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卡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一規劃,由各地勞動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應用於勞動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集成電路卡(IC卡)。其中,面向城鎮從業人員、失業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個人)卡,面向用人單位發放的稱為社會保障(用人單位)卡。由於社會保障(個人)卡是目前勞動保障部有關卡規劃和規範的重點,各地實際發放的也多集中于這一種卡,所以通常我們所説的社會保障卡,就是指社會保障(個人)卡。
社會保障卡卡面和卡內均記載持卡人姓名、性別、公民身份號碼等基本信息,卡內標識了持卡人的個人狀態(就業、失業、退休等),可以記錄持卡人社會保險繳費情況、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信息、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信息、職業資格和技能、就業經歷、工傷及職業病傷殘程度等。社會保障卡是勞動者在勞動保障領域辦事的電子憑證。持卡人可以憑卡就醫,進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結算;可以憑卡辦理養老保險事務;可以憑卡到相關部門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申領失業保險金,申請參加就業培訓;可以憑卡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和申領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等。此外,社會保障卡還是握在勞動者手中開啟與系統聯絡之門的鑰匙,憑藉這把鑰匙,持卡人可以上網查詢信息,將來還可以在網上辦理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
社會保障卡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從這一名稱的含義上講,發放的對像是政府有關部門實施社會保障的人群;從其內容上講,可以涉及有關個人社會保障的方方面面,既包括社會保險,也包括就業服務,一些地區的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的管理需要,還將更多的社會管理事務也放入其中;從其涉及的地域上講,這是全國範圍內可以使用的IC卡,可以適應全國統一勞動力市場和社會保障系統聯網的需要,適應人員流動的需求。
要正確理解社會保障卡這一概念,還必須清楚社會保障卡與其他行業性IC卡,特別是同銀行卡的關係。由於社會保障卡上存有的供持卡人在醫院就醫結算的“個人賬戶”,類似于銀行卡的“電子錢包”,一些地區或廠商便採用銀行卡的標準來設計社會保障卡。銀行卡標準是針對銀行卡應用而制訂的規範,其文件存儲格式、指令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是針對與金融有關的各種交易行為設計的。而勞動保障領域發放的IC卡主要是用於行政管理,其主要功能是對信息記錄進行管理,與銀行卡的功能有很大不同。社會保障卡中的“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也同銀行卡中的“電子錢包”有本質的區別,它記載的是個人賬戶中“帳”的情況,而不是真正的“錢”。持卡人將個人賬戶餘額劃到卡中之後,醫療保險機構仍然要對賬戶的使用負責,即使持卡人的卡丟失、損壞,只要挂失前個人賬戶上的資金未被他人冒用,便仍舊歸持卡人所有,仍可以使用這部分賬戶進行醫療消費。而銀行卡中的電子錢包一旦用戶將錢圈存到卡中,這筆錢便同銀行無任何關係,一旦卡丟失、損壞,其損失完全由持卡人承擔。因此,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絕不能採用電子錢包的模式進行處理。還有些地方將社會保障應用和金融應用放到一張卡上,對此,是不提倡的,因為將商業性應用和管理性應用集于一卡,在管理上會造成許多弊端,會給持卡人和管理機構帶來許多不便,甚至給持卡人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