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陸浩:人力資源開發對西部地區更具非凡的意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9日   來源:甘肅日報

    “人力資源開發,對西部地區來説,更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我們堅持把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放在人力資源開發上,注重用社會事業的發展推動經濟更快發展,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採訪時鮮明地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陸浩説,甘肅是一個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滯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於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導致勞動者綜合素質不高,進而直接制約著經濟的發展。甘肅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04年,比全國少1年;青壯年文盲率高達8.47%,比全國高出4.47個百分點。這差距,那差距,説到底還是勞動者素質上的差距。立足這一省情實際,我們提出要“反彈琵琶”,用更大力量發展社會事業,滿足人民群眾就學、就醫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努力做到青壯年勞動力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以此推動經濟更快發展。

    陸浩向記者饒有興趣地談到了會寧的教育移民。他説,會寧縣是甘肅中部黃土高原地區的一個貧困縣,也是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的地方,那裏的自然條件非常艱苦,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但重視教育的氛圍很濃厚。恢復高考以來,這個縣考上大學本科以上的學生就達4萬多人,僅北京中關村的科技人員中,會寧籍的就達三四百人。這4萬多人不僅直接帶動了4萬多個家庭脫貧,而且影響和帶動了更多的會寧人思想觀念的轉變。這個縣每家外出打工的人平均接近2人。我們總結會寧教育移民的經驗,提出倡導所有的縣委書記、縣長都要當“教育書記”、“教育縣長”,目的就是要引導大家把功夫更多地下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上。

    “開發人力資源,要從基礎教育抓起。”陸浩説,近年來,我們著眼于實現教育公平,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為重點,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的職責,加大投入力度,在全省農村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大力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將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下大力推進“兩基”攻堅,已有74個縣市實現了“兩基”目標,青壯年文盲率降低了近2個百分點。

    陸浩認為,職業技術教育在人力資源開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肅把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作為開發人力資源、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關鍵之舉,逐年增加公共財政投入,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以就業為導向,把學歷教育同短期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推行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培養模式,促進了職業技術教育的蓬勃發展。

    陸浩認為,隨著全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已日益成為大眾化教育。目前,甘肅高校已發展到33所,在校學生20多萬人。要進一步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尤其要調整高校專業設置,提高教學質量,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對欠發達地區而言,如何讓考上大學的每個學生都上得起學,是關係人力資源開發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們採取多種措施,資助貧困家庭大學生完成學業。今年,省級財政列支2000萬元,探索建立了援助貧困大學生制度,目的就是要確保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陸浩特別強調,人力資源開發一定要同促進就業和創業相統一。甘肅適應全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趨勢,堅持把提高勞動者素質同擴大勞動力轉移就業結合起來,通過各種培訓渠道和手段,不失時機地對城鄉富餘勞動力開展有組織、大規模的技能培訓,促進勞務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由季節型短期輸出向常年穩定型輸出轉變。去年,全省共培訓勞動力170多萬人,輸轉勞務534萬多人次,創勞務收入119億元。我們的想法就是要使甘肅的富餘勞動力全部轉移出去。

    “社會事業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人的全面發展,開發人力資源重在發展社會事業。”陸浩説,在優先發展教育的同時,要更加重視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將巨大的人口壓力儘快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記者張倩)

 
 
 相關鏈結
· 甘肅省委書記陸浩:要把百姓的事當自己事情去辦
· 甘肅省委省政府在京舉行迎春團拜會共謀甘肅發展
· 陸浩當選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徐守盛當選省長
· 陸浩、徐守盛:切實把增加農民收入當作大事來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