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2-17 10:46 來源: 黑龍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加快發展、創新發展、科學發展的要求,緊緊依靠全省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推進“十大重點産業”,注重發展成果惠及龍江人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

    ——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背景下,我省作為能源工業大省,受全國經濟形勢影響較大。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預計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4%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8%,公共財政收入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

    ——農業戰勝嚴重災害再奪豐收。在多年農業大發展的基礎上,推動“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啟動實施。發展新型經營主體,調整種植結構,注重農機推廣應用,加大水利投入,戰勝春澇低溫、特大洪水等嚴重自然災害,糧食生産實現“十連增”,總産量(達1300億斤)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按照國務院試點要求,整合使用涉農資金。完成5個高效農業示範區建設。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7004萬畝。旱田改水田面積312萬畝,改善水田灌溉面積323萬畝。全省田間綜合作業機械化程度達到92.7%。新建和翻建烘乾塔106座,新增烘乾能力93億斤。農民合作社發展到4.57萬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經營面積5099萬畝。省政府投入2億元扶持資金,吸引社會投資21億元,建設45個單體1200頭以上的奶牛場,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進一步提高。

    ——産業項目建設保持良好勢頭。深入推進産業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了産業項目的基礎性工作和與産業界的推介對接。對“十大重點産業”逐一分析市場潛力、投資機會、合作項目和空間佈局,完成了“十大重點産業”各産業投資發展潛力報告;梳理出適合在我省發展、有上遊工業産品支持和技術支撐的30個重點工業産業鏈,明確缺乏資金、生産能力或技術的環節;對具備産業化條件的科技成果進行系統梳理,制定商業計劃書;對具備條件的探礦權、採礦權以及基礎設施項目公開招標,上述工作為與産業界充分對接打下了重要基礎。組織科技成果招商會,全年轉化科技成果523項,帶動投資95.8億元。完善關於促進工業穩定增長的“十七條”政策措施,出臺《産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集中資金使用,支持大項目、有潛力的項目和有成效的工業園區。制定並公佈《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産業發展綱要》,舉辦中國黑龍江綠色食品産業博覽會,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綠色食品産業加快發展,食品工業增加值增長19.9%,上升為我省工業經濟中的第二大産業。先後在香港、深圳、廣州、上海、浙江等地舉辦産業項目推介活動,推介我省産業發展所具備的要素條件、市場條件和投資機會,繼續營造推動産業項目建設的工作氛圍。預計全省産業項目投資達到5800億元左右,其中新建項目投資3000億元左右,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等投資2800億元左右。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65戶。大慶沃爾沃汽車一期工程、中鐵建伊春鹿鳴鉬礦、哈西萬達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産和運營。全省産業項目數量不斷增加,整體技術起點和水平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第三産業增加值預計增長10%以上。

    ——對外經貿穩步發展。緊緊抓住中俄兩國提升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俄羅斯實施遠東開發以及我省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有利契機,與俄羅斯5個毗鄰州區政府聯合舉辦“2013中國黑龍江—俄羅斯遠東區域合作暨大型企業項目洽談會”,向到會的幾百家總部在京的央企、跨國公司等各類企業,以及省內企業和俄方企業推介黑龍江,洽談對俄合作。全省進出口總額完成388.8億美元,增長3.4%。對俄進出口總額完成223.6億美元,增長5.8%,佔全國對俄進出口總額的25.1%。對俄投資完成9.5億美元,增長55%,佔全國對俄投資的34.2%。全省實際利用外資46.1億美元,增長18.3%。

    ——基本民生持續改善。注意將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確定的30件民生實事已完成29件,1件正在推進。省級財政用於民生支出455.2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58%,增加5.6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78.8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43%。籌措112.7億元,較高幅度提高了離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標準。狠抓基本養老保險費徵收管理,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實現465億元,增收83.3億元,增長21.8%。城市低保標準每人每月由301元提高到376元,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年由1718元提高到2181元。省財政安排20億元,對城鄉低收入人群及機關、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900多萬人發放一次性禦寒補貼。對環衛工人冬季室外作業每人每天增加補助10元。對全省16萬公益性崗位每人每月增加工資50元,對公益性崗位上的1萬多殘疾人每人每月增加工資100元。對50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扶貧開發,受益人口12萬。

