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民辦”到“政府辦”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説,今年要在全國農村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使農村1.5億中小學生家庭普遍減輕經濟負擔;繼續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活費。
■一項好政策,就是一片陽光。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給農村帶來了教育公平的陽光,溫暖著寒門學子的心田,因而具有跨時代的意義,標誌著我國在農村實行了真正的義務教育。
代表、委員們認為,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是一個歷史性的重大決策,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影響深遠。它將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義務教育投入責任不清、總量不足的問題,是我國教育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大國發展,教育為先。教育界王光謙委員説:“早在100多年前,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就實行了全民免費義務教育。歷史證明,從沒有一個國家因為辦教育辦窮了。全民義務教育的普及,將會大大提升一個國家的競爭力。”
近年來,黨和政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著力推動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特別是加大公共財政對教育支出的比重,使教育事業有了強有力的財力保障。
一些代表、委員指出:過去,我們是“人民教育人民辦”,如今,義務教育正在實現“政府辦”,這體現了執政理念的轉變。國家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不僅保證了在校生不會因貧輟學,也促使成千上萬的貧困失學孩子重返校園。2005年,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地區覆蓋率超過95%,比2000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已進入國際公認的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
“農村免費義務教育説到底關乎教育公平,我們絕對不允許出現農村孩子上不起學的情況,江蘇處於東部地區,率先推進農村免費義務教育責無旁貸!”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王斌泰説。他表示,對於一些貧困家庭而言,免費義務教育切實保證了孩子的受教育權,功德無量。
從“心發慌”到“睡得香”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改革,從根本上規範了農村中小學收費行為,使“亂收費”明顯減少。
■農村學校“吃飯”、“建設”、“發展”的錢全部納入了財政預算,不再向農民伸手,農民負擔明顯減輕,農村中小學“上學難、上學貴”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
■農民們都説,過去大人孩子“心發慌”,現在家家戶戶“睡得香”。
人大代表、陜西省澄城縣韋莊鎮馬百黨提起“兩免一補”政策,連連稱好。他説,這是一項真正為農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在陜西這樣的西部省份,過去不少農村家庭感到孩子上學的學雜費加起來,是個不小的負擔。現在,所有的農村孩子都能享受政策減免,家長都願意孩子多讀幾年書、好好讀書。馬百黨説,他所在的鄉鎮,如果村民發現哪所學校沒有按規定免學雜費,多收費、亂收費,可以舉報。
人大代表、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索倫鎮崗根套海嘎查黨支部書記趙桂珍説,“兩免一補”政策很受農牧民歡迎,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但是,對農村學生義務教育階段住宿補貼,應根據實際再加大投入。“現在好多縣鄉在搞集中辦學,村級小學、學前班都取消了,孩子們要去鄉鎮小學、縣裏的小學上學。如果不住宿,每天要走幾十里甚至上百里路,根本不可能。如果住宿,好多小學還沒有相應的宿舍提供,孩子們只好租民房,費用比較高。國家應在這方面多考慮一些。”
從“有書念”到“念好書”
■優先發展農村教育,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重要舉措,也是社會公平和諧的體現。但是,讓所有孩子“有書念”,僅僅是第一步。
■如何讓他們“念好書”,才是社會的真正期盼。當國家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校園後,農村義務教育依然任重道遠。
人大代表、西安外國語大學校長戶思社去年曾在陜西走訪了大量農村中小學校。他認為,國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的確對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狀況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目前城鄉教育不平衡、不公平的狀況仍普遍存在,還需做更多的努力。“優質的教育資源,農村孩子還是享受不到,還是集中在城市。農村孩子的受教育質量也因而很難有根本性的改觀。”他説,雖然免掉了學雜費,但農村中小學教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還很嚴重,國家應繼續加大對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讓更多孩子受益。
來自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的全國人大代表符秀容介紹説:這次來參加會議,帶來了農村教育的兩項建議:一個是扶持貧困家庭孩子能讀完高中,以免這些孩子過早地加入勞務輸出人群的行列;另一個是扶持農村孩子特別是貧困家庭孩子接受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以便他們能學得一技之長。
教育界楊春時委員認為,應進一步加大城市教師對口支援農村力度,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代表、委員們認為:農村義務教育的普及,是斬斷貧困群體中貧困代際轉移的一把“利劍”,它也是邁向教育公平的一級臺階。隨著國家財政支出進一步向農村傾斜,一個真正的教育公平時代必將到來。(白劍峰 白天亮 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