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孫英威、譚劍)“農業生産資料價格對種糧成本影響很大。而糧食最低收購價一般是在上年年末或當年年初制定,無法兼顧當年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的變化。”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雞西市市長王兆力建議,建立糧食最低收購價格與生産資料價格聯動機制,及時對最低收購價格進行合理調整,充分保護農民種糧收益。
保持糧食産量持續穩定增長,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應對金融危機具有重要意義。而作為種糧收益的體現,糧食價格一直是農民最關注的問題。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出臺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並根據糧食市場形勢多次上調最低收購價,收到了較好的作用。
近年來,農業生産資料價格變動幅度較大,直接影響了糧食生産成本。2008年年初,農業生産資料價格大幅上漲,糧食生産成本隨之大幅增加。據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測算,2008年與2007年相比,全省水稻、玉米、大豆每畝生産成本分別為492.66元、296.22元和247.94元,同比分別增長20%、25.2%和34%。為保證農民的種糧收入,國家及時出臺了糧食臨時存儲政策,以較高的價格收購,有效保護了農民利益。
王兆力認為,現階段我國糧價形成機制仍為國家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國家出臺糧食最低收購價一般是在上年年末或當年年初,因此無法兼顧當年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的變化。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確定後,如果當年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的上漲幅度過大,最低收購價格就起不到保護農民收益的作用,還需要採取其他臨時性措施。
王兆力建議,國家在制定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時,應建立糧食最低收購價格與農業生産資料價格聯動機制,在確定最低收購價格的基礎上,根據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的漲跌,在新糧上市前對最低收購價格進行合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