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等編制發佈的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的設計方案正式出爐。按照計劃,從10月起,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將在每週一公開發佈。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指出,制定該指數屬“迫不得已”,希望打破國際三大巨頭壟斷格局。
指數具有代表性
該指數由國産鐵礦石價格指數和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兩個分項指數組成,均以1994年4月份價格為基數(100點)。中鋼協會長、首鋼董事長朱繼民介紹説,選擇以1994年4月的價格為基礎,主要是為了與中鋼協先行公佈的中國鋼材和價格指數以及英國商品研究所公佈的國際鋼材價格指數相一致。
其中,國産鐵礦石價格指數數據為全國主要産區的鐵精礦市場成交含稅價格,包括14個省區市、32個礦山區域的幹基鐵精礦價格;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數據則為中鋼協會員單位報送的幹基粉礦到岸價格,最後參考國內港口進口鐵礦石市場成交價格採取加權計算。
此前,中鋼協制定的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已經于8月份開始試運行。朱繼民説,試運行以來,樣本採集覆蓋範圍已達進口量的95%以上。國産鐵礦石價格指數的樣本採集鐵精礦市場成交含稅價格,覆蓋全國鐵礦石主産區,其2010年産量佔到了全國鐵礦石産量的93%。
近年來,鐵礦石定價模式逐步發生了變化,金融化趨勢更加明顯,三大礦業巨頭的主要股東都是國際金融寡頭,談判定價的機制不復存在,已由長協定價、季度定價、現貨定價機制轉變為指數定價和期貨定價。
欲打破不利局面
目前,全球鐵礦石市場基本被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巨頭壟斷。在鐵礦石的定價問題上,國際礦山主要參考的價格指數有三個:環球鋼訊的TSI指數、金屬導報的MBIO指數和普氏能源資訊的普氏指數,均為外資機構編制。
“目前鐵礦石市場被三大巨頭搶佔,導致中國鐵礦石企業議價能力嚴重不足,鋼鐵企業收益不斷下降,”周望軍指出,政府並不是直接干預微觀經濟,希望通過指數的發佈,引導和調控市場行為,影響國際鐵礦石預期價格的形成,打破巨頭壟斷市場的格局。
根據中鋼協當天發佈的數據,2010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消費量佔到了國內消費量的63%左右。朱繼民説,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已經成為擠壓鋼鐵行業經濟效益的最主要因素。今年前8個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4.48億噸,同比增加4271萬噸,增長10.6%;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格164.36美元/噸,同比上升44.8美元/噸,升幅高達37.5%。今年1-8月,全國因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多支出外匯200.5億美元,約增加鋼鐵行業成本近1300億元。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中國版”鐵礦石指數表示了審慎的樂觀。“我的鋼鐵”分析師曾節勝表示,影響鐵礦石定價權的主要還是供需關係,中方依然還是處於劣勢,“指望通過一個指數的發佈來改變這種局面,恐怕很難。”(記者 張曉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