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15億畝林地確權到戶,佔全國集體林地面積的60%,這是繼土地家庭承包後我國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重大變革。”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話語擲地有聲,仿佛仍然回蕩在耳邊,讓每個親身參與這場偉大變革的人備受鼓舞。
集體林改,這場發端于福建省永安市洪田村的改革運動,在短短幾年時間,以星火燎原之勢在全國迅速推開。如今,經過時間和實踐檢驗的變革,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肯定以及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擁護,取得了“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巨大成效。
集體林改,正在改變著我國農村的發展軌跡,給億萬農民帶來致富的新希望。而集體林改越向縱深發展,完善配套政策的重要性就日益顯現。逐漸走向深入的集體林改還要做好哪些工作,需要黨和國家給予什麼支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代表委員們暢談了自己的觀點。
建立健全林改投入機制——讓林農科學經營林地“不差錢”
“農民是弱勢群體,而林業需要長期投入,農民沒有能力負擔短期只有投入、沒有産出的資金、人力成本,必須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尹偉倫説。
尹偉倫認為,多元化的林權結構調動了多方積極性,促進了現代林業的發展。但明晰産權僅僅是第一步的工作。目前,最主要的就是要完善相關投入機制,使林權所有者能夠安心、科學、可持續地經營林地林木。
“況且,生態本身是有價值的。農民在經營林地、林木時,時刻在為社會提供氧氣,吸收二氧化碳,為社會提供生態産品,從這一點出發,也應該有相應的政策機制對這種生態效益給予補償。”尹偉倫表示。
尹偉倫建議,一方面可以傚法企業繳納排污費的方式,鼓勵企業建立營林基金,工業反哺林業、反哺生態;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國家宏觀調控給予適當補償,讓林農有錢生活,有資金投入林地經營,以産生最大的生態、經濟效益。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認為,林農分得林地後需要資金進行創業,而健全的林權抵押貸款政策可以為林農提供經營林地的啟動和後續持續投入的資金。“應該不斷完善林權抵押貸款政策,為林農更加方便、快捷地貸款創造條件。”厲以寧説。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陳秋華在談到林農經營林地問題時更加關注林業資産評估制度。他認為,建立完整的林業資産評估制度和資産評估體系是進行林權抵押貸款等的前提條件,合理有效的資産評估能讓林農充分認識到擁有林地的價值,為其更加科學合理地經營、持續不斷地投入奠定基礎,也為其林權抵押、林地流轉獲得資金創造條件。
來自廣西藤縣的全國人大代表藍盛新在縣裏負責林改工作,他建議發放給林農的林權證還可以進一步細化,分為林地證和林木證兩種,林地證可以一直保留在林權所有者手裏,而林木證則隨時可以流轉。“這樣既保證了林農不會失山失地,又能使林農可以隨時獲取資金,還是解決集體林改前已經流轉林地問題的一個變通方法。”藍盛新説。
重視林業科技推廣應用——讓林農個個成為行家裏手
“集體林改絕不是把林地一分了之。農民有了林權,關鍵還要針對每一塊林地建立起科學的經營方案。”尹偉倫説。他認為,每個市縣都應該建立森林經營事務所,有專業的林業科技人員對千家萬戶林農負責,制定科學的經營方案。“要讓每個林農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塊適合種什麼樹種,怎樣種植才能産生最大效益;要為每一個地塊建立森林經營檔案,建立詳細的數據資源庫,使每塊林地都能健康科學發展。”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慧也拿出了自己制定的科技服務林改的一整套計劃:首先要加強系統化林業實用技術的研發力度。特別是加強以農戶為單元的林業規劃和經營管理技術示範、竹木加工利用實用技術以及發展林下經濟技術等。其次要加強區域林業支撐技術研究,包括東北國有林區産業結構調整與林下資源開發、南方商品林和珍稀樹種後備資源培育、西南地區特色林産業、西北地區生態經濟型林業、平原地區農林複合經營等相關技術。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林業科學院總工程師江香梅則更加看重林木良種的研發推廣。她説,集體林改後,江西建立了5000萬元的林業專項基金,其中1000萬元用於研發推廣林木良種。“林木良種直接關係著樹木的生長質量,關係著林農的收益,一點也馬虎不得,希望國家能加大對林木良種的補貼力度,因為一旦種質出現問題,産生的影響不是短期能消除的。”
江香梅還建議,集體林改後,林業科技工作者要多下鄉,走村入戶,加大對林農的培訓指導。“集體林改後,江西把林業專家的電話都公佈給了林農,電話天天響個不停,林農有數不清的問題等著科技人員幫他們拿主意,每個林農見了我們都像見了親人一樣。”江香梅説。
林地經營要與産業對接——讓林農市場“弄潮”有底氣
作為來自林業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益陽森華林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運才三句話不離本行。談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他最先想到的就是改革後,如何讓千家萬戶的林農與林業龍頭企業對接的問題。“集體林改後,林地分散到了千家萬戶,如何讓老百姓在林地經營中獲得收益,必須引導他們與企業對接,與市場對接,通過龍頭企業的引領、示範、帶動,帶動千家萬戶的林農增收致富。”何運才説。
來自我國中西部地區林業大市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懷化市委書記李億龍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頗為關注。他告訴記者,集體林改的巨大成功證明了黨和國家政策的無比正確性,也證明了林農完全可以通過經營林地過上富裕的生活。希望國家賦予林農經營林地的更大自主權,讓林農能夠自主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第三産業,讓林農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相對於南方省份,西北地區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展要慢一些。山西省集體林改去年剛剛結束試點在全省全面推開。“西部地區走的是生態型林改的道路,生態保護應該是第一位的。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要積極引導農民通過經營林地、發展林業産業過上富裕的生活。”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林業廳廳長耿懷英説。他介紹説,山西省集體林改第一縣祁縣農民通過經營苗木每年有超過兩億元的收入,農民人均來自苗木産業的收入超過1000元。
“把林地分給了林農,扶持他們與林業企業對接,引導他們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林農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何運才代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