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袁隆平委員的夢想和心願:讓種田的農民都富起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 譚晶晶、譚劍)“我天天去試驗田,每天都跟農民打交道。最近他們看到我就訴苦説,稻米收成倒是高,但是糧食不值錢,還是窮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委員年輕時在四川求學,説話帶有四川口音。

    那張早已熟悉的臉龐還是讓記者深深感動:高額骨,背微駝,古銅色臉龐,額頭爬滿褶皺,藍白條紋襯衫上別著委員證。老人乾瘦,身板硬朗,完全看不出已是80歲高齡。

    記者三顧全國政協委員駐地,專訪袁隆平委員的願望終於實現。“你們記者也不容易,但我也沒啥可説的。我水平低,這次還要讓我組織開會,我也沒有水平引導,負擔很重哇!”談起被選為政協無黨派界別小組的第一召集人,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撓了撓頭,咧著嘴笑了。

    “我最關注的就是糧食生産和農民錢袋子的問題,這次要重點談一談。”袁隆平説。

    “國家近年來連續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格,這是好事,但力度不夠。”袁隆平委員説。

    為了調查農民實際困難,掌握第一手材料,袁隆平自己已記不得過去一年下過多少次莊稼地,跑了多少畝農田。湖南、安徽、廣西、雲南、浙江、廣東、海南……大江南北、田間地頭,他的身影閃動在片片蔥蘢或金黃的稻田裏:一身布衣、一頂草帽、一雙高高挽起的褲腿。

    “那些農業技術人員、村委會負責人和農民看到我去高興得不得了。他們跟我抱怨,袁老師啊,高産沒有錢賺,産多産少國家給的錢一樣多,我們是高産窮村呀!”袁隆平比劃著雙手説。

    提起自己這輩子專注的領域,袁隆平滔滔不絕,説:“拿湖南打比方,農村一戶平均4畝田,現在按田畝面積補貼標準是110元左右一斤,每年補貼能拿到400多元。”

    “如果收購價每斤提高3毛,就能大大調動農民積極性,4畝田可以産6000斤糧食……現在國家每年收購3000多億斤商品糧,每年拿出1000億給農民,他們的生産積極性肯定就提高了。”袁隆平建議,政府改變按田畝面積補貼農民的現行做法,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平價供應市場。

    這些日子,袁隆平委員一邊在北京兩會會場參政議政,一邊還在惦記著長沙試驗田裏的超級稻。

    “我在第一線,科研任務很重。過來開會來回要走13天,時間好長啊!”老人對北京的乾燥氣候很不適應。房間裏,加濕器一直噴著冷霧。

    “目前我們正在朝著2015年超級稻大面積畝産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標攻關。去年畝産已經達到830公斤啦!我有信心、有把握能按期完成計劃!”老人臉上每道皺紋都在笑,如孩子般率真。

    他還得意地給記者介紹另一項攻關目標——科技部6種強優勢雜交種的創制,包括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小麥、大豆。攻關成效斐然,産量有所突破。

    自1983年起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袁隆平已是“六朝元老”。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袁老依然精神矍鑠,稱自己是8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態、20歲的肌肉彈性。

    “現在政協會議小組討論氣氛活躍得很,大家暢所欲言,越來越民主。”他説。

    雖然不會上網、不用手機,老人卻有些時髦的愛好:排球、音樂、游泳、“飆車”。“我還有榮譽駕駛證呢,是交警大隊的負責人親自給我送上門的,上面還寫著‘袁隆平院士惠存’。我天天自己開車去試驗田。”老人笑得無拘無束,很有感染力。

    這位雙腳插在泥土裏、一輩子專注于田疇的老人説,等到有一天,8億農民變成“高産富村”的村民,試驗田裏的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他就能輕鬆隨意安排自己的時間了。

    這,就是這位耕耘者一生的夢想。

 
 
 相關鏈結
· 全國鐵路公安機關全力做好兩會和春運安保工作
· 兩會特稿:政府工作報告透視2010年民生新亮點
· 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何提速
· 兩會代表委員:"低碳經濟"成四川災後重建新亮點
· 海外媒體熱議中國兩會 關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中國兩會的世界看點:關注民主建設與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