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代表委員呼喚信息“高速公路”為農服務直通農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于文靜、樊曦)農安,糧安,天下安。隨著我國人口增多、耕地減少、農業生態惡化形勢嚴峻,保障農産品供給和質量安全的壓力持續加大。一些參加今年兩會的代表委員認為,改變這一狀況的根本出路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

    “吉林作為農業大省,近年來糧食生産連續邁上新臺階,農民收入實現‘十一連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抓好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全國人大代表郝富霞説,吉林開通了“12316新農村熱線”、“12582短信平臺”,整合廣播、電視各類媒體資源,面向“三農”開展技術推廣、市場把脈、問題諮詢等服務,打通了一條公益性為農服務、信息直通農村的“高速公路”,深受農村基層幹部和群眾歡迎。

    “信息化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時期,現代農業發展正進入關鍵的攻堅階段。”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錢克明指出,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産養殖等領域,依託農場、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建立一批農業信息化示範基地,將促進農業生産跨越式發展,促進對傳統農業的現代化改造,並且大大提高生産效率、降低能耗和物耗,減少農業投入品對土壤和環境污染,促進農業增産增效。

    一些代表和委員也指出,當前農業信息化仍存在很多制約,部分地區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現有農業信息化軟體及裝備落後,産品化程度不高;農業信息技術應用性不強;技術應用示範不夠,普及推廣不快等。迫切需要國家啟動實施農業信息化建設工程。

    對此,錢克明等代表和委員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種植業、養殖業生産信息化建設。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重要農業生産基地為載體,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為對象,在種植業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地區開展大田作物生産經營信息化示範建設,提高單産和效益。對生豬、肉牛、奶牛、肉雞、蛋雞、魚蝦蟹等,以企業為單位開展生産過程信息化管理,提高産量和品質,減少養殖場廢棄物污染,帶動農戶健康養殖。

    ——推動農業經營、農産品質量追溯信息化建設。針對農業生産與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建設農産品批發市場信息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及時把信息傳遞給生産者和消費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選擇信息化基礎好、産業鏈完整的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豬肉、牛肉、雞肉、禽肉、蔬菜、水産品以及茶葉等農産品開展質量安全監管與質量追溯信息化示範。

    ——開展農業安全生産信息化建設。在全國範圍內選擇農機合作社、規模化種植大戶、國營農場和漁業捕撈企業,開展農機、漁船安全作業信息化示範。同時,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開展信息化建設。

 
 
 相關鏈結
· 新華社兩會述評: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 多位兩會代表建議應加強對稀土的“保護性開採”
· 兩會發言集錦:“當前要有更大的決心推動改革”
· 趙洪祝、夏寶龍等兩會間隙考察北京浙江名品中心
· 兩會日程預告:9日人代會政協會將分別舉行全體會
· 兩會快遞: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擬於2013年1月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