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糖尿病患者應重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14日   來源:光明日報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物質生活的豐裕,糖尿病發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患者人群逐漸擴大,糖尿病目前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敵人之一而與心血管疾病、癌症共同構成為人類的健康殺手。

    據WHO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統計,按目前糖尿病增長速率,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人口將由1995年的1億3千萬達到3億,其中發達國家 將由5千1百萬增長到7千2百萬,增長率為42%,而在發展中國家將由8千4百萬增長到2億3千萬,增長率達到了170%,也就預示著在發展中國家糖尿病將成為社會巨大的負擔。

    中國在這方面的情況更不容樂觀,糖尿病患者人數排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印度。糖尿病的患病率則由1980年的1.0%上升到1994年的2.5%和1996年的3.2%(人口年齡在20-75歲之間)。InterAsia2003年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為5.5%,35-74歲的成年中,男性的患病率為5.2%(約有1270萬);女性的患病率為5.8%(約1330萬)。如按總人口計算,2000年—2001年中國共有約3000萬糖尿病患者,但是被診斷的只佔23.6%(710萬),其中使用胰島素或口服藥治療的僅有300-350萬,意味著將近90%的患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這是值得關注的。

    基於這樣的增長趨勢,糖尿病及其並發癥的治療及護理勢必將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社會負擔。最新統計,我國城市治療2型糖尿病及其並發癥的年直接醫療費用為187.5億元,佔衛生總費用的3.94%。

    目前常用的糖尿病監測指標有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眾所週知空腹和餐後血糖可以反應即時血糖控制水平,是臨床醫生調整治療方案的常用指標。血糖水平增高後可以與血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進行非酶結合,形成糖化血紅蛋白,一旦結合即不易分離,只有隨著血細胞的代謝而消失。由於紅細胞的壽命為120天左右,所以,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近2個月內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

    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控制並發癥,血糖控制良好就可以減少並發癥。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顯示,糖化血紅蛋白每增加1個百分點,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就增加15%—18%,死亡率增加20%—30%。各國的糖尿病治療指南中都對糖化血紅蛋白有著明確的標準,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對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為<7%;IDF(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標準為<6.5%。

    目前糖尿病控制現狀,從亞洲糖尿治療現狀調查項目(Diabcare-Asi-a)結果看,HbA1c平均水平從1998年的8.8%到2001年的7.7%和2003年的7.5%呈現下降趨勢,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比例5年中增加15%(1998年22%,2003年37%)。使用胰島素筆注射治療(單用或聯用)的患者比例也相應增長20%(2001年58%,2003年78%),自我血糖監測的比例也明顯增高。但是按照亞太2型糖尿病指導委員會(APDPG)的治療指南進行評價,僅有小部分(11.5%)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HbA1c<6.5%),而絕大多數(88.5%)的患者血糖控制未能達標(HbA1c點6.5%),且HbA1c>7.5%的患者佔38.6%。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很多,如對醫生和患者的糖尿病基礎知識教育不充分;治療方案不能及時更新,聯合用藥比例不夠;對胰島素應用保守及由於對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認識不夠造成藥物特性發揮不充分等。

    IDF數據顯示,全世界糖尿病人中發達國家只佔1/9,而發展中國家則佔了8/9;在胰島素的使用方面發達國家卻佔了90%,相反佔糖尿病人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胰島素的使用只佔10%。巨大的差距帶給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極大的壓力,聯絡到我們的實際情況普及糖尿病知識,更新治療理念,監測並保持HbA1c達標,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島素來緩解千萬糖尿病患者的痛苦就成了廣大醫務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艱巨使命。(衛生部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教授 潘長玉)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鏈結
· 我國糖尿病治療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 背景資料:世界糖尿病日
·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預防糖尿病
· 眼睛病變是糖尿病的信號
· 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別迷信“無糖食品”
· 糖尿病患者:請關心您的雙足