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7位政協委員暢談公共外交:讓世界認識真正的中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熊爭艷、任沁沁)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5日下午舉行記者會,邀請7位政協委員就公共外交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出席記者會的有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韓方明;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葛劍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友義;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袁明;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蔡建國。

    趙啟正:公共外交人人有責

    在回答有關“我國政府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推動公共外交”的問題時,趙啟正表示,公共外交人人有責,政府是主導,公眾是基礎,但並非“人人都是外交官”。

    趙啟正説,中國30年來飛速發展,由世界舞臺的邊緣走到中心,發生的事情往往影響世界,世界發生的事情有時候對中國有助力,有時候對中國有阻力。我們追求一個好的國際環境,就有必要向世界説明中國的真實情況。

    趙啟正説,大多數外國人沒到過中國,他們對中國的理解大多通過外國媒體。要想讓世界認識真正的中國,還要多靠中國人。

    陳昊蘇:中國正在盡一個發展中大國的責任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正在世界上儘自己的責任。”陳昊蘇説,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對自己的形象做出解説,做出正確的解讀。

    陳昊蘇説,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不得不多費唇舌向世界解釋,中國的發展對世界來説不是一種威脅,而是一種好的發展機遇。中國GDP總額佔世界的9%左右,但中國對於世界經濟的貢獻超過了這個數字。

    他認為,現在一些“妖魔化”中國的言論,是因為有些人對中國有偏見或者無知。當國家利益受損時,正當維護自己的利益,這不能説是過分的強硬;當國家的形象被人抹黑時,如實説明情況,也不能説是態度傲慢。

    民間外交是中國外交的一種延伸。陳昊蘇説,中國民間外交開啟了公共外交的先河,因為民間外交的目的就是代表中國人民到國際舞臺上廣泛交友,向世界各國朋友傳遞友誼、表達善意。

    韓方明:政協在對外交往中應發揮平臺、窗口、橋梁功能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韓方明説,政協對外交往功能包括三方面:一是平臺功能,為各種國家間的組織提供活動平臺;二是窗口功能,人民政協匯集方方面面的精英人士,和他們接觸,可以增加對中國真實形象的了解;三是溝通橋梁功能。

    對於“走出去”的海外企業,他提醒説,最近我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走出去”要特別留意一個國家的政治風險,這次利比亞危機就是警示。

    葛劍雄:兩岸共同向海外弘揚傳統文化利於塑造中國形象

    2010年9月,台灣地區成立台灣孔子學院。葛劍雄説,海峽兩岸共同傳承孔子文化,並向海外弘揚我們的歷史文化,有利於中國形象的塑造。

    葛劍雄説,向海外介紹中國文化,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外國人一定要接受我們的文化,更不是用中國的文化取代外國的文化。“應該是讓不同的文化互相了解、互相欣賞。世界已經到了一個文化自由傳播的時候,好的文化大家都會接受。”

    他還認為,中國應該通過文化産品如電視片等形式,更直觀傳遞文化。他舉例説,美國把花木蘭拍了一個動畫片,人家卻不知道花木蘭是中國故事。

    黃友義:中國對外文化介紹速度沒有跟上經濟發展速度

    黃友義説,中國文化中的一些元素是外國人了解中國、也是中國公共外交的媒介。但是,中國對外文化介紹的速度恰恰好像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雖然外國人對中國的現代藝術、電影等興趣濃厚,但中國自己主動介紹不夠。

    他説,原因之一是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不夠。雖然中文是世界第一大語言,講中文的人最多,但使用中文的國家很少,因此介紹中國文化時,不能指望靠中文,必須要中譯外,但中譯外難度比較大,我們這支隊伍還不夠強大。

    他説,網絡是最新的、最便捷的,能讓更多人參與的、互動性更強的媒體。雖然報紙、圖書、雜誌、廣播、電視各有優勢,但網絡能讓很多老百姓參與公共外交,所以互聯網將在公共外交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袁明:找到文化密碼 “走出去”就水到渠成

    談到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問題時,袁明説,首先要研究和思考:如何把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沉澱下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奧秘究竟是什麼?這裡面的文化密碼是什麼?

    她説,這項工作現在就可以做。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走出去”就會水到渠成。當被問到如何看待女性在公共外交領域所發揮的作用時,袁明説,有無數例子可以説明女性在國際事務和國內事務中影響越來越大。

    蔡建國:孔子學院申辦工作如火如荼開展

    蔡建國説,在世界上已有60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講堂。從2004年第一家孔子學院建立起,我們就意識到,由於我們漢語的國際推廣工作,加之外國人迫切想通過學習中國語言了解中國文化,這樣就掀起了“漢語熱”。

    蔡建國説,現在,申辦孔子學院的工作正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很多老師走出國門,走出校門,承擔起漢語推廣的工作,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漢語提供了幫助,為世界各國民眾了解中國文化搭建了橋梁。語言溝通工作是第一步,然後在此基礎上向更廣泛、更深入的領域展開。

 
 
 相關鏈結
· 政協委員章祥蓀從“三個現象”建言科教體制改革
· 河南省舉行港澳地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誼會
· 香港政協委員:港深滬臺可打造亞洲最大金融平臺
· 原創 品格 改革--政協委員談解決文藝精品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