預算這四項內容將更加完整地反映政府活動的總量和結構。

    同時,今年預算報告的探索和嘗試還表現在:

    一是注重“財”與“政”的結合。預算安排特別是重點支出安排,不僅有預算數據,而且還具體介紹政策內容及目標,方便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從預算報告的“數裏行間”讀出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導向和支持重點。

    二是繼續採用按科目分類報賬方式,並列舉科目主要支出事項、政策效果以及金額。對預算執行存在差異和預算安排增幅較高或較低的項目,進行解釋説明。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專業術語,並加以説明。

    三是首次實現了報送人大審議的財政支出科目全部細化編列到款級科目,財政收支賬目更細、更實。同時新增了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支出情況表、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情況和支出情況表,預算透明度進一步增強。

    聚焦2 收支安排:既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又注重防範財政風險

    從今年預算報告中可以看出,中央財政收入預算安排38060億元,比2009年執行數增加2163.86億元,增長6%。由於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調入100億元,合計收入為38160億元。中央財政支出46660億元,增加2758.86億元,增長6.3%。中央財政收支相抵,赤字8500億元。

    地方本級預算加上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合計為66481億元,增長8.6%。地方財政支出68481億元,增長13%。地方財政收支相抵,差額2000億元,國務院同意由財政部代理地方發行債券彌補,列入省級預算管理。

    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初步安排,2010年全國財政收入73930億元,增長8%;全國財政支出84530億元,增長11.4%。

    從預算的安排可以計算出,2010年中央財政預算赤字8500億元,加上代理地方發行的2000億元債券,今年共安排財政赤字10500億元,佔GDP的2.8%,與上年基本持平,在國際公認的警戒線3%以內,是綜合國力可以承受的,總體上也是安全的。

    在我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勢頭但基礎又不穩固的形勢下,今年的收支安排和赤字規模顯然體現了財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為了防範財政風險,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為以後年度逐步縮減赤字留有餘地,要將赤字規模控制在3%以內。

    全國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數也大抵與去年持平。從收入來看,由於上一年一次性特殊增收因素沒有或減少了,還要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財政收入增長不會太快。從財政支出看,繼續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完成在建項目、加強薄弱環節、推進改革、改善民生、維護穩定都需要增加投入。因此,今年收支安排應該説是積極穩妥、合理可行的。

    聚焦3 積極財政政策內容出現積極變化

    透過預算報告可以看出,2010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內容在保持原有政策框架下,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深化財稅改革,更加注重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從危機中注重以投資來拉動增長從而達到反週期目的,到後危機時代更多地關注調整結構、擴大消費需求和改善民生。

    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促進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財政補助規模,提高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消費能力,完善引導消費的財稅政策,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加農民補貼,提高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補貼和生活補助標準。努力擴大就業,支持落實最低工資制度,提高低收入者勞動報酬。在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健全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居民消費。

    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資,著力優化投資結構。重點支持保障性住房、農村基礎設施、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以及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等領域和欠發達地區。資金安排主要用於項目續建和收尾,避免“半拉子工程”,嚴格控制新上項目,防止重復建設。支持地震災區恢復重建。擴大政府公共投資“以獎代補”範圍,帶動社會投資。

    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引導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鞏固增值稅轉型以及成品油稅費改革成果。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暫減按7.5%徵收車輛購置稅。繼續落實各項稅費減免政策,研究清理到期的稅收減免政策。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統籌兼顧、有保有壓、突出重點的原則,向新農村建設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基層和群眾傾斜。加大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增加對“三農”、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支出。控制出國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大力壓縮公用經費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大力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支持,研究制定進一步支持西部大開發的財稅政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促進重點行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加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産能,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改革資源稅制度,全面推進礦産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健全排污權有償取得和交易制度,擴大排污權交易試點,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聚焦4 今年完成1.18萬億元新增公共投資計劃

    作為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最重要的部分,1.18萬億元的公共投資計劃已經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全年落實了一部分。根據預算報告,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安排9927億元,比2008年預算新增5722億元。加上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40億元和2009年新增的5038億元,可以實現中央政府新增公共投資1.18萬億元的計劃。

    今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重點是支持保障性住房、農村基礎設施、教育和醫療衛生、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以及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等領域和欠發達地區。其中,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村民生工程2536億元;保障性住房建設(包括農村危房改造)632億元;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980億元;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建設981億元;地震災後恢復重建974億元;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和服務業742億元;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597億元。

 
 
 相關鏈結
· 新華社受權播發計劃報告(全文)、預算報告(全文)
· 新華社3月16日受權全文播發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關於預算報告的決議
· 圖表:從預算報告看財政如何發力調結構惠民生
· 財政部戴柏華解讀預算報告
· 預算報告注重通俗易懂 力求文風更加樸實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