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報告解讀
 
財稅體制改革取得哪些新進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9日   來源:國研室

    國家財政是黨和國家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體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監督手段。過去五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在我國財政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時,財稅體制改革也同步深入推進,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財稅制度建設和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是農村稅費改革進入新階段。取消面向“三農”的各種收費。屠宰稅、牧業稅和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産稅已全部免徵,全面取消了農業稅。同時,對農機、化肥、農藥實行免稅政策,制定實施與農産品有關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並較大幅度提高農民從事個體經營活動時,按期(次)繳納增值稅、營業稅的起徵點。與改革前1999年相比,農民年均減免稅費負擔約1335億元,每年人均減負140多元。目前農村稅費改革已經進入農村綜合改革新階段。

    二是稅制改革穩步實施。實行出口退稅機制改革,調整和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取消或降低高耗能、高排放和資源性産品出口的出口退稅,提高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退稅率,促進出口産品結構優化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範圍擴大,在東北地區的裝備製造業等八大行業先行試點的基礎上,將中部6省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的裝備製造業、石油化工等八大行業納入試點範圍,提高了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徵點。調整了個人所得稅和消費稅政策,將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減除標準和內資企業所得稅計稅工資稅前扣除標準由800元/人月提高至2000元/人月;對消費稅的稅目和稅率進行了1994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有增有減的調整。根據消費稅政策調整情況,對進境物品進口稅的稅率及稅目也做了相應調整。實現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法合併”,《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經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改革資源稅,調高部分省市煤炭資源稅稅額,恢復對有色金屬礦全額徵收資源稅,調高鉬礦石和錳礦石資源稅標準,調整鐵礦石資源稅徵收比例。

    三是預算制度改革向縱深拓展。政府收支分類改革順利實施,用新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編制了2007年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全面推行部門預算改革,穩步推進中央部門實物費用定額改革,實施項目預算滾動管理,加強財政撥款結余資金管理,穩步推進績效考評試點工作。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先後對公安部等40個中央部門的預算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或收支脫鉤管理方式。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原則上2007年將改革實施到中央所有基層預算單位,國庫集中收繳改革範圍不斷擴大,同時積極穩妥地開展了中央國庫現金管理,順利實施了國債餘額管理。政府採購制度向縱深邁進,管採分離、職責清晰、運轉協調的管理體制初步形成,政府採購規模不斷擴大,年平均資金節約率在11%左右,並在節能、環保等方面較好地發揮了扶持和導向作用。

    四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推進。實施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建立適應經濟體制和幹部管理體制要求的公務員工資管理體制,並相應調整了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政策;全面清理並逐步規範了公務員津貼補貼;適當提高了部分社會保障對象收入水平。

    五是推動財政管理方式創新。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22個省(區、市)推行了“省直管縣”改革,28個省(區、市)推行了“鄉財縣管”改革。截至2006年底,全國財政困難縣個數由2005年的791個減少到27個,縣級財政支出佔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45.7%,比2003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人均可支配財力的差異系數由2003年的0.3278下降到0.2608。同時調動了地方發展糧食生産和精簡機構人員的積極性,2003—2006年各地共撤並鄉鎮4006個,撤並區公所91個,累計減少財政供養人員87.2萬人。

    六是財稅改革支持其他方面改革取得積極效果。大力支持企業改革,基本完成了第二批74戶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積極推動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支持電力等行業改革。支持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分流富餘人員60多萬人,剝離1998年以來新發生的政策性糧食財務挂賬。支持推進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卸掉了棉花企業的歷史包袱,供銷社中央新增政策性財務挂賬一次性補貼到位。支持推進農村金融改革,運用稅收和補貼等政策支持29個省份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同時支持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支持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領域改革。從2005年起對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貧困學生實行“兩免一補”(即免教科書費、免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三年內把這一政策擴大到全國所有農村貧困家庭的中小學生。今年將全部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改革後,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中央和省級按比例分擔,中央承擔80%,地方承擔20%;對中部地區,中央承擔40%,地方承擔60%。財政不斷加大支持力度,積極促進社保體系的構建和逐步完善。目前城市低保已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低保標準和補差金額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積極開展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形成。從2003年開始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到2008年建立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財政的協調配套政策,有力推動了各方面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