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我們太想上好學了—農村學生連線人大代表訴期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我們太想上好學了!”
——農村學生連線人大代表訴期盼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令偉家、陳黎明、趙曉輝)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幾天時間裏,一些來自農村基層教育戰線的全國人大代表陸續將總理“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的承諾,以各種方式轉告給了山裏的孩子們,也傾聽了孩子們對“上好學”的憧憬。記者對孩子們的期盼和心聲進行了梳理。

    “我希望學校裏能有個乒乓球臺”

    9歲的方強,課間總是趴在教室一隅和同學玩玻璃球,遊戲規則是他們借鑒檯球自己發明的。他説:真希望學校的操場能再大一些,能有幾張乒乓球臺。”

    方強所在的巨能學校是湖南平江縣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教學。但300余名學生,只有一個300平方米的小操場,一個不能開放、近似于“虛擬”的圖書館。學校也配不起電視,只能隔幾天到老師家裏看一會兒新聞。

    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的一份材料顯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一所農村中學的寄宿生,825名學生睡在不足1000平方米的寢室裏,人均不足1.2平方米,整個初中三年級的100多名學生打地鋪睡覺。

    匡妹仔代表説,我們在為農村孩子免除學費高興的同時,還需看到,目前農村辦學經費的保障還是較低水平的,只能維持學校基本正常的運轉,離“上好學”還有較大距離。

    “誰教我學英語?”

    陳磊現在每天晚上自己跟著電視學説普通話。去年下半年,陳磊跟著進城務工的父母到長沙市上了一個月學後,不但沉默了不少,還鬧著要回老家。他説:“我普通話説不好,同學聽不懂,總笑話我。他們早都開始學英語,就我不會,很難受。”

    按照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的要求,2006年下半年首批參與“課改”的農村小學三年級學生,也應開始學習英語課程。不少地方的非英語老師臨時改教英語,還得兼任周邊多所學校英語教學。湖南平江縣有303所小學,352個教學點,7萬多名小學生。縣教育局在去年暑假期間,摸底測試篩選出了120名稍有英語基礎的小學老師,任務最重的教師得承擔周圍四五所小學的英語教學,學校之間距離最遠超過20公里。

    來自湖南衡山縣岳雲中學的程立新代表説,約一半以上的農村小學教師是“代轉公、民轉公”過來的,還有部分復退軍人轉幹安置。不少縣的農村教師平均年齡超過40歲,甚至超過50歲。農村教師隊伍整體超編、教師素質整體偏低、急缺高素質青年教師的現狀,是農村孩子上好學的最大障礙。

    “我想再跟爸爸媽媽一起進城上學”

    今年春節過後,9歲的陳宇被父母留在湖南雙峰縣青樹鎮的家鄉上學。儘管不用向父母要學費了,可她還是高興不起來。電話裏傳來稚嫩的童音裏,有著掩飾不住的遺憾:“要是去廣州上學也不用交學費,我就不用離開爸爸媽媽了。”

    目前,全國各地能享受義務教育免費的主要是在農村(含縣鎮)及農墾、林場等所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的學生。由於隨父母進城還得繼續繳納學費,相當一批農民工子弟再次被父母選擇留在家裏,成為留守兒童。

    全國人大代表、常德市孤兒院院長楊紹軍認為,長期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性格成長等方面容易出現偏差。義務教育免費也應適時兼顧隨父母進城的農民工子女,讓他們也能享受免費教育。

 
 
 相關鏈結
· 兩會民生話題:為了保護公眾利益 應當取消利息稅
· 代表委員議政: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制定農業投入法
· 陳德敏委員:解讀新疆兵團現代農業的"高産神話"
· 代表委員議政錄:鋼鐵工業加快兼併重組的步伐
· 勞動保障部部長:第三産業成為我國就業主渠道
· 丁大衛:讓住房這個民生大課題得到人性化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