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八連增”後怎麼辦?——代表委員聚焦糧食生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林暉、于文靜、陳煒偉、樊曦)2011年,我國糧食産量達11424億斤,歷史性地實現“八連增”,為“十二五”糧食生産開了個好頭,也保障了全國糧食的有效供給和糧食市場平穩運行。

    然而,目前糧食産量基數已經很高,在生産成本大幅上升、種糧效益仍然偏低、防災減災壓力不減的背景下,確保我國糧食安全依然面臨嚴峻挑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兩會代表委員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田野,為糧食生産建言獻策。

    強化農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糧食增産離不開中央財政支持。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支持“三農”投入從2626.2億元增加到8579.7億元,年均增長21.8%,其中與糧食生産相關的投入從1029億元增加到4575億元。財政部預計,2011年中央財政“三農”支出有望超過1萬億元。

    為持續推動農業穩定發展,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在“三農”投入上再次要求“三個持續加大”,即持續加大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持續加大國家固定資産投資對農業農村投入,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説,去年國家對三農的實際投入超過1萬億元,中央一號文件連續9年以“三農”問題為主題,形成了完整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也逐步建立了“三農”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關鍵在於落實,把已有的政策變為現實。目前的政策依然有優化調整空間,要把國家對農業有限的支持投入到必需的領域,把錢花在刀刃上。

    他認為,當務之急是要繼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裝備、農業科技推廣等。“今年中央的重點是‘三強三保’,把增強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作為工作的重點,所以在種子工程、新增千億斤糧食增産工程等方面要突出重點,落實好相關政策。”

    來自遼寧省鳳城市鳳山區大梨樹村的全國人大代表毛豐美説,“去年我們縣裏的水利投入翻了倍,但是依然不夠,再翻幾倍都不夠,歷史欠賬太大了。”他建議,繼續加大農田水利的建設力度,為抗旱排澇保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災害的不確定性仍是農業最大挑戰

    2011年,影響我國的氣象災害總體偏輕。北方冬麥區2月下旬冬小麥返青起身和5月上旬抽穗揚花的關鍵期旱情得到及時緩解,長江中下游夏旱影響有限,洪澇和颱風災害偏輕。

    那麼,2012年的天氣還會如此“關照”中國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説,從全國來看,近期雲南地區出現了連續三年乾旱,東北地區入冬後的降水也偏少,發生春旱的幾率增加。同時,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在增加,強度在加大,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乾旱是造成我國糧食減産的最大“元兇”。據《中國水旱災害公報》公佈的數據,1950年至2007年,全國農業平均每年因旱受災3.26億畝,年均因旱損失糧食158億公斤,佔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糧食損失的60%以上。以中等乾旱的2010年為例,全國因旱損失糧食達168億公斤。

    “農業最大的挑戰就是災害的不確定性。”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林而達説,旱災、澇災、高溫等災害都會給糧食生産造成損失,必須加強流域治理,深入實施土地改造,提高防災減災的工程能力建設。特別要在農産品商品率高的重點地區和低産的連片貧困地區繼續加大投入,強調工程建設的前瞻性,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增強農民和地方政府種糧抓糧積極性

    面對洶湧的城鎮化浪潮和農業比較效益較低的現實,常常有人發出“未來中國誰種糧”的感慨。代表委員認為,解決這個難題,必須保護和提高農民務農種糧與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

    去年12月26日,首次以國務院名義召開的糧食生産表彰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200個産糧大縣、300名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300名種糧售糧大戶和100名先進工作者獲得表彰,充分釋放出“重農抓糧者、支農興糧者、務農種糧者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工作上有動力”的積極信號。

    目前,我國對農業生産實施多項補貼政策,包括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2011年農業“四補貼”規模比去年增加14.7%。同時,糧油大縣獎勵增加40億元,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大幅提高,對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發揮了顯著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鳳臺縣李衝回族鄉魏郢村食用菌養殖專業戶魯中祝説,增強農民種糧積極性,要保持農産品價格穩定,不要大起大落,讓農民有一個穩定的收益預期。“價格暴漲也不是好事,得利的只是少數人,最終傷害的還是農民。”  

 
 
 相關鏈結
· 人民日報社論:忠實反映人民意願 切實推動國家進步
·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5日上午開幕 看點前瞻
·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解析“穩增長”與“保增長”
· 兩會發言集錦:污染需要付出成本只是轉嫁給後代
· 全國“兩會”新華時評:關鍵是辦好自己的事情
· 賈慶林部署2012年人民政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