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陜西省商務廳了解到,根據陜西省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未來5年內,陜西將適應國際市場多樣化的要求,培育大型骨幹出口企業,扶持眾多有出口能力的中小企業,重點發展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促進更多的企業特別是生産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十一五”末,全省進出口企業將達到4000家以上,其中出口過億美元企業將達到10家以上,出口5000萬—1億美元的企業達到30家以上,出口上千萬美元企業達到100家以上。
據悉,“十一五”陜西省對外貿易預期目標是,到201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10億美元,年均增長近20%,全省外貿依存度達到15%。其中,出口達到65億美元,年均增長16%;進口45億美元,年均增長25%。規劃指出,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積極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和名牌戰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
未來5年,陜西省將積極鼓勵企業通過增加科研投入和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特別是製造業核心技術,發展和培育自主知識産權産品和自主品牌。重點扶持和發展以飛機、汽車及零部件、輸變電設備、機床工具、電子元件為主的機電産品,以深加工鉬、鎂等為主的礦産品,以水果、活牛等為主的農産品,以植物提取物、醫藥中間體為主的醫藥品以及紡織品服裝、輕工産品等六大類出口主導産品,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地産品出口品牌和拳頭産品。“十一五”末,出口商品結構力爭達到,機電産品出口總額佔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0%以上,年均增長20%左右;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總值佔比提高到10%以上,年均增長30%左右;傳統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也將明顯提高。
陜西省商務廳相關人士介紹,“十一五”期間,全省在鞏固歐、美、韓等傳統主導出口市場的同時,還將積極開拓俄羅斯、中亞、非洲、南美市場和東盟市場,擴大陜西省水果、中藥材、醫療器械、電子機械設備、電子元器件等産品出口。鼓勵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到海外投資,進一步加大對四個國家級開發區外向型産業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入駐出口加工區開展加工貿易,以高新技術産品為先導,形成出口産品的聚集效應。陜西省還將制定《援外商品目錄》,幫助企業進行援外資質核準,協助企業中標,爭取飛機、重卡、挖掘機及其他生活、醫療用採購物資的援外輸出。同時,發揮陜西文化科技大省優勢,努力開發和促進出版、發行、影視等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
據了解,“十五”期間,陜西省進出口順差逐年擴大,進口增長緩慢,導致引進國外技術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産業升級步伐緩慢。為此,“十一五”陜西省將擴大進口規模,促進産業升級。除了組織好糧食、植物油、化肥、棉花和鋼材等大宗商品及資源性産品進口,發揮進口對産業結構調整的作用外,還將進一步擴大對産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所需的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原材料的進口,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我省傳統産業,縮小進出口比例失衡的局面。
針對陜西省地處西部內陸,缺乏口岸優勢現狀,“十一五”全省將加快口岸體系建設,完善口岸綜合服務功能,提供“一票到底”的全程服務。按照規劃要求,未來陜西省將和沿海口岸建立業務聯絡,實現沿海港口功能向我省口岸延伸,在全省各鐵路口岸實行鐵海聯運,使全省各地的進出口貨物就地辦理直接出入境,降低內轉費用。同時,推進“大通關”建設,提高通關效率。在條件成熟、進出口貨運量達到一定規模後,爭取儘快設立榆林、漢中鐵路貨運口岸,形成以航空口岸和鐵路口岸為主,以西安為中心的“十”字型口岸佈局,輻射全省東西南北。利用國家在霍爾果斯口岸建設中哈邊境貿易中心的契機,開闢通往中亞、東歐的古絲綢之路通道。(記者 崔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