    全省公共文化場所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全面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設備配送工作,建設和完善500個社區文化中心、2000個健身場地。超額完成了476個村廣播電視信號覆蓋,全年放映農村公益數字電影近11萬場。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598所,全部免除中等職業教育農村戶籍學生和城鎮家庭困難學生學費,完成農村中小學校“小火爐”改造年度計劃,高校招生實行出分報志願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方式。培養高技能人才4.2萬人,對15.4萬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任職培訓。為300個中心鄉鎮衛生院、83所市縣中醫院配備急救車輛。新農合年人均籌資標準由290元提高到340元,其中各級政府補助由240元增加到280元。實現基本藥物制度鄉村全覆蓋。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新增養老床位1.7萬張。

    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26.83萬套、竣工38萬套,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省級財政安排20億元補貼資金,用三年時間改造中心城市供熱老舊管網。完成“三供三治”工程年度任務。省財政安排4億多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中心城市購置清冰雪專用設備。安排2億元資金,用於哈爾濱和有關城市治理霧霾。植樹造林316.8萬畝,綠化村屯2383個,綠化道路3398公里。一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哈齊鐵路客運專線等一批在建項目順利推進,交工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13項778公里,哈爾濱市地鐵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通車試運營,撫遠機場建設完工。

    ——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統一部署,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查擺問題,積極主動整改,努力加強基礎工作,強化工作落實。按照國務院要求,兩輪共取消和下放101項行政審批項目。對保留的經濟活動行政審批進行流程設計,形成企業設立、固定資産投資、生産經營和資質資格等4類96個經濟活動行政審批流程,並向社會公開。以審批流程為基礎,探索實行網上審批。對具備條件的52個礦權、4個勘查區塊首次面向市場公開招拍挂出讓。按照“錢隨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決問題”的原則,整合財力辦大事。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審計監督,全省各級審計機關查出各類違規問題資金145.86億元、管理不規範資金572.11億元,促進增收節支26.56億元。

    去年我省發生了全流域特大洪水。面對嚴重的洪水災情,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和省委領導下,我們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準確預測雨情水勢變化,把握要害環節和節奏,統一調度,科學指揮,指令明確,與廣大基層幹部群眾、解放軍、武警、預備役官兵、公安幹警共同奮戰,沒有因洪災發生人員死亡,努力把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省級財政調整預算、壓縮開支,及時下撥抗洪搶險、災民生活救助和農房恢復重建資金17億元, 25萬受災群眾及時重返家園,5萬人得到妥善安置。

    國資監管、安全生産、公安、司法、行政監察、市場監管、旅遊、金融、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國防動員、新聞出版、婦女兒童、老齡事業、統計監測等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2013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歷屆省政府奠定良好工作基礎的結果,更是全省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國家各部委及中央直屬單位和中央企業、駐軍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支持龍江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在發展中還存在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是:作為能源工業大省,能源、石化、裝備工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近70%,全省工業和整體經濟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形勢影響;産業結構對資源依存度較高,利用現有資源形成經濟增量遇到挑戰;稅收佔GDP的比重較低,財政增收的基礎不牢;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與我省人均經濟總量不相協調,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任務艱巨;政府職能轉變與加快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一些行政行為還在影響和阻礙發展,發展環境需要努力改善。政府的基礎性工作還比較薄弱,專業化水平還需要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實事求是,深入分析,找準對策,認真解決。

    二、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14年,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深入實施“五大規劃”,進一步轉方式、調結構,狠抓産業項目建設,推動“十大重點産業”發展,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中央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總體判斷,綜合考慮我省潛在經濟增長率、工作努力成效和引導社會預期等因素,全省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8%,公共財政收入增長9%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單位GDP能耗下降3.5%。根據我省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現階段的發展實際,在産業發展中,一産要鞏固發展種植業,加快發展畜牧業;二産要把握選擇性,揚長避短,延長産業鏈,狠抓項目,增強後勁;三産要推介潛在市場需求,吸引有效供給,釋放發展潛力。

