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張毅)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25日説,我國累計對進口産品發起反傾銷調查48起,開始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發展和保護自己的産業。
高虎城在“中國反傾銷立法與實踐十週年國際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指出,在國際貿易領域,針對由於低價傾銷而對國內産業造成實質損害的進口産品實施反傾銷措施,是WTO允許使用的維護公平貿易秩序、保護國內産業安全的貿易救濟手段之一。1997年3月我國首次頒布了《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並在同年12月對進口新聞紙發起了首例反傾銷調查。過去十年,我國完善了反傾銷法律制度,組建了反傾銷調查機構,並開始了反傾銷實踐。
高虎城説,目前,反傾銷作為抑制不公平貿易的手段已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內産業所知悉,並成為國內産業維護其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2006年我國對馬鈴薯澱粉採取反傾銷措施後,國內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開工率、銷售量及銷售價格均上升。同時,馬鈴薯的收購數量和收購價格大幅回升,直接惠及甘肅、青海、內蒙古、雲南、黑龍江等省區300萬農戶。
高虎城表示,在我國採取積極措施擴大進口的新形勢下,要妥善處理擴大進口與維護國內産業發展的關係;要嚴格遵循WTO規則和國內相關法律法規,避免反傾銷措施在實踐中的不當使用,真正體現反傾銷措施抑制不公平競爭、維護公平貿易秩序的貿易救濟實質。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由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主辦。來自世貿組織秘書處、中國、巴基斯坦、歐盟、美國、巴西、南非、澳大利亞的上百名中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商會協會代表、律師、企業代表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