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朱薇、孫奕)在兩會期間,關注保障房建設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崔堅專門到位於北京鹿海園的公租房項目調研,並與來自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們共同探討公租房建設的可持續模式。
“如何確保1000萬套保障房‘蛋糕’分配公平公正,杜絕‘開後門’現象,關鍵是制度設計先要堵住‘後門’。”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國資委主任崔堅實地調研後認為,必須警惕大規模建設保障房過程中集資建房借機死灰復燃、開豪車買保障房等問題,國家應儘早作出頂層設計“防患于未然”。
作為我國第一個提出探索由政府保障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城市住房供應“雙軌制”的城市,重慶市計劃在2012年前建成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為200萬名中低收入群眾提供住房保障。首期完建的1.5萬套公租房已經於今年3月2日搖號,搖中的中低收入家庭將在4月5日全部入住。重慶國企是建設公租房的主力軍,重慶地産集團拿出3萬畝儲備土地,重慶兩大國有集團承擔公租房建設任務。
“保障房建設目前正在全國大規模鋪開,由於建設任務重、時間緊,各地政府壓力重。有的地方為了完成保障房建設指標,或從開發商手中直接購買現成的商品房,或鼓勵一些企業建房分配給職工,或引入社會力量建保障房等等。”崔堅代表調研後説,為確保100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各地探索不同模式的做法值得肯定,但針對可能借機出現的鑽空子、尋租問題,國家應儘早出臺約束性的制度設計“防患于未然”。
崔堅代表舉例説,比如好不容易壓下去的集資建房問題會不會死灰復燃,開豪車買經適房、廉租房分配給機關事業單位等“灰色交易”問題如何杜絕。
保障房建設管理約束機制該秉持哪些原則呢?“要杜絕‘開後門’現象,關鍵是要在制度設計上堵住‘後門’,保障房要確保公益性不能進入市場是一條‘紅線’。”崔堅代表説,過去經濟適用房之所以産生一些腐敗現象,主要是因為5年期滿後可以作為商品房交易,其中的差價産生了利益輸送。所以,今後保障房不能像商品房進入市場交易,購買人需要轉讓的,由政府回購,回購價格為原銷售價格加同期銀行活期存款利息,沒有牟利空間,才能從根本上確保保障房分配公平公正。
同時,崔堅代表在調研時,北京“住保辦”的同志告訴他,目前北京建公租房的成本約7000元/平方米,不同的地段價格不一樣,有的地段好一些,土地費用高一些。在重慶,不算土地成本,公租房的建設成本約3000元/平方米,所以各地保障房建設的資金壓力不小。
崔堅代表在今年針對公租房提交的建議中寫道:大規模興建保障房光靠財政出錢是不夠的,必須從企業融資模式創新上找出路,如果公租房建設按商品房的融資模式,融資的企業支付利息是一方面,還必須用資産先抵押,這樣保障房建設資金成本就很高了,不利於保障房建設。建議國家專門針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融資問題給予特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