    (一)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作為農業大省,我們備受鼓舞,我們要以推動實施“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為契機,既要繼續肩負起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又要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要牢牢抓住水利、農機、科技三條主線,繼續做好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打造全國綠色食品安全基地。一是大力加強水利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加強松嫩流域、黑龍江流域大江大河堤壩建設的同時,注重統籌考慮引水灌溉工程建設,並注重水利骨幹工程建設與田間渠道工程的整體銜接,既提高防洪能力,又注重增加和改善水田面積。控制地下水灌溉水稻。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70萬畝。修復河道水毀工程699處,修復80個縣(市、區)灌溉排澇設施、193處水庫。實施節水增糧行動,新增旱田節水灌溉面積400萬畝。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二是繼續推進農機化建設。在規範現有農機合作社的基礎上,再新組建200個現代農機合作社,田間綜合作業機械化程度達到93.5%。新增糧食倉容能力100億斤。三是強化農業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繼續推進高産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超級稻“雙增一百”、玉米“雙增二百”科技行動,繼續增加五大糧食作物模式化栽培推廣面積。新建2.6萬棟標準化水稻育秧大棚和200個智慧化催芽車間。鼓勵探索水稻育秧大棚後期利用新模式。四是不斷優化種植結構。適應國家農産品價格宏觀調控機制,穩定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種植面積,力爭糧食産量穩定增加。擴大蔬菜、食用菌、藍莓、北藥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施綠色食品精品發展戰略,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7200萬畝以上。五是加快發展畜牧業。以“兩牛一豬”為重點,繼續加大投入,建設100個高水平奶牛場,實施肉牛保母擴群工程,加快生豬原種場、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六是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針對我省農産品量大鏈短、種強銷弱的實際,強化農産品加工特別是市場營銷環節。省政府安排8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綠色食品産業,其中投入2億元推動營銷渠道建設,在哈爾濱建設黑龍江綠色食品常設交易中心,組織省內企業在有關大城市舉辦並參加全國高水平綠色食品博覽會,在全國開辦100家黑龍江綠色食品旗艦店、3000家獨立品牌連鎖店,進入上萬家主流超市,同時充分運用網絡營銷。促進品牌形象推廣和營銷渠道推廣相結合,強化質量安全,讓黑龍江綠色食品在全國市場體系中做到産品供給信息充分、渠道暢通、品牌可識別、安全有追溯保障。

    (二)狠抓産業項目建設。産業項目建設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以“十大重點産業”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高度統一。一是引入發展要素上項目。繼續紮實做好産業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依靠有充分準備、有專業深度的政企對接活動和社會動員機制産生合作線索,進而依據産業政策,通過主動服務吸引投資。二是圍繞現有經濟存量數量擴張式、技術升級式、合資合作式發展上項目。現有經濟存量對生成新的産業項目仍然具有重要作用。注重我省能源、石化、裝備、食品和新型煤化工産業等已有和能夠生成上遊工業産品、基礎工業産品的産業項目,由此延伸産業鏈,優化佈局,擴大産業規模。三是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上項目。我省具有較強科技實力和大批高新技術成果,要採取有效措施,突出省內轉化工作。辦好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探索工程研發功能與孵化器功能相結合,大力發展産學研聯盟,力爭省內轉化落地成果500項,引進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四是挖掘資源、用好現有資源上項目。科學設計採礦、探礦和礦産資源深度開發相結合的模式,公開招投標,引進大企業。抓好中鋁力拓探礦採礦項目,抓好鉬礦、石墨等資源深加工項目。對現有未開發的、未進行深度加工的礦産資源進行梳理,推動礦産資源深度開發。充分利用豐富的農業資源、林下資源和寒地黑土、綠色有機的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産業,推進糧食大省向綠色食品大省轉變。

