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放飛藍色國土夢—代表委員熱議海洋資源開發利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1日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3月10日,備受關注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發佈,重新組建的國家海洋局被賦予擬訂海洋發展規劃,實施海上維權執法,監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環境保護等職能,新組建的國家海洋局仍由國土資源部管理。

    而在今年兩會上,有關海洋的話題同樣受到了極大關注。

    我國有近30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豐富的資源令人憧憬,而相對落後的開發技術和開發理念,則成為資源開發利用的一大掣肘。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強海洋綜合管理,發展海洋經濟,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國家海洋權益。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海洋資源、空間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這些都需要通過建設海洋強國加以保障。

    開發海洋:加強油氣資源勘探

    我國海域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近海海域分佈有6個大型油氣盆地,石油資源量達275億噸,天然氣資源量達10.6萬億立方米,南海石油儲備更是可與波斯灣媲美。面對這一油氣資源聚寶盆,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發改委主任林回福指出,面對如此巨大的開發潛力,要全面加強對南海油氣資源的勘探。

    南海油氣資源豐富,據初步統計,整個南海石油地質資源量約為230億噸~300億噸,天然氣總地質資源量約為16萬億立方米,佔我國油氣總資源量的1/3。

    林回福表示,我們按照國家對海南“成為南海油氣資源服務基地”的準確定位,在油氣加工、油氣儲備等産業服務鏈上加緊規劃。過去,海南油氣資源50%以上都需要從島外引進,今後我們將不斷加強對南海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連介德認為,開發海洋要突出重點。如:大力發展海洋油氣能源産業,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並支持有實力的民營資本參股經營或通過中方與國外企業合資的方式進行聯合勘探和開發。

    目前,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高度壟斷的格局,限制了民營資本的進入。油氣資源的短缺及高價,使油氣壟斷經營體制一直備受詬病。而民企相對薄弱的開發能力,又使海洋油氣開發引資稍顯緩慢。 

    利用海洋:深海技術有待加強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海洋局海島管理司司長呂彩霞則將目光轉向深海採礦。她提出,要重視和加強深海資源的勘探開發,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

    2月26日發佈的《201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去年我國海洋油氣業增速呈現負增長,其重要原因是在世界海洋油氣開發逐步深水化的趨勢面前,我國相關製造企業、開採企業的反應稍顯滯緩,不具備深水化的實力,導致油氣業務拖了海洋産業的“後腿”。更嚴峻的現實是,礙于缺乏相關勘探、開採技術以及深水領域裝備製造的短板,我國的“深水計劃”明顯落後於其他國家。

    這也正是呂彩霞提出向深海要資源的背景。

    與波斯灣媲美的南海油氣資源,70%蘊藏于深海海域。然而,就是在這樣資源富庶的區域,相比周邊其他國家在南海勘探石油的規模相比,中國的動作卻一直不大,而同時,中國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卻不斷增高,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為56%,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也在提高,走向深海,已刻不容緩。

    保護海洋:地質環境放在首位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焦念志建議:讓海洋吃掉更多的碳。“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人類活動産生的二氧化碳大約有1/3被海洋吸收,海洋發揮著全球氣候變化緩衝器的作用。率先建立海洋碳匯標準體系,制定海洋碳匯交易規則,主導國際海洋碳匯發展,將使我國在國際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是我國海洋強國建設的突破點之一。”

    事實上,各地海洋開發利用的熱潮正在興起。圍海造地、海濱科技園區等層出不窮。而令人擔憂的地質環境問題也成為代表委員熱點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華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戴仲川認為,造成海洋生態破壞的主因就是圍填海,中國的沿海城市每年圍填海面積超過800多平方公里,嚴重破壞了海水的自凈能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經歷了三次圍海高潮: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圍海曬鹽;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圍海造田;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的圍海養殖。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第四次填海高潮,則是沿海地方政府主導的港口經濟和臨海工業。

    圍填海不僅破壞了沿海濕地、灘塗,使生物多樣性大大降低,還會使近岸洋流改變流向,降低海水自凈能力。“臨海工業和房地産開發的經濟利益是馬上就看得到的,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卻是長遠的,需要十年甚至數十年才會漸漸顯現。”戴仲川説。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濱海新區副區長郭景平則關注渤海的地質環境。“渤海環境壓力日益加大。如不儘快處理,將對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災害防禦能力、海岸生物環境等造成很大影響,從而制約渤海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郭景平建議,建立起渤海海洋環境監測長效機制,重點完善海陸環境管理部門協管機制,加強渤海沿海監測機構建設,形成覆蓋渤海近岸海域的現代化環境監測網絡。

    種種跡象表明,向海洋要效益,大規模、多種類、高強度開發利用海洋的時期已經到來。全國政協委員于迅認為,推進海洋産業結構的優化,對於提高海洋資源利用率起到積極作用,也必將有效緩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面臨的資源相對短缺的壓力。

    于迅説,建設海洋強國,維持海洋産業核心的競爭力,必須推動海洋産業結構朝著技術密集型方向發展,確保海洋資源有效、持續、循環利用。

    就在此前,國土資源部根據國務院批准的《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專門出臺了9條具體措施支持福建省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9條措施從開展海洋地質調查、海洋礦産遠景調查及科學研究、加強海洋地質專業隊伍建設、海洋基礎測繪能力建設、保障海洋經濟發展合理用地、開展用海管理與用地管理銜接試點、指導科學管理灘塗圍墾項目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並明確了相關政策、項目和資金。而所有這些,是開發利用海洋的必要前提。

    可以預見,中國經濟對海洋資源、空間的依賴程度將大幅提高,國土資源部管理下的國家海洋局,將肩負更重要的使命,在兩會代表、委員描繪的藍圖中,展現更重要的作為。

 
 
 相關鏈結
· 圖表:(五)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
· 國務院將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
· 圖表:(五)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
· 國務院將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 推進海上統一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