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萬一)文化作為我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部分,與國際文化戰略的競爭相比,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彭富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彭富春説,但是,中國製造的文化産品卻遠沒有中國製造的物質産品那樣在全球具有影響。即使説到中國的文化,人們主要認可中國傳統的文化,而不是中國現代的文化。即使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它們往往也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主流的,而是非主流的,有的甚至是消極、落後的。
在國內,可喜的是從國學的復興到傳統節日的合法化都表明了傳統文化在當代獲得了新生。同時人們對於國際文化也具有一種更加包容的接納態度。但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無論是歐美文化,還是日韓文化,都能在中國尋找到市場,並産生廣泛影響。相比之下,當代中國文化卻沒有創造出具有時代性的作品。
因此彭富春建議:第一要高度重視文化創新在發展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當代世界的競爭已進入了文化競爭的時代,同時,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也有賴於文化實力的壯大。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是培育公民意識的重要環節。我國必須把文化發展放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
第二要進一步加強文化領域中的立法。國家要把立法重點從經濟、社會轉到文化方面來。現行的文化領域的立法相當不完備,不健全。因此,國家應儘快制訂文化領域方面的各項法律、法規,以促進文化的發展和文化事業的建設。
第三要鼓勵創造具有當代特色的文化。發揚傳統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在我國當代文化發展戰略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外來文化的移植絕對不能代替當代文化自身的建設。當代中國文化應該是保持了民族特色的,但也是借鑒了世界的,而具有創造性的文化。
第四要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文化不僅是事業,而且也是産業。因此,必須積極開拓、擴展中外市場,讓中國當代文化産業成為當代世界文化産業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文化産業要和高新技術結合,特別是要和現在的信息技術結合,以適應信息社會的廣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