    在産業項目建設中,我們不能破壞生態環境,不上産能過剩行業的項目,不突破政策法規底線,注重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我省人均經濟總量與全國平均水平接近,但三産比重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目前總供給不夠充分,發展潛力很大。商貿流通業要抓好萬達多個大型城市綜合體和華南城、紅星美凱龍等重大項目建設,發展網絡交易平臺,增加有效供給,刺激引導消費。物流産業要抓住生産、消費和對俄貿易三條主線,注重吸引高水平物流企業。信息服務業要充分利用我省年平均氣溫較低的有利條件,在支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聯想、神州數碼等大企業數據中心建設的同時,促進雲計算産業發展,加強應用領域建設,注重引進增值服務業務,擴大信息消費。加強“寬帶龍江”建設,規劃並爭取建立中俄區域信息樞紐。爭取有關方面支持,發展衛星應用産業。旅遊業要做好不同需求遊客的線路、景區等不同層級的旅遊産品組合,努力把冰雪遊、生態遊、觀光遊和邊境遊結合起來,加強旅遊營銷體系建設,構建龍江統一旅遊營銷平臺。繼續推進與海航集團合作,組建龍江航空公司。金融業要注重促進我省現有企業發展潛力、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結合,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在涉農領域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文化産業要注重我省文化積澱與俄羅斯歷史文化元素綜合運用相結合,注重文化産業與旅遊業、時尚産業相結合。辦好第五屆中俄文化大集。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市場化步伐,推進黑龍江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出版集團等企業股權合作、上市融資。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多媒體平臺、集成播控平臺和監管平臺建設。健康服務業和養老服務業要注重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注重在夏季的商業模式設計與推廣。

    (四)積極穩妥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人為本,優化佈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基本原則,注重在城鎮化建設中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自然演進過程和政府在合理時點、正確方向上採取必要措施的結合,把握人口空間佈局、産業佈局和社會改革的有機結合。一是把縣城作為城鎮化重點。在抓好中心城市建設、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注重搞好縣(市)規劃佈局,促進公共服務、産業園區、商業活動在縣城合理佈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提高縣城的産業支撐和吸納就業能力,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整體繁榮程度。二是建立穩定就業機制。通過簽訂勞動合同和建立社保關係便利銜接機制,促進進城農民穩定就業。三是解決好住房問題。在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的同時,注重公租房、廉租房建設。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考慮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哈爾濱地鐵1號線三期、3號線一期建設,開工哈佳新線、哈爾濱松花江濱北公鐵兩用橋,力爭開工哈牡鐵路和哈爾濱火車站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哈爾濱機場擴建項目,力爭開工建設五大連池機場,加快推進建三江、牡丹江機場遷建和綏芬河機場前期工作。啟動哈爾濱至黑河一級公路蘭西至北安段建設項目,推進建三江至前哨高速、前哨農場至黑瞎子島高速、密山至興凱湖高速和木蘭松花江公路大橋等項目建設。同時,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五是落實好差別化落戶政策。把中心城市和縣城作為人口轉移的主要承接地,逐步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除了哈爾濱市區合理設定落戶條件外,其它大中小城市都要放寬或放開落戶條件。六是編制好城鎮化規劃。注重與全國城鎮化總體規劃及我省國民經濟發展、土地利用等規劃相銜接,從我省實際出發,先啟動縣城建設,注意我省鄉鎮、村、屯合理距離,注重我省工業化牽引城鎮化的同時,發揮農業現代化對城鎮化的推動作用。加強土地規劃和用途管制,提高土地利用率。

    (五)進一步推動以對俄為重點的對外經貿合作。努力構建與俄開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經貿等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工作格局,以全方位交流合作促進並突出對俄經貿合作的深入開展。在經貿合作中要突出資源合作、中俄製造業産業鏈配套合作,通過在俄開展資源類産品加工,解決我省資源類産品不足的問題。加強跨境通道建設,力爭開工建設同江鐵路大橋,加快推動黑河公路大橋前期工作,推進東寧—烏蘇裏斯克鐵路對接和綏芬河跨境鐵路線路改造。調動省內外各種力量,合理分工,推動哈爾濱市成為對俄文化、教育、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對俄貿易交易中心、對俄合作企業總部中心,使之與我省邊境城市承擔的口岸功能相配合。綏芬河等邊境口岸城市要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境內外園區建設。辦好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在突出對俄經貿合作的同時,繼續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合作,擴大利用外資,促進對外貿易發展。

