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企業>> 行業信息
 
05年交通運輸生産情況及06年趨勢預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30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2005年,各交通運輸部門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針對運輸緊張的狀況,千方百計挖掘運輸潛力,加強調度指揮,客貨運輸生産取得新的成績,基本適應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運輸生産平穩增長

    (一)鐵路運量連創新高。鐵路部門針對薄弱環節,加強運輸組織。充分利用新線提高運能,同時,不斷挖掘現有設施的潛力。2005年,鐵路完成貨運量27億噸,貨物週轉量20730億噸公里,比上年分別增長8.2%和7.5%;其中,國有鐵路完成貨物運量23億噸,週轉量19351億噸公里,分別增長6.6%和6.9%。全國鐵路完成旅客運量11.6億人次,週轉量6061億人公里,分別增長3.4%和6.1%;其中,國有鐵路完成旅客運量11億人次,週轉量5807億公里,分別增長2.9%和5.4%,達到17年來最好水平。

    (二)公路運輸增長平穩。全年完成客運量169億人次,週轉量9300億人公里,分別增長4.2%和6.3%,貨運量133億噸,貨物週轉量8574億噸公里,分別增長6.7%和9.3%。

    (三)水路貨運增長較快。全年完成客運量2億人次,旅客週轉量67億人公里,同比分別增長3.6%和1.3%。貨運量增速較快,共完成21億噸(其中遠洋5.1億噸),貨物週轉量48058億噸公里,分別增長12.8%和16%。

    (四)港口貨物吞吐量高速增長。近年來,港口建設速度加快,深水航道、大型專業化泊位相繼竣工投産,吞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05年,港口貨物吞吐量49億噸,其中,外貿吞吐量13.6億噸,分別增長17.7%和18%。10個港口跨入億噸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4.43億噸,為全球第一。

    (五)民航客貨運量穩步增長。2005年,民航旅客運量1.4億人次,增長13.6%;貨物運量304萬噸,增長9.7%。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快速、安全的航空運輸正逐漸成為國內商務、旅遊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二、重點物資運輸得到保證

    總體來看,運輸緊張的狀況總體上有所緩解,特別是下半年多數地區明顯改善。但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段供不應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交通運輸各部門為保證煤炭、石油、糧食、化肥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運輸,保障市場供應平穩有序,集中運力資源,強化調度指揮。一是抽調車輛、船舶在冬季和迎峰度夏期間突擊搶運煤炭,使主要電廠的存煤普遍達到15天以上,保證了電煤供應;二是組織東北糧食、新疆棉花、西南磷礦等重點物資調運;三是做好進口鐵礦石海進江的轉運銜接工作;四是多次圓滿完成了防疫物資、救災物資的緊急調運;五是組織一批大型公路車輛作為應急運力,以備急需等。

    2005年,國家鐵路共發運煤炭10.7億噸,增長8%;石油1.3億噸,增長6.1%;糧食1.1億噸,增長1.5%;化肥7160萬噸,增長12.1%。沿海主要港口煤炭下水完成3.4億噸,增長10%;接卸進口化肥977萬噸,增長8.6%;進口鐵礦石2.7億噸,增長37.1%;接卸進口糧食類産品2273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

    港口國際集裝箱吞吐量繼續快速發展,2005年共完成7580萬標箱,增長23%。上海、深圳兩港位列世界第三、四名。

    三、運輸能力繼續增強

    (一)鐵路。為了快速提高運輸能力,鐵路部門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建設進度,2005年建成新線1085公里,復線662公里,電氣化562公里,煤運通道、西部線路、客運專結等陸續開工建設,大秦線2億噸擴能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投産,青藏鐵路全線鋪通。這些線路擴大了網絡規模,優化了結構,提升了通道的能力。全國鐵路日均裝車全年達到12.24萬車,其中國鐵10.48萬車,增長5.5%。2005年末鐵路總營業里程達到7.5萬公里,其中復線2.5萬公里,電氣化線路2萬公里。

    (二)公路。公路建設新增里程4.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700公里。2005年末公路總里程192萬公里,高速公路4.1萬公里,公路的通達度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三)港口和航道。沿海港口一大批新建、擴建項目相繼投産,新增泊位129個,其中萬噸級泊位76個,新增能力1.9億噸。2005年末沿海港口泊位數達到2153個,通過能力21億噸,壓船壓港現象大大減少。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成開港,珠江口和部分主樞紐港深水航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港口吞吐能力和航道通過能力明顯提高。

    (四)運輸裝備。鐵路大功率電力、內燃機車投入使用,25噸軸重的C80、C76型運煤專用貨車在大秦線投入使用,以及能夠滿足時速120公里要求的貨車大量投入使用,迅速提高了鐵路運輸能力。交通車船運力加快向大型化、專業化方面發展,中高檔客車佔全部客車的比重達到36%。專用和重型貨車數量不斷增加,超大油輪、大型散貨船和集裝箱船舶陸續建成投用,改善了運力結構,提高了運輸質量。

    四、運輸質量進一步改善

    鐵路結合第五次大面積提速調圖,推出了一站直達列車,大量增加“夕發朝至”列車、城際列車和旅遊專列。與100家年發貨物100萬噸以上或者運費1億元以上的大客戶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創造了新的服務模式。鋪設直達貨物專列運行線272條,為港口、煤炭等重點企業提供可靠的服務。

    港口、水運企業與大企業結盟,簽訂長期運輸服務合同,聯合建設碼頭、組建船公司。公路貨運企業積極轉型,從單一的運輸企業轉向能提供綜合服務的現代物流企業,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全國開通了2.7萬公里遍及主要産地和消費地的公路綠色通道,為載運鮮活農副産品車輛提供快速通道和減免通行費的優惠條件,大大降低了農副産品的運輸費用。

    五、存在的問題

    經過“十五”期間的建設,交通運輸行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但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相比,仍存在著不小差距,在部分區域和時段上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一)鐵路部分區段運力不足矛盾突出。由於鐵路通道和車輛的不足,東北地區的黑龍江、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鐵路運輸一直比較困難,請車滿足率較低,貨物積壓現象仍十分嚴重。

    (二)部分港口貨物疏運不及時。近年來,港口建設速度較快,吞吐能力顯著提高,儘管鐵路疏運量大幅度提高,但仍難以滿足港口的需要,以鐵路為主要疏運方式的港口,有時出現貨物壓港現象。進口鐵礦石在港基本維持在3000萬噸左右,超過合理的港存水平。

    (三)重載卡車運輸比例有待提高。目前公路運輸主力車型仍以中小型車輛為主,存在浪費能源、污染環境等問題。常有超限超載現象,危及行車安全。

    六、2006年趨勢預測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仍將較快、平穩、健康發展,固定資産投資、對外貿易和國內消費將保持一定增速,運輸需求也將繼續擴大。與此同時,新投入的交通基礎設施將發揮作用,大部分地區鐵路運輸緊張的矛盾會進一步緩解。但局部地區和不同時段運輸困難的狀況依然存在,鐵路電氣化和提速改造工程將影響現有能力的發揮。船舶在港待泊時間有所壓縮,船舶、港口和公路客貨運輸能力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預計2006年:鐵路貨運量將達到28億噸,其中國家鐵路24億噸,煤炭11.3億噸;水上貨運量23.5億噸,港口貨物吞吐量56億噸,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達到15.8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