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王橙澄、李勁峰)去年我國購買、使用、消耗的微創外科手術設備和器械達500億元,但絕大多數都依賴於進口。全國人大代表、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孫誠誼建議,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高我國內鏡醫療設備與微創手術器械研發及生産能力,並形成現代化産業體系,打破國外壟斷。
孫誠誼説,我國現在器械與藥品的消費比例為1︰10,但在發達國家已達到1︰1。我國醫療器械特別是內鏡微創器械産業還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市場幾乎被歐美大公司壟斷。
據孫誠誼介紹,目前我國微創外科手術量已達世界第一,但國産的內鏡微創醫療器械産品,還不足國內使用總量的兩成。過去十年,我國內鏡與微創醫療器械市場增速始終快於藥品市場,但目前該行業仍處於“初生”階段。
“內鏡醫療設備與微創手術器械的生産涉及高科技産業、新材料業、軟體業、橡膠業等多個産業,以及科技人員、技術工人、管理人員等,具有高附加值,能夠促進就業、優化産業結構,可産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孫誠誼説。
他認為,我國已具備大力發展國産內鏡醫療設備與微創手術器械的基本條件,但該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産業,進入門檻較高,目前國內單個企業從資金和技術上,都難以完成大規模研發。並且,各生産廠家均是各自為政,大多是仿製改造,真正擁有自主産權與特色的産品和技術不多,急需在行業規範管理下整合成擁有相當實力的現代産業體系。
因此,孫誠誼建議,政府應主導構建國産內鏡微創手術器械的産學研戰略聯盟,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生産企業、用戶等,聯合攻關,創建産業化研究、生産基地,並推廣技術與産品,制定行業標準和質量監測評價系統及評價規範和標準,併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研發中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