    培養和引進各類優秀人才是促進龍江發展的根本。要靠事業、感情、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省政府將設立人才發展專項基金,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

    三、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按照中央“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要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紮實做好省委提出的“十項重點民生工作”,辦好34件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龍江人民。

    (一)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研究出臺穩步提高離退休人員收入、適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向國家爭取擴大我省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範圍和提高標準等增加收入的有效措施。注重農民增收,努力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以大興安嶺南麓特困片區11個縣和全省500個貧困村為重點,實施片區開發和整村推進扶貧工程。

    (二)著力促進更高質量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0萬人,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80%。要不斷創造條件,支持創業,帶動就業。辦好職業教育,建立10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培養高技能人才6.5萬人。

    (三)著力完善社會保險制度。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繼續提高參保企業數量和參保職工人數,努力實現城鎮參保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鎮居民、新農保基礎養老金調整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90元,其中各級政府補助由280元增加到320元。

    (四)著力發展社會救助事業。在穩定提高城鄉低保標準的同時,設立城鄉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基金,做到普遍性救助、專項救助和臨時性救助相結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繼續提高農村五保對象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實施敬老、愛老、助老工程,新增各類機構養老床位1.2萬張。對重度殘疾人實行救助,對9.8萬貧困且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重度殘疾人每月給予不低於100元的護理補貼,實施3000例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加快推進省殘疾人康復中心工程建設。

    (五)著力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建設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235所。加強高校重點學科建設,提高教育質量,更有效地推動“高教強省”工作。全面完成858所農村中小學校“小火爐”計劃改造任務。創新和完善農村教師補充機制。擴大省級“特崗計劃”實施範圍和規模,啟動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輪崗,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在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給予生活補助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待遇。

    (六)著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完成18個廣播電視高山發射臺改造、20個地面廣播電視發射臺數字化升級改造和24萬戶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省博物館和哈爾濱音樂廳、大劇院建設。加強村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啟動三年完善2604個中心村文化室設備配置和文化廣場建設。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建設2000個(套)體育設施。

    (七)著力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啟動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能力提升計劃,兩年內完成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與計生服務站整合,做好人口計生政策調整試點。安排全省縣級綜合醫院執業醫師到省內三級綜合甲等醫院進行專項培訓。組織實施170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200套鄉鎮衛生院週轉房和400個村衛生室建設。啟動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補充計劃,3年引進3000名大專、本科學歷醫學畢業生。啟動國家級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活動,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加強基本藥物生産質量監管,對省內生産和流通的基本藥物品種抽檢率達100%。

    (八)著力建設良好人居環境。投資300億元,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5.44萬套,竣工16.45萬套。投資180億元,改造農村泥草(危)房22萬戶,其中恢復重建水災損毀房屋23052戶。推進城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2500萬平方米。積極推進四煤城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作。加快推進“三供三治”工程建設,計劃投資141億元,開復工項目338個。繼續推進中心城市集中供熱和老舊供熱管網改造。新建供水廠10座,升級改造供水廠20座,開工建設雞西、七台河城市供水水源引水工程。續建和新開工38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縣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建設項目累計開工率達到65%,累計建成率達到45%。推進興凱湖良好湖泊環境保護項目建設及相關規劃實施。加快農村自來水入戶工程建設,解決好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治理霧霾,拆除並網分散供熱小鍋爐900台,淘汰城市黃標車5萬輛,治理揚塵,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建設高標準中心村200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村屯綠化,實施連片整治項目210個。

    (九)著力創新社會治理體系。全面推進“平安龍江”建設,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分別建立100個城市示範社區和農村示範社區,夯實社會治理基礎。依法嚴厲打擊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和開通免費信訪郵政,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渠道,及時回應群眾合理訴求,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十)著力強化公共安全管理。認真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加大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特種設備、人員密集場所特別是地下營業場所等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小煤礦整合要以單井安全達標為根本標準,不允許簡單拼湊産能整合。

