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家機構
 
核科學奠基人開拓者之一:王淦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王淦昌(1907-1998),江蘇常熟人,著名核物理學家、我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1929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赴德國柏林大學學習,1933年獲博士學位。1934年4月回國,先後在山東大學、浙江大學任教授。1949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7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王淦昌是我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1941年,他提出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併為實驗所證實。1953年到1956年,他領導建立雲南落雪山宇宙線實驗站,使我國宇宙線研究進入當時國際先進行列。1959年他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反西格馬負超子,把人類對物質微觀世界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大步。1961年開始,他參與了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4年,他獨立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成為世界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1984年,他又領導開闢氟化氪準分子激光慣性約束聚變研究新領域。

    1986年3月,王淦昌與王大珩等一起提出“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受到鄧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以此為契機,國家制定了“863”計劃,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1987年5月28日是王淦昌80壽辰。北京科技界以舉辦學術報告會為他祝壽。王淦昌在會上用高質量的學術報告答謝同行的祝賀。新華社發

    1981年,王淦昌(中)在北京與工作人員討論問題(資料照片)。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