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一頭豬"的民生經濟學—人大代表細算生豬利益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0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陳芳、劉健、朱薇)物價上漲,特別是肉價上漲,百姓關注,也牽動著人大代表的心。

    “肉價大幅上漲,究竟誰是最大的獲益者?”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才通過算賬的方式告訴記者:“一頭豬,利連城鄉,從生産、加工到運銷,其間利益鏈各不相同,其實蘊含著深刻的民生經濟學。” 作為一家集種豬繁育、養殖、屠宰和深加工為一體的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雨潤集團年生豬屠宰産能1500萬頭。祝義才代表結合多年的行業經驗,給記者算了三筆生豬賬。

    第一筆賬是生産養殖成本賬。現在生豬收購價約為17元每公斤,一頭豬能賣1700元。可是養豬的飼料、人工成本也漲了不少。農民或養殖戶現在買進一頭仔豬,成本一般在400元左右;四個月後按100公斤出欄,飼料及管理成本需要六七百元,算下來,一頭豬出欄成本為1100元。再除去中間豬販子抽去的佣金,農民或養殖戶能賺五六百塊,利潤在30%左右。有的市民覺得養豬的農民“沾了光”,可有誰知道,前兩年豬肉價格跌入谷底時,農民養豬虧本。有的村豬圈都拆沒了,還有的農戶養不起,母豬白送都沒人要。

    第二筆賬是屠宰加工賬。在屠宰環節,100公斤的成豬白條肉,批發價能賣到接近1800元。但除去收購成本、各類稅費及運輸成本等,大部分屠宰企業基本上微利。

    第三筆賬是流通環節賬。以華東地區為例,一般超市要在批發價的基礎上加收10%左右,農貿市場加價在20%左右,平均下來,流通環節每頭豬賺15%。

    這樣算下來,在這輪豬肉漲價的行情中,農民確實獲了益。祝義才代表説:“但是要看到,這是在遭遇了近十年的‘豬賤傷農’後,在國家政策的帶動下,豬肉價格實現了‘理性的回歸’。現在養豬開始回暖,充分説明各個利益鏈有了利益,才能調動各方的積極性。”

    “市場永遠是波動的,豬肉價格也是如此。不能只在價格漲的時候調控,價格跌的時候就不管。一些限價措施仍然屬於權宜之計,從長遠來看,解決‘豬肉難’的問題關鍵在治本。”

    “國家要像關心糧食一樣關心豬肉,儘快建立起保障豬肉供應的長效機制。”祝義才代表説,國家應該出臺措施,比如設立生豬發展基金,在低價的時候收購,不能讓農民和養殖戶利益受損;價高的時候要及時啟動價格干預機制,向市場投放儲備肉,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這樣,市場自然就趨於平穩。  

 
 
 相關鏈結
· 人大代表話肉價:“一頭豬”不能承受的稅費之重
· 科學發展 離我們並不遠—基層代表談科學發展觀
· 李明昌代表提出:物價統計指標體系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