    四、圍繞實施“五大規劃”全面深化改革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圍繞實施“五大規劃”抓好改革。同時,注重推進市場化改革,釋放發展活力。

    (一)深化“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一是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在總結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驗基礎上,重點推進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發展股份合作農業和農業産業化經營,全省農民合作社總數突破5萬個。二是推動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創新。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和完善區域性綜合配套服務平臺,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全省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500萬畝。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試點。三是推動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推進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擔保、轉讓試點。推進農村信用社轉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組建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四是推動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創新。推動農業政策補貼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爭取國家完善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五是推動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創新。利用有關交易平臺,開展農産品即期交易,探索開展中遠期合約交易。推動産業化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接機制,發展訂單農業。開展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

    (二)進一步調整所有制結構。實施新一輪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壯大我省企業家隊伍。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將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整合省級國有資産,組建國有資本投資控股公司。推動黨政機關與所辦企業脫鉤,加強國有資産集中監管。實施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採取競爭性方式選擇企業負責人,培養職業經理人。推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加快駐我省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完成龍煤集團在四煤城辦社會職能移交工作。二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實施兼併重組。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的所有制形式,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推動企業員工持股。三是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制定並落實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措施,完善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

    (三)創新沿邊開發開放體制機制。實施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推動外商直接投資項目由核準制向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轉變,對外投資由核準制向備案制轉變。深化通關業務改革,推動通關便利化,放大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功能,爭取設立哈爾濱綜合保稅區,推動綏芬河市盧布使用試點,爭取俄羅斯在哈爾濱設立領事機構,爭取設立中俄自由貿易區。深化軍民融合式發展,構建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治邊新模式,為推進開放提供安全保障和便利條件。

    (四)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由省裏統一組織,對城市集中供熱新增熱源項目市場化建設進行公開招投標。對供氣、給排水、垃圾污水處理、城市交通等凡是有現金流的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利用BOT、BT、特許經營等市場化路徑。礦産資源、土地資源、城市建設一級開發後的二級項目轉讓,實行公開向投資者披露信息、招投標等市場化機制。

    (五)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國家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和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開展自然資源資産産權登記工作,推動實行生態補償制度,探索建立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支持齊齊哈爾市創建國家節能減排綜合示範市。引入多元化生態修復機制,加強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預防並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健全國有重點林區經營管理體制,深化集體林權配套改革,開展集體林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伊春建設湯旺河國家公園。

    (六)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努力改善發展環境。中央要求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堅決取消和下放到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和變相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堅決取消;依據我省情況應該和可以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堅決取消。按照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把不應屬於政府的權力還給市場和社會。對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要編制目錄,優化流程設計,全部對社會公開。推行網上審批,壓縮企業設立和項目開工建設審批時間。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省政府成立企業投訴中心,受理各類市場主體投訴,對影響企業發展的各類違規違紀行為嚴肅查處,公開曝光。整合財政資金,加強資金監管,集中力量辦大事。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各位代表,推進龍江發展,必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要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體現在政府作風建設的全過程,整改措施要堅決落實。各級政府工作人員要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把龍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為政府工作的全部奮鬥目標,把對黨的事業和龍江人民的忠誠表現為強烈的進取心、責任感和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貫徹落實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監督,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各級政府要努力強化市場經濟意識,強化管理,強化基礎性工作,強化工作的專業化標準,強化工作落實。深入研究重大問題,充分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專業機構的意見,完善健全協商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規範行政行為,加強政府誠信建設。要堅持講真話,不講大話空話。深入基層,聯絡群眾,掌握實情,對群眾重大關切及時回應。政府組成人員和政府工作部門要帶頭嚴格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反對“四風”、廉潔自律、厲行節約等規章制度,繼續加大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問責的力度。

    各位代表!2014年我省改革發展、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銳意進取,改革創新,求真務實,苦幹實幹,努力開創龍江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