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兩會特稿:全國人大代表談環保、節地、創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兩會特稿:在制度上著手 在關鍵處用力
——人大代表談環保、節地、創新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記者:程雲傑、王勉、吳晶晶、高風、季明、張曉晶、蔡玉高、卜雲彤)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兩項約束性指標,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人大代表熱議的話題。兩會期間,一些代表提出,在推進環保、節地、創新過程中,必須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找準工作的突破口,紮實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

    突破口之一:落實環保責任

    “我國的環保基礎工作是很薄弱的,中小企業連基本的統計數據都沒有。現在環保面臨的問題是排污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説。

    代表們提出,必須制定各行各業的環保標準,落實企業、監管部門和個人的責任,同時運用包括價格、財稅、信貸在內的經濟手段來鼓勵節約和環保,懲罰污染和浪費。

    “只有各行各業都制定環保標準,遏止不達標項目,才能從源頭上遏制污染物的排放和不合理的能源浪費。”全國人大環境和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王濤説。

    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柴新建代表指出,市場經濟條件下,單靠道德自律、經濟和行政處罰是不夠的。“國家可以通過建立補貼消費者的制度,刺激節能産品需求,進而刺激節能産品的生産,向生産和銷售非節能産品的企業徵費並對垃圾處理企業給予優惠。”

    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廳長史振華代表建議國家增加環保投入,集中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和污水處理設施,以解決中小企業環保資金不足的困難,並提高污水處理效率。

    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了今年節能環保的8項工作,代表們認為這是治本的猛藥。穆西南代表説:“完成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指標有相當困難,但決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突破口之二:考核“工業畝産值”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梁日春説:“別以為西部地區有些地方土地充裕,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追求GDP,什麼‘死驢爛馬’都讓進來,有限的土地很快就會被折騰光。”

    梁日春舉例説,早年他們縣裏為了壯大工業,只要有項目來,在用地上盡可能滿足,結果弊端現在暴露出來了:一個早期投資的、佔地200畝的木材加工廠,現在每年上繳稅收僅有60多萬元,而經過精心篩選和論證才引進的一家松脂加工廠,佔地僅68畝,每年上繳稅收卻達420萬元。

    由於對新項目的投資産值進行評估和比較,廣東省每新增億元生産總值的新增建設用地2005年比2002年下降65%,2006年同比又下降18.8%。

    劉海榮代表説,地方上一些對土地超編制規劃負有責任的幹部受到處罰後都感到委屈,認為自己是“因公違法”。她説,這個現象不容忽視,節約集約用地的關鍵在於各級領導幹部。把“工業畝産值”列入考核是對土地浪費、土地違法的一種有效制約。

    突破口之三:加強自主創新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需要投入,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種制度安排,並要形成尊重創新、激勵創新、保護知識産權的社會氛圍。”雲南省科技廳廳長龍江代表説,“提高研發能力是對未來的一種戰略投入。”

    全國人大代表、柳州市市長陳向群對企業自主創新感觸頗深。在沒有新建任何大型工業項目的情況下,柳州市去年工業總産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這個成績完全是靠不斷的技術創新形成的。”陳向群説。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代表認為,雖然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已經取得明顯進步,可是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明顯差距。

    柴新建代表呼籲國家多支持那些“做基礎工作、搞小改小革的”技術人員,因為沒有工藝上的保證,沒有能工巧匠,再好的創新思路也無法變成市場需要的新産品。

    褚君浩代表説,基礎研究是自主創新的源頭。發達國家基礎研究佔研發開支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我國目前僅佔5%,國家還應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技術創新的工作思路,代表們深表贊同,認為這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手段。

 
 
 相關鏈結
· 代表委員議政錄:曹志強代表建議取消電話月租費
· 黃百渠:通過立法使民間融資擺脫"灰色金融"身份
· 人大代表建議設立"創新教室"提升青少年創新素質
· 宋璇濤代表:城鄉救助體系要統籌考慮強力推進
· 潘雲鶴: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加強工程創新能力
· 全國人大代表李金生帶來一份沉重的